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銀共創拿手菜 烹調有捨有得的熟齡職場學
這家餐廳,每天午餐只供應一道菜色,叫做阿嬤的拿手菜。
每天早上,平均63歲的大姐大哥們,在廚房裡忙進忙出,切菜、備料,沒一會兒傳來熟悉的飯菜香;午餐時刻,客人一進入餐廳,找個舒服的角落坐下,熟門熟路的問「今天是什麼菜色?」「今天主菜是薑汁燒肉」不老服務生洪亮回應。
在這裡,沒有制式的主客關係,只有心照不宣的默契。
不老夢想125號是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在台中青銀共創的實驗場域,從服務生到廚師,清一色是高齡長輩,弘道透過職務再設計,讓中高齡者重返職場。
大哥大姐們重返職場的原因不盡相同,但被問重返職場的新意義,他們異口同聲說,「再進入職場有捨有得,可能無法賺到很多金錢,但時間的彈性與人生的意義變大了,也重新掌握了對人生的自主權。」
長輩重返職場的痛點是不被群體接受
以往對中高齡就業的刻板印象,不外乎是資深的就業者,已長成了固定的形狀,有自己的工作慣性,更別說年齡、體力、學習力、科技力都與年輕人有差距。
世代間的差異不僅如此,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不老夢想推廣中心組長陳姿婷四年多來陪伴中高齡再就業,曾有長輩與她分享,過去在簡餐店工作,雖然職務內容都是他們的拿手工作,但與職場中的年輕人格格不入,成為長輩在職場中的痛苦來源。
因此倡議中高齡就業,不僅是了解長輩的經濟需求,為他們建立新的社會網絡,賦予新的期待,是更重要的事。
而不老夢想125號讓銀髮就業成功的背後,不可或缺的是年輕人的專業與陪伴。
不老夢想125號是一個青銀的合作團隊,5名年輕同事與14名長輩一起工作,過程中,雙方需要努力的磨合差異,年輕夥伴必須了解高齡者的限制,用支持的力量長出同理心。
陳姿婷說,考量高齡長輩的體力,與他們期待人生更多自主權,不只被工作綁住,一天只排班5.5小時,每天便當也只供應一種主菜,天天變化主菜,減少長輩工作複雜度,營運方式就以當作回家吃飯為主軸,「你媽媽煮什麼妳就吃什麼」。
職務再設計 連心也要重新設計
「一般人想像的職務再設計,大多只談硬體,實務發現,最難再設計是長輩的心」陳姿婷說。
舉例來說,團隊裡的年輕同仁為了讓長輩便當外送更省力,為長輩添購專屬的機車、設計會爬樓梯的便當外送袋,原以為是體貼長輩體力的職務再設計,但長輩一開始卻內心抗拒,怎麼也不肯騎。
陳姿婷說,詳問之下才了解,長輩內心的心魔是不敢騎別人的機車,「這不是很難的工作,但沒有嘗試過的新改變,更容易擴大長輩們的恐懼與不安。」
不老夢想125號的年輕同仁,帶著長輩練習,陪著他們上路,在青銀共創的新職場中,依照每個長輩的老化限制,用專業與耐心,協助他們找方法。
平均63歲 還能找到職場新價值
69歲的黃阿勉,當了弘道的志工服務老人20多年,在不老夢想125號,因時間彈性,她不僅可以認識許多相同年紀的朋友,志工服務也不用放棄,第三人生更加充實。
「年紀那麼大,還能領薪水,很有成就感」黃阿勉說,在廚房做自己的拿手料理,工作沒有什麼難度,尤其看到許多人喜歡吃他做的肉丸子,特別有成就感。
65歲的郭碧如,從公務員退休後,退休時為自己規劃園藝、下午茶等行程,放慢腳步的退休生活過一陣子就開始覺得生活沒有重心,來到不老夢想125號,她負責商品區販售,宅邸的歷史介紹,每天把自己打扮的有精神,面對不同的人事物,感到每天都很有活力。
郭碧如說,很感謝不老夢想125號提供平台讓老人走出來,過去他在職場大多從事校對、寄送等文書工作,現在的職場需要學新的東西,像是line、APP也要會用,有時信用卡單刷錯,趕緊找年輕同事來幫忙。
長輩改變了 附近的年輕人也改變了
陳姿婷說,對企業端倡議高齡就業發展仍有難度,因為企業不是非聘高齡人力不可,但她近來發現,有愈來愈多非營利組織把高齡人力視為新的人力資源,弘道多年的倡議,也帶動了其他非營利組織做中高齡社會創新實驗,甚至大學教授、研究生研究中高齡就業相關議題。
不老夢想125號初期經營辛苦,最初賣碗粿、麵線,但附近民眾認知有限,近一年來轉型外送便當,找到穩定商業模式,陳姿婷說,用「便當交朋友」讓媽媽味深入校園,便當也能擴散影響力,讓更多人吃到便當好味道後,能再回到餐廳用餐。
不老夢想125號鄰近台中一中商圈,附近又有多所大學,為年輕商圈起了示範效果,年輕人看到老年生活的新想像,也驚訝,原來老年人這麼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