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你中獎了嗎?社創不歸路上常見的4大錯誤

2018/08/04 社企流/文:顏湘霖

社企流iLab社會企業育成計畫」提供培訓課程、諮詢輔導、交流媒合、種子獎金、社會影響力評估等系列服務,支持有志於解決台灣社會問題的初創社會創業者,陪伴其走過創業的第一哩路


縱覽許多社會創業真實案例,社企流iLab發現社會創業者最常走的冤枉路,大致不脫離四個面向:「命題錯誤」、「夥伴鬩牆」、「時間管理謬誤」、「誤把社企當慈善」,不論你現在處於正要開始創立社會企業、正陷入草創期的混沌,抑或是還在觀望是否要走上社會創業這條不歸路,都歡迎你聽聽以下建言。

Photo Credit: Andri (CC BY CC0)
Photo Credit: Andri (CC BY CC0)

一、命題錯誤:胡亂診斷下處方,勞民又傷財

在縱身跳入社會創業行列之初,你是否真的已將所欲解決的社會議題抽絲剝繭,揀出最切中核心的解決方法?每個社會議題就像冰山一樣,盤根錯節的問題總隱藏在視線不可及的冰山之下,但人們卻慣於鎖定顯而易見的冰山表層,胡亂診斷下處方,往往結果是投入越多、失望越多,甚至勞民傷財,非但沒解決問題,反倒造成綿延不斷的爭議抑或是負面影響。

近期一窩蜂冒出的農業電商平台便是一例,儘管各個有志之士立意良善,但台灣農業需要的單純就只是線上行銷平台這麼簡單而已嗎?資源能否在對議題有深入了解之下被更有效運用?實是值得深刻探討。(推薦閱讀:年輕人,要解決農業問題,不是只有「幫小農賣東西」這條路而已

●iLab建議:扎實蹲點,苦練基本功

不同於一般創業,可能3、5年就能初步掌握產業脈絡和商業操作,社會創業在議題的了解上,往往需要加倍的時間爬梳社會議題的紋理,仰賴長久的領域浸潤、場域蹲點,才有可能在天時地利人和下促成難得的靈光乍現,得到切中問題的解方。如果用商業模式解決街友生存問題是一條你嚮往的道路,先別急著在腦袋裡天馬行空地發想模式,請你直接走向議題的核心,接觸這個議題裡裡外外的利害關係人與組織,像是去參與芒草心的「街遊」體驗,與曾是街友的導遊交流其過去的生活經驗,加入芒草心志工團隊在第一線傾聽街友需求、抽絲剝繭議題背後錯綜複雜的成因,甚而研究國外在相關議題上所採取的措施,透過分析這些案例找出「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的部分,或許有一天你會發現那問題的癥結所在,進而找出最適切的解決方案。因此,駕馭社會議題、發想切中問題的解方並無捷徑,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扎實蹲點、苦練基本功才是上上之策。

二、夥伴鬩牆:創業路阻且長,沒有永遠的夥伴

創業路阻且長,沒有永遠的夥伴。圖/pixabay提供
創業路阻且長,沒有永遠的夥伴。圖/pixabay提供

俗話說:「可以同甘苦,不可共享樂」,這是新創組織常上演的鄉土劇情,而社會創業也不例外。尤其在組織就快走過胼手胝足,正要迎向快速成長、未來充滿無限想像的那段日子,共同創辦人間往往會開始出現歧異觀點,若不即時溝通、取得共識,解決這懸而未決的路線之爭,將因此埋下日後的引爆點。

許多組織合夥人一開始總會很阿Q的認為這只是偶發事件,待日後長治久安,問題便會煙消雲散,然而眾多的真實案例證明了「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的道理,幸運的可能彼此互訴珍重再見,運氣較差的老死不相往來、組織分崩離析,對簿公堂也時有耳聞。

●iLab建議:醜話說前頭,時時檢視夥伴契合度,「斷捨離」有利組織健康

或許你的創業夥伴是多年情誼的好兄弟好姐妹,但在組織成立之初,請務必醜話說前頭,把彼此的權利義務劃分清楚,股份佔比分配、共同創辦人權限的授予與否,都務必白紙黑字將規則說明清楚。

此外,更要記得時時檢視夥伴間的契合度,當出現意見歧異時,請務必謹慎處理、切勿忽視,因為一個小小的歧異,也有可能變成全然的同床異夢,讓創業旅途摩擦不斷。

請謹記「創業好聚好散,即時割捨有利組織健康」,因為唯有先讓錯的人下車,對的人才有上車的機會。

三、時間管理謬誤:被外務淹沒,忽略本業的運營

許多社會創業家往往因為年輕有為、或是所解決議題的獨特性,在甫出場之時即被掌聲所淹沒,此時本業以外的邀約就會開始如雪片般飛來—個人自傳邀稿、媒體曝光、活動參與邀請等等—許多創業家往往花費許多時間在外界的嘉勉中,卻忽略了本業的運營,使組織處於無人駕駛的危險狀態;抑或是因起步時的小成功給添足了自信心,野心變大,一口氣主導多個創業項目,卻顧此失彼、分身乏術。

許多社會創業家往往因為年輕有為、或是所解決議題的獨特性,在甫出場之時即被掌聲所淹...
許多社會創業家往往因為年輕有為、或是所解決議題的獨特性,在甫出場之時即被掌聲所淹沒。圖/pixabay提供

●iLab建議:檢視每個行動是否符合初衷,並掌握時間管理

創辦人出席活動、持續曝光能帶來品牌效益,而擁有強大的企圖心也往往是有利的,但若是創辦人業外活動的時間消耗遠大於投入本業的運營時間,就有極大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出現問題。

許多第一線的創業者在實際測量時間運用去向後,往往會驚訝地發現,原來能夠坐下來專注的處理組織業務、釐清策略方向的時間竟如此少得可憐。

因此確實檢視每個行動是否符合初衷、分析效益,以及強化時間管理技能,實乃創業者需不斷精進的項目。

四、誤把社企當慈善:忽略成本效益,社企、慈善傻傻分不清

對大眾而言,社會企業與慈善兩者的界線仍是很模糊的,而社會創業者更是常「誤把社企當慈善」。或許是因人格特質使然,許多社企創業者總願義無反顧地拋頭顱灑熱血,只要能力所及,便願意不計成本投入解決,猶如佛心來的慈善家。

然而這樣的營運邏輯即便能短暫解決眼前的問題,卻往往為日後的營運埋下隱憂,因為長時間忽略顯性(金錢、人力)、隱性(時間、精神)成本與產出效益,不僅無法有效解決問題,反倒讓公司財務陷入空轉、從業人員精神無限消磨,使得立意良善的解決方案落得曇花一現的命運。

●iLab建議:如果你經營的是社會企業,請以「一般企業」的營運效能為比較基準

社企非慈善,若忽略成本效益,將為日後的營運埋下隱憂。圖/pixabay提供
社企非慈善,若忽略成本效益,將為日後的營運埋下隱憂。圖/pixabay提供

社會企業不是解決社會問題的唯一解方,但假若你已決定用商業模式建立友善、永續的解決方案,請務必要記得營運的比較基準應為「一般企業」。

儘管社企背後的經營邏輯、使命與一般企業有異,當面對消費者時,社企所提供的產品、服務與一般企業其實並無不同,都是為了滿足消費者各式需求而存在。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訴諸「感性」、「慈善」的元素,或許能勉強帶來一次性消費,但若未能切合消費者需求,無論企業背後的經營理念有多崇高,都將無法持續性自我造血、有效解決社會問題。因此,為避免落入所謂「關起門來自嗨」的經營窠臼,社會創業者需要定期評估成本效益、確保自我造血能力的強化,進而調整營運策略。

看完這4個社會創業者最容易犯的錯誤,你是否也中獎了呢?所謂「知錯能改,永遠都不嫌晚」,試試看我們的建議、即時修正方法,你的社會影響力藍圖將可以描繪地更生動多彩。

核稿編輯:金靖恩


●本文獲社企流授權刊登,原文標題〈4個社會創業者最容易犯的錯誤,你也中獎了嗎?〉

●了解更多社會創新請上社企流


更多報導

>>漂亮成績單背後的失敗故事──「愛樂活」創辦人談創業挫折經驗

>>培育1萬個社會創業家、從育成到投資的10年經驗談:專訪英國大社會資本執行長Cliff Prior

>>給社企創業家:悶著頭想出來的點子不一定能解決問題,用「人本設計」來驗證你的想法!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推薦閱讀

讓理念獲利 社企應更重視「轉譯者」角色

替台灣農業尋出路 她用筆賣菜半小時完售

給爺奶快樂晚年 「虛擬金孫」讓盡孝更便利

用機車運鮮奶 看他如何集結奶粉改變世界

拒絕蝸居台北 玖樓給青年租得起的好生活

社會創業不缺錢 但缺「耐心的好錢」

社企流

社企流透過內容策展(線上網站)、教育訓練(實體活動)、人才培育(iLab育成計畫)等三大服務線整合個人消費者與企業CSR資源。創造核心競爭力與獲利,成為健全社會企業支持系統的領頭羊。
秉持「用創新思維與創業精神改善社會問題」,連結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健全台灣社會企業支持系統和發展環境。

作者文章

一間位在波多黎各的新創公司 PROduce,開發出一款食材配送 app,提供消費...

「你想吃什麼,我才種!」 波多黎各解決食物浪費有新解

2022/09/29
當生活被小鬱亂入怎麼辦?台灣女孩讓憂鬱症變可愛,伴現代人走過低潮 圖/小鬱亂入

不怕哀傷憂鬱說出口!台灣女孩創「小鬱亂入」 憂鬱症變可愛

2022/08/23
圖/摘自CleanRobotics粉絲專頁

你回收丟對了嗎?「AI垃圾桶」做第一關守門員

2020/04/14
長者可以透過 VR,感受與寵物互動的樂趣。 圖/MyndVR 粉絲專頁

嘿!再年輕一次! VR裝置助爺奶回到「小時候」

2020/04/01
女性上街抗議政府對生理用品課稅。 圖/Sonny Barthley

向「月經貧窮」宣戰!蘇格蘭供免費衛生棉照顧學生

2020/03/08
在決定設計這款給無家者的帳篷之前,她們也曾討論過要改善環境污染或水源品質的問題,...

想當太空人!高中女孩自學程式—打造太陽能帳篷

2020/03/04

最新文章

台灣第一位鯨豚攝影師金磊以無盡的熱愛擁抱著海洋,透過鏡頭捕捉每一個令人驚嘆的瞬間...

等待每一個未知中「對」的畫面-鯨豚攝影師金磊:每一次的拍攝都是一段驚奇旅程

2023/06/01
何立安鼓勵所有女性和民眾以最強壯姿態,主動迎接充滿健康與力量的自主人生。 圖/何...

女性擁有力量也是一種美/健身教練何立安的「怪獸訓練」!

2023/05/19
諶淑婷從社會及育兒等多個角度,引導女性看見生命中的不平等及無形枷鎖,找回對自我的...

媽媽不必當超人 生動盟諶淑婷:活得自私,又何嘗不可?

2023/05/08
植物群落生態學家孫義方,長年關心森林物種共存機制,主要研究生物與生物及生物與環境...

從熱帶雨林到台灣森林-孫義方打造全台第一個「森林樣區」

2023/05/07
「我希望所有女性都能感受自己身體的存在、靈魂的自由、情緒的奔放。」烏烏醫師說。 ...

為母不必則強!烏烏醫師破迷思解封「媽媽枷鎖」

2023/04/30
李家維在南庄蓋玻璃屋,穿山甲、果子貍為鄰,猴子、藍鵲、山豬先後造訪。 圖/張皓婷...

拯救地球超級任務 保種之後,李家維啟動「重建自然」計畫

2023/03/31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