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不用塑膠吸管比想像中簡單:7 種環保吸管推薦!

2019/05/21 社企流

Photo Credit: Aardvark Paper Drinking St...
Photo Credit: Aardvark Paper Drinking Straws

編譯:繆葶


「吸管是一件我們每天都會使用,但不用也不會有任何影響的塑膠製品,拒用塑膠吸管其實不是什麼難事。」Lonely Whale 執行長 Dune Ives 表示。

根據統計,每一年約有 800 至 1100 噸重的塑膠廢棄物進入海洋;每一天,光是美國的塑膠吸管消耗量即達到 5 億根,且絕大多數最終流入海洋,分解成微小碎屑,被海中生物吃下肚。

Lonely Whale(編註)於 2017 年推出的 #StopSucking 活動,透過與餐廳、酒吧、運動場館等場所合作,限制塑膠吸管用量,最終目標為減少 5 億根塑膠吸管進入海洋。

(影片來源:Lonely Whale

Lonely Whale 執行長 Dune Ives 表示,「我們希望能夠喚起全球的關注」,塑膠議題離大眾太過遙遠,許多人一方面眼不見為淨,另一方面也真的不了解塑膠對海洋的危害。「吸管是最入門的生活塑膠用品」,她表示,想減少塑膠用量,其實可以從相對簡單的戒除塑膠吸管開始。

這裡有 7 種塑膠吸管的替代方案,你會發現拒用塑膠吸管,真的比你想像中簡單。

1. 竹子吸管

輕量、可重複使用,且不含任何化學物質或染劑,清洗也很方便。(同場加映:竹牙刷+食物袋幕後推手:當環保像刷牙吃飯一樣簡單,每天都是環保的「好日子」)

(來源:Brush with Bamboo)
(來源:Brush with Bamboo)

2. 稻草吸管

稻草吸管的造型設計,很適合需要情調的酒吧及餐廳使用。

(來源:Kickstarter)
(來源:Kickstarter)

3. 不鏽鋼吸管

耐用、好清洗,也便於攜帶。

(來源:Brian West (CC BY-NC-SA 2.0))
(來源:Brian West (CC BY-NC-SA 2.0))

4. 玻璃吸管

有著彎曲設計的玻璃吸管,多角度、不用傾斜杯子都能使用,更為方便。「Be Organic」吸管在峇里島製造,並支持當地的清除塑膠垃圾行動。

(來源:Be Organic)
(來源:Be Organic)

5. 「可以吃」的吸管

這款吸管以海藻製成,擁有不同的口味,用完即能吞下肚,也能自然分解。(推薦閱讀:不讓塑膠吸管傷害海洋,這間公司讓你喝完飲料直接把吸管「吃掉」

(來源:Be Organic)
(來源:Be Organic)

6. 紙吸管

雖然為一次性使用的材質,但這款紙吸管不會因為沾濕而無法使用,同時可用掩埋堆肥的方式處理。

(來源:Aardvark Paper Drinking Straws)
(來源:Aardvark Paper Drinking Straws)

7. 不用吸管也很好

很多時候,直接沿著杯緣啜飲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雖然有時候蓋子有些礙事,但現在也有不少品牌的蓋子設計可以直接打開飲用,像是星巴克的隨行杯,喝飲料真的不再需要使用吸管囉!

註一:Lonely Whale 為一致力保護海洋生態的組織,期待透過科技和媒體齊聚大眾對於健康海洋的期待,為海洋保育帶來正向改變。

核稿編輯:金靖恩

資料來源

7 Eco-Friendly Alternatives to Plastic Straws to Help Save the Oceans

訂閱我們

* indicates required

推薦閱讀

海藻做的可食用水瓶 獲歐盟永續競賽英國首獎

第一款用「海洋塑料」製作的洗髮乳瓶罐,讓你清潔頭皮也同時清潔海洋

市售的環保水壺真的「環保」嗎?來自荷蘭的Dopper水瓶,從裡到外都落實環境永續

作者文章

由蕈菇製成的骨灰罈,可在自然環境中分解。 圖/美聯社

綠色葬禮新趨勢!荷蘭打造「蕈菇棺材」一個半月內自然分解

2023/05/29
環保署今年初公布老舊車輛汰舊換新減量效益補助及媒合作業辦法,補助汰換車齡10年以...

汰換老車!加碼減碳空汙獎勵 最高可領1.9萬

2023/05/27
為防止企業「漂綠」,環保署採行2措施防制。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氣候變遷法上路!環保署提出2措施把關「漂綠」疑慮

2023/05/26
法國已禁止部分國內短程航線。只要兩地之間的旅程能靠火車在2.5小時內完成,相關航...

法國禁止「短程航線」!2.5小時內可靠火車完成的航線不准飛

2023/05/25
環保署規畫以塑膠循環為目標,若購置家電用使用再生塑膠,可享有「綠色費率」。 圖/...

7/1起電子產品業者添加「塑膠再生料」可享處理費85折

2023/05/25

【倡議圈活動】移工教育組織 One-Forty 家訪返鄉移工 意外在印尼發現「台灣村」

2023/05/24

最新文章

何立安鼓勵所有女性和民眾以最強壯姿態,主動迎接充滿健康與力量的自主人生。 圖/何...

女性擁有力量也是一種美/健身教練何立安的「怪獸訓練」!

2023/05/19
諶淑婷從社會及育兒等多個角度,引導女性看見生命中的不平等及無形枷鎖,找回對自我的...

媽媽不必當超人 生動盟諶淑婷:活得自私,又何嘗不可?

2023/05/08
植物群落生態學家孫義方,長年關心森林物種共存機制,主要研究生物與生物及生物與環境...

從熱帶雨林到台灣森林-孫義方打造全台第一個「森林樣區」

2023/05/07
「我希望所有女性都能感受自己身體的存在、靈魂的自由、情緒的奔放。」烏烏醫師說。 ...

為母不必則強!烏烏醫師破迷思解封「媽媽枷鎖」

2023/04/30
李家維在南庄蓋玻璃屋,穿山甲、果子貍為鄰,猴子、藍鵲、山豬先後造訪。 圖/張皓婷...

拯救地球超級任務 保種之後,李家維啟動「重建自然」計畫

2023/03/31
微光盒子透過帶孩子們四處到咖啡廳、電視台參訪,來引導孩子做職涯規劃。圖為團隊與孩...

不愛唸書的「壞孩子」 前進安康社區為弱勢兒少點亮微光

2023/03/2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