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如果有天植物不見了?」 董景生推動台灣方舟計畫,從高山到離島都是保種室

2022/08/08 范毓雯

昆蟲與植物的關係,如唇亡齒寒般緊密相連。

「如果有天我要去找那些昆蟲,但連植物都先找不到了,那該怎麼辦?」

融合昆蟲學、民族植物學和社會學知識,身為林試所植物園組研究員兼組長、也是前任台北植物園園長董景生,突破思維侷限,在昆蟲學的脈絡下探研植物,開啟他走上另一條很不同的自然生態保育之路。

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於2019年啟動「方舟計畫」,植物園投入保種工作,要為珍稀...
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於2019年啟動「方舟計畫」,植物園投入保種工作,要為珍稀植物留下標本、保存植物在真實環境中的原始樣態,董景生為「方舟計畫」主要負責人。 圖/張皓婷攝影

打造台灣方舟計畫 從高山到離島都是保種室

2019年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啟動「方舟計畫」,植物園積極投入保種工作,期盼不只要為珍稀植物留下標本,更要保存植物在真實環境中的原始樣態,董景生是「方舟計畫」的主要負責人。

「台灣全島的稀有植物其實散落各處,無論北中南、東部或離島,身邊必然能發現稀有植物的蹤跡;正因稀有植物的分散式樣態,植物保種便不該集中式只仰賴單一座植物園去執行,反而應該根據植物所需的溫度、雨量、地形,選擇適當的場域來進行分散式保種,使台灣整體成為一座植物園。」董景生表示,保種工作不只讓珍稀植物存活於地球上,而更應該讓它們回歸原棲地。

台灣千種稀有植物 蘭嶼占一成 打造部落植物園

尤其,台灣近千種稀有植物中,大約有140種生存在蘭嶼,佔總數的14%,是台灣植物多樣性最密集的場域,也是民族植物文化最獨特的島嶼。

「蘭嶼的小朋友們擁有更多接觸大自然的機會,當分散式保種進入校園場域,推動『部落植物園』,進而影響到社區場域,帶動孩子父母參與,這樣的成效具有絕對啟發性,更能提升人們對植物文化、形成方式,及植物與自然生活關聯的認知。」董景生說。

談及蘭嶼,董景生也提及近期與蘭嶼高中和琉球合作的研究,在蘭嶼和琉球,都發現全世界獨有的植物──琉球暗羅,這種植物最早發表於日本鹿兒島大學榮譽教授初島住彥1979年的《植物地理學》中,目前總株數量並不多,而為了探析為何琉球暗羅分布於兩座關聯性低的小島上,董景生認為有可能是由一種消失中的動物進行傳播。

隨著方舟計畫的推動,林試所委託知名建築師黃聲遠的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翻修、打造溫室區,目前正進行驗收,預計2023年暑假之後對外收費開放。

董景生表示,將會以策展方式將台灣植物議題帶到溫室的教育場域,架構與美術館、博物館相似,同時也與國外植物園進行植物與人員技術交換計畫,讓台灣人民能接觸到全球植物議題,也讓台灣植物獲得國外關注。

「當人們將台灣視為一座植物園,深入理解植物所面臨的艱難處境,不單能使人們體會到植物的重要性,進而參與保種推動。」董景生說,如此便可藉由人們對於土地及環境的情感與認同,提升民眾對此議題的共感、對外來物種入侵的威脅有所警覺。

「方舟計畫」的主要負責人董景生,突破思維侷限,在昆蟲學的脈絡下探研植物,開啟他走...
「方舟計畫」的主要負責人董景生,突破思維侷限,在昆蟲學的脈絡下探研植物,開啟他走上另一條很不同的自然生態保育之路。 圖/張皓婷攝影

環境變遷兒時風景消失 找回封存記憶相簿

董景生已逾知命之年,憶起童年往事,依然清晰如在眼前。從小他便與爺爺奶奶住在鄉下,雖然只是孩子,卻對周遭樹木的輪廓印象深刻;隨後搬往海邊,董景生的雙眸更如快門似的,將西部海岸的夕陽照映、黃昏時分的禾本科草原景色存於腦海之中,而海邊蘭花的影像,也深深烙印在他內心深處的記憶相簿。

每隔一段時間,那本記憶相簿便會播放這些珍貴美麗的片刻影像,繁花似錦、綠意盎然的感動瞬間占滿心頭,待回憶穿梭回現實,才發現這些美好片刻已成過去。

「因為環境變遷的關係,很多小時候的風景已經消失,再也看不見。」董景生說,植物滅絕是血淋淋的現實,也因此,永續環境與教育,更是現今與未來的必要發展,他依舊堅信,植物與人,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連結,當人們越接近大自然,就會被生機蓬勃的綠意所療癒。

在人類尚未出現之前,地球早已有屬不清的動物、植物生活在此;然而,「後來居上」的人類,雖然發展了社會、文明,並且不斷更新現代科技,卻也給美麗地球帶來難以挽回的傷害,波及動植物和人類自身。

台灣植物風采,應在保種推動下更加美麗,董景生用他專業知識背景,跳脫既有框架,關懷環境生態和植物的處境,落實分散式保種,使全台各角落都是植物園,喚起民眾對這片土地的珍惜與認同。

延伸閱讀

>>景觀設計師吳書原-野放原生植物,培植台灣美景

>>不種花的野花園-景觀設計師王文心 靠四季等花開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統...

油車再見!2022年全球電動車銷量破千萬輛

2023/06/04
國際旅遊平台列台南為全球10大永續旅遊目的地。 圖/台南市觀旅局提供

台灣之光!台南入選全球10大永續旅遊目的地

2023/06/03
圖/Impact Hub

【倡議圈活動】一起創造共善的社會,卡地亞 2024 年靈思湧動女性創業家獎項開放申請!

2023/06/02
敘利亞庫德族男孩 Aylan Kurdi 在搭船逃難途中不幸溺斃,其遺體倒臥在海...

「我們只想活得像個人!」撕掉刻板標籤,藏在難民故事背後的吶喊

2023/06/02
圖/ChopValue提供

免洗竹筷變身室內藝術!加拿大B型企業擺脫一次性文化

2023/06/02
圖/pexels

《人選之人》性騷擾真實版! 面對色狼權力金鐘罩,我們「不要算了」好不好?

2023/06/01

最新文章

台灣第一位鯨豚攝影師金磊以無盡的熱愛擁抱著海洋,透過鏡頭捕捉每一個令人驚嘆的瞬間...

等待每一個未知中「對」的畫面-鯨豚攝影師金磊:每一次的拍攝都是一段驚奇旅程

2023/06/01
何立安鼓勵所有女性和民眾以最強壯姿態,主動迎接充滿健康與力量的自主人生。 圖/何...

女性擁有力量也是一種美/健身教練何立安的「怪獸訓練」!

2023/05/19
諶淑婷從社會及育兒等多個角度,引導女性看見生命中的不平等及無形枷鎖,找回對自我的...

媽媽不必當超人 生動盟諶淑婷:活得自私,又何嘗不可?

2023/05/08
植物群落生態學家孫義方,長年關心森林物種共存機制,主要研究生物與生物及生物與環境...

從熱帶雨林到台灣森林-孫義方打造全台第一個「森林樣區」

2023/05/07
「我希望所有女性都能感受自己身體的存在、靈魂的自由、情緒的奔放。」烏烏醫師說。 ...

為母不必則強!烏烏醫師破迷思解封「媽媽枷鎖」

2023/04/30
李家維在南庄蓋玻璃屋,穿山甲、果子貍為鄰,猴子、藍鵲、山豬先後造訪。 圖/張皓婷...

拯救地球超級任務 保種之後,李家維啟動「重建自然」計畫

2023/03/31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