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還給孩子蝴蝶山與珊瑚海 聯電伴生態團體守護環境

2019/12/16 蘇彥菱

聯華電子發起的「綠獎」,4年來已陪伴全台19個生態保育團體守護台灣的生態環境,更透過徵選,發掘許多默默為台灣付出的在地小人物,期待透過綠獎讓他們的努力被看見,進而影響更多人關注生態保育,才不會讓下一代只能透過網路或博物館認識與我們生存在同一片土地上的動植物。

今年綠獎除了維持最高獎金300萬外,還增設「青少年環境行動獎」,聯華電子風險管理暨安環處資深處長吳博文指出,聯電有感破壞環境的速度遠大於生態保育團隊的努力,希望鼓勵更多年輕學子投入環境保護,因此今年提供青少年主動為環境議題倡議的機會。

第4屆綠獎新增「青少年環境行動獎」,聯電盼藉此提供青少年主動為環境議題發聲的機會...
第4屆綠獎新增「青少年環境行動獎」,聯電盼藉此提供青少年主動為環境議題發聲的機會。 圖/李宜庭攝影

首獎得主是來自嘉義的陳亭予,從小學五年級便跟著爸爸往山裡跑,幫忙種植食草、蜜源植物,學習復育蝴蝶。陳亭予說,小時候就很喜歡接觸各種昆蟲,像是甲蟲、蜜蜂等,他都不怕,飼養的過程都很順利,直到遇上了蝴蝶。

蝴蝶教我的事 面對挫折的勇氣

「養蝴蝶比養其他昆蟲還要難,剛開始遇到很多挫折,但也因為如此,才想要去突破它。」陳亭予說,自己小時候比較難靜下來,但在照顧蝴蝶的過程當中,逐漸養出了耐心與細心。

他舉例,像是為了妥善照顧幼蟲,會先用毛筆輕輕將卵掃到容器中、移到別處,以便飼養,待幼蟲孵化後,再將它們移到食草植物上,過程都得小心翼翼,以免傷害到卵或幼蟲。

陳亭予只要一有空,就會跟著爸爸到山上的蝴蝶園種植蜜源植物、復育蝴蝶。 圖/張柏瑩...
陳亭予只要一有空,就會跟著爸爸到山上的蝴蝶園種植蜜源植物、復育蝴蝶。 圖/張柏瑩攝影

陳亭予接著說,照顧蝴蝶比其他昆蟲更具挑戰性,卻也帶給他更多的成就感。談及接觸蝴蝶的緣由,他說明,有次爸爸因除蟲工作誤殺蝴蝶幼蟲,有感除蟲也要認識昆蟲,才不會誤殺,從此開始研究蝴蝶,進而發現台灣的蝴蝶品種雖多,數量卻是越來越少,因此開始買地種植蜜源植物,投入復育蝴蝶的工作。

父女傳承 盼重現滿山蝴蝶美景

從小就喜歡跟著爸爸,也樂於接觸大自然的陳亭予,在爸爸的耳濡目染下,一起復育蝴蝶,父女倆在嘉義中埔山上的蝴蝶園,一點一滴地打造適合蝴蝶的棲地,他們相信這樣做,蝴蝶就會在此繁衍。

不過,陳亭予也說,復育蝴蝶只是個引子,是想藉像蝴蝶這樣的明星物種,喚起大家對環境保育的重視。過去濫用農藥及濫墾山坡地等人為因素,嚴重破壞蝴蝶及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讓山林失去生機,「只要讓處於食物鏈底層的蝴蝶變多,以其為食的昆蟲與鳥類變自然增加。」

陳亭予本次獲獎的倡議影片「阿里山蝴蝶夢」,主要講述透過種植馬兜鈴等蜜源植物,讓以此為食的黃裳鳳蝶、大紅紋鳳蝶及紅紋鳳蝶能在此生存、繁衍後代。對此,吳博文表示,影片不僅感受到陳亭予想讓阿里山重現蝴蝶滿山飛舞的熱情,更看見女兒繼承父親的志向,父女倆攜手,為下一個世代的孩子還能親眼看見蝴蝶而努力,希望用他們的故事影響更多人投入對環境友善的循環中。

陳亭予想透過種植馬兜鈴復育黃裳鳳蝶。 圖/張柏瑩攝影
陳亭予想透過種植馬兜鈴復育黃裳鳳蝶。 圖/張柏瑩攝影

澎湖青年種珊瑚 回饋孕育萬物的大海

「綠獎不只讓我看到很多人為了生態保育努力,還看到青年回鄉的例子,試圖為家鄉和下一代留下些什麼,具有社會人文的價值。」吳博文強調,例如今年再次獲獎的「海洋公民基金會」,就是一群熱血的澎湖青年留在家鄉努力的故事。

海洋公民基金會董事長胡昭安表示,基金會自2017年開始復育珊瑚,經過3年不斷嘗試,研究以扦插法的方式,讓潛水員將一株株的珊瑚幼株種回石滬內的海床上,希望重現澎湖海域生機。

海洋公民基金會以扦插法的方式,將一株株珊瑚種回大海。 圖/海洋公民基金會提供
海洋公民基金會以扦插法的方式,將一株株珊瑚種回大海。 圖/海洋公民基金會提供

「我們已經從海裡拿太多的東西了,是否能回饋大海一些什麼?那我們想到的是種珊瑚。」胡昭安說,小時候在澎湖近海,很容易看見綠蠵龜,但現在別說是綠蠵龜,連魚類都未必容易見到,因此他與基金會的夥伴相信,只要珊瑚一多,其他的海洋生物自然就會回來,或許珊瑚復育只是一件小小的事,但只要持之以恆地做,就能夠讓大海更美麗,也是為孩子保留能夠親自認識這個大自然的權利。

3年努力不懈 珊瑚復育率達6成

本次獲獎的計畫「在海田裡,種下守護海洋的種子」已執行3年,胡昭安說,目前團隊已找到優化珊瑚復育的方法,今年種下的600株珊瑚,有360株成功存活,復育率高達6成,未來若有人需要,他們也很樂意分享這些成果,希望讓下一代都能知道這些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是真實存在的

吳博文說,這些青年不僅能下海,回到簡報室又能侃侃而談自己的計畫以及對生態保育的想法,是真正的斜槓青年,而聯電也希望長期陪伴這群人,不僅提供獎金資助,更是提供一個讓他們發光發熱的舞台,讓更多人看到這些富有生命力的故事,促進台灣正向發展。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宏亞實踐循環經濟的幕後兩大推手——吳哲維副總和賴國書經理。 圖/吳欣穎攝影

不只會做美味零食 宏亞靠「不浪費」打造綠工廠

2020/07/15
宏亞堅持人工選豆的步驟,確保77乳加內餡品質。 圖/吳欣穎攝影

平價也能兼顧好品質 宏亞成就經典美味的秘訣

2020/07/08
第4屆綠獎新增「青少年環境行動獎」,聯電盼藉此提供青少年主動為環境議題發聲的機會...

還給孩子蝴蝶山與珊瑚海 聯電伴生態團體守護環境

2019/12/16
音樂系出身的古稀創意創辦人呂協翰,協助弘道老人基金會籌辦「仙角百老匯」大型歌舞秀...

熟齡工作再設計 古稀創意翻轉老後職場

2019/08/05
富邦人壽的「淨塑」活動,將垃圾和資源分類,將可利用的資源交給環保業者,讓資源再生...

原來我們都在吃塑!富邦人壽用「淨塑」替環境污染找解方

2019/06/27
林黛羚觀察,相較於上一代,現在的長輩更在意生活上的自主及尊嚴感。 攝影/賴佐誌

用「預防」規劃住宅 孝順爸媽不一定要一起住

2019/03/28

最新文章

一份報告指出,社群媒體的寵物獼猴內容正在增加。 圖/SMACC提供

動物影片好療癒?按讚、分享正助長寵物虐待 國際調查曝可愛影片的殘酷真相

2023/09/22
離岸風電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離岸風電蓋在哪裡最危險?經濟部地調所分析高風險地質因素

2023/09/22
廢核平台在9月14日晚間舉辦燭光排字快閃行動。 圖片來源: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提供

首批福島含氚核廢水排放完畢 民間社會國際行動不停歇

2023/09/22
900 MW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每年產出的乾淨電力相當於一百萬台灣家...

能源轉型如何成為生態助力? 沃旭最新白皮書提出行動方案

2023/09/21
翡翠水庫「分層水質自動監測儀器」定期維護作業。 圖/翡管局提供

供應大台北 600 萬人民生用水 翡翠水庫用「這技術」維持優良水質

2023/09/21
澳洲每天有超過600萬隻原生種被貓殺死。 圖片來源:miezekieze/pix...

正視頭號外來種威脅 澳洲草擬野貓管理十年計畫

2023/09/2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