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裝商店再加1-買東西不用包裝的:巷口「零居」
走進板橋百壽市場,小巷弄一會兒左彎、一下子右拐,沿街上許多道地小吃、菜肉販子,突然,一間几淨窗明、極簡風格的雜貨小店映入眼底,在這傳統市場裡更顯其獨特,「零居 - Zero Living」(以下簡稱零居)除了是一間裸裝商店,更結合Vegan(純植物主義)概念,店內販售的所有商品,包括清潔用品、化妝保養、廚房辛香料、零嘴果乾、五穀雜糧等,有「三不」-不含動物性成分、不做動物實驗、不過度包裝,同時,鼓勵消費者自備容器盛裝適當的用量,需要多少就買多少,呼應著「零居」門前懸掛的布條上,那幾個斗大黑字:「有意識的消費」。
鼓勵裸買減塑 當消費者最好的「零」居
「這間店其實就是我們一直想要、也是現在的生活模式,就是簡單一點。」蘇冠宇說,去年4月他和王琦惠共同創辦零居,早在大學時期兩人便對環境、動物議題等頗感興趣,從一開始模糊的概念與意識,日常簡單的不拿餐具、塑膠袋等。
2017年到澳洲打工度假的那兩年,王琦惠無意間發現了這種裸賣商店的消費模式,而蘇冠宇從事潛水工作也觀察到諸多的環境變化與垃圾問題,加上澳洲自給自足的生活文化影響下,兩人才真正開始減法負擔生活,自備容器買東西、慢慢減少倒垃圾次數。
王琦惠分享:「裸賣的好處就是可以買少。在澳洲,我們甚至可以只買一點點材料做自己的牙膏,用完了再買。」不單減省材料浪費,更毋須製造多餘塑膠垃圾,這一切卻在回來台灣後,變得困難重重。
為了持續實踐澳洲的簡單生活,也期待大家培養零廢棄的生活習慣,兩人選擇了不簡單的創業之路,王琦惠認為,裸賣的消費模式如果要貼近大眾生活,那麼,商店必須深耕社區,就像是以前巷子口的雜貨店,這也是為何取名「零居」的由來,希望可以在大家生活的藍圖裡當彼此的鄰居。
不過要適應一個新的習慣並不容易,「其實,我們自己從懵懵懂懂到現在減塑生活也有七、八年了,都還是在學習。」對蘇冠宇和王琦惠而言,零居與其說是商店,更像是一個提供培養「裸買行動」的養成平台,「習慣的轉變是一種漸進過程,如果他們沒有先踏出第一步接觸到減塑、裸賣,就更不會有下一步。」所以,即使客人自備的是塑膠容器來購物,零居也都歡迎,他們相信每一個上門的客人都是改變環境的機會。
裸賣選品 讓每件產品都是有意識的消費
然而,有意識的消費不單只在於降低使用塑膠製品、用多少取多少,蘇冠宇想得更遠,既然要愛護地球,就連居住在內的動物們也一起吧!大學開始,他便是一位Vegan純植物主義者,不吃、不用任何動物性食品和商品,蘇冠宇接著解釋:「vegan除了對動物權是一個很大議題外,最重要且直接相關的還有畜牧業的環境汙染問題,既然我們這麼在意環境,就一起把這樣的生活方式和態度也實現在這家店裡。」
為了讓每位上門消費的顧客都能有更好的選擇,蘇冠宇和王琦惠在選品上煞費苦心,除了努力拆解、翻譯、查詢、審核每項產品的成分,也挑選多款公平貿易認證的辛香料、以台灣在地生產之果乾類品,近期更開始與土城小農合作供應有機裸裝蔬果。
為了貫徹裸賣精神,他們甚至從源頭減廢。但與每個供應商間的進貨模式都是考驗,王琦惠坦言,「這樣溝通的時間成本真的很高!」一方面對方自有既定的製程與出貨方式,加上廠商對於裸賣的品質多存有疑慮,且為求商品新鮮,零居以少量進貨為主。
找回柑仔店模式 習慣沒有塑膠袋的日子
在吃力不討好的情況下,「只能想辦法盡量溝通,看可以如何調整減少一點包材」。每項產品合作前,皆會先進行不同包材的防潮、保鮮測試,再以數據和結果說服廠商,像是堅果類的乾貨商品、部分和台東小農合作的香料等,便以包材重覆填裝方式進貨,烘焙甜點則以保鮮盒盛裝取代一次性包材。
盡管裸賣商店還有諸多須克服的難題,但零居持續做著認為重要的事,這不是什麼新穎的模式,或是遙不可及的社會議題,蘇冠宇分享:「其實就是回到以前的柑仔店,讓大家再習慣回去沒有塑膠袋的日子而已。」
當社會大聲疾呼監督企業的社會責任時,身為消費者,如果也能開始有意識的選擇消費商品與方式,以環保杯買飲料、環保袋買米、鍋碗瓢盆買早餐...,便能盡最大可能,承擔自己的消費社會責任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