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寶藝術學堂-陪泛自閉症孩創作、過好每天的日常
曾拍攝《一閃一閃亮晶晶》、《地球迷航》兩部泛自閉症題材紀錄片的林正盛導演,以及從事自閉兒藝術教育工作的韓淑華老師,期待透過《多寶藝術學堂營運計畫》,拉近社會大眾與泛自閉症者的距離,讓大家更認識這群獨特美麗的生命。
位於關渡捷運站附近,步行大約2分鐘的距離,由林正盛與韓淑華共同成立,為泛自閉症青年打造的「多寶藝術學堂」,隱身於一條不起眼的小巷弄裡。這幢看似平凡樸實的老房子,已經培育超過200名泛自閉症孩子,在創作與生活中自在發光。
訪談那日天空灰濛,眼前半開的門內流瀉暖光,隱約可見倒V型的展示架,擺有明信片、杯墊、帆布袋等文創商品。旁邊外牆上裝設方形燈箱,黑底背景亮著冰藍色字樣──「多寶學堂」。順著黑狗「韓寶寶」的叫聲,韓淑華從門後走了出來。
美術系出身,因緣踏上自閉兒教育之路
多寶藝術學堂成立於2016年,可韓淑華與學堂孩子們的緣分,最早得回溯到20多年前。
因著報紙上的一則徵才廣告,大學美術系畢業的韓淑華,自1997年起在台北縣自閉症潛能發展中心,擔任自閉兒的美術老師。一路走來,她驚豔於泛自閉症者直接純粹、充滿生命力的創作風格;同時也看見他們因天生不擅表達、難以理解社會互動的規則,被貼上「怪異」、「沒禮貌」等負面標籤,成長過程中四處碰壁。
「後來孩子們都大了,有的還念到大學。可是下一步呢?這群喜歡畫畫的孩子,未來該怎麼辦?」思考許久,韓淑華決定為幾個從小看到大的泛自閉症孩子,打造一個專門的創作空間,讓他們有地方繼續畫畫。「正好當時我的學弟妹要搬離這裡。我和導演想著,這裡離捷運站很近,路線簡單,孩子自己也能走得到,便決定租了下來。」
一邊說著,韓淑華邊帶著我們走向隔壁屋子,推開紗門走了進去。先前就不斷留意門口的樹緯率先迎了上來,趴在桌上休息的宏洋抬起頭;有著開朗笑容的怡初、神情靦腆的柏均與我們打招呼,于瑄則有些害羞地探出頭來⋯⋯
創作,開啟孩子與世界的對話窗
走過孩子們的座位,韓淑華細細介紹每位學員的創作──希望凡事「簡單就好」的樹緯,用獨特筆法詮釋大自然之美;怡初的畫是有聲音的,自然萬物在她筆下都被擬人化呈現;崇拜藝術家達文西的柏均,則以色鉛筆細膩描繪,寫實重現20歲那年,在法國巴黎看見的外國人。
每一個泛自閉症者的個性與特質不同,有些人好奇,韓淑華是如何與這群專注活在自己世界的孩子溝通,引導他們進行創作?「韓老師在帶這些孩子,有個最大的優點──她從不急著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應該怎麼畫?」林正盛說。即便決定好主題,藝術創作仍是自然隨心;泛自閉症者不擅與人交流,可他們對外在世界的認識,以及內在的想法情感,可以透過藝術媒介來表達。
「就算是同樣畫一棵大鐵杉,大家的呈現方式也各不相同。」韓淑華分享,泛自閉症孩子各有其特質喜好,那是她引導創作時最重視的事。「他們看出去的世界相對狹窄,也常有自己堅持的固著行為。但如果能把那個行為,變成創作的一部分,那會是很有力量的。」
想到小時候痛苦的學習經驗,林正盛感慨表示,其實一般孩子也該這樣帶。「很多時候,你會覺得老師是我們的一道牆,我們要推倒那道牆,才能找到自由。」可教育怎會是如此?學習或許本身就伴隨一點限制,卻不是要讓人反抗扭曲。「讓孩子做喜歡的事,必要時候給一點壓力,幫助他們去學習、長出自己的模樣,這才是多寶藝術學堂想做到的事。」
回應生活創作需求,兩度擴展新空間
2016年初成立,多寶藝術學堂只有小小的20坪空間。後來為了給學員們更安穩獨立的創作環境,加上持續有家長希望將泛自閉症孩子送來上繪畫課;團隊在眾人協助下,陸續於2018、2020年擴展了另外兩個營運空間。
「最一開始5個孩子是面對牆壁,大家就坐在各自的桌子前畫畫。」回想起過往情景,韓淑華笑嘆,當時想辦個小活動,都要動桌搬椅地移空間。重點是,不只泛自閉症孩子在此創作,團隊成員也會在此辦公開會、接待外部訪客,聲音上難免相互干擾。
「泛自閉者面臨的困難,還有家長的擔憂情緒,這些事情聽多了,其實會引起孩子不必要的擔心,混淆他們很單純的心靈。」韓淑華頓了頓,「我還是希望他們單純做自己就好。」
空間擴建之後,原先的20坪小屋被稱為「多寶1」,除了對外展示泛自閉症孩子設計的文創商品,也是團隊成員主要的行政辦公區。位於對街二樓的「多寶2」,是一個小而美的展覽與活動空間;孩子們若有單獨會談的需求,這裡也有個小隔間可使用。至於「多寶3」,目前則是多寶學員們主要的創作空間。
每天早晨,柏均會先為大夥兒打開多寶3的鐵門,再到多寶2抱抱學堂裡的兩隻貓咪,幫忙清理貓砂、替花草澆水。怡初充滿元氣地和大家說早安,與宏洋分工掃拖地;樹緯將資源回收分門別類,博為則用撢子拂去環境灰塵。完成各自負責的整潔工作,大家就回到座位上開始創作。
多一點練習,生活中也有小小成就感
「來多寶畫圖對孩子而言是開心的,那是他們熟悉的日常工作。相較之下,他們在生活上累積的成就感卻非常薄弱。」韓淑華舉例,比如澆花、掃地、洗杯子⋯⋯這類看似基本簡單的工作,泛自閉症者都需要長時間學習,慢慢累積經驗。因此,多寶藝術學堂開始教孩子們如何做家事,逐步建構生活能力。
「其實這樣也比較得人疼啦。」林正盛感嘆。想起以前,柏均總是吃飽飯就把碗放在桌上,人就離開去做自己的事。後來發現他不會洗碗,林正盛便花了一個多禮拜教學示範。在多寶,孩子們嘗試自己沖咖啡、幫忙澆花、一起組裝家具、採摘院子裡的香蕉⋯⋯,從生活中的大小事親自動手、培力訓練。
「一件很簡單的小事,他們可能都要學習很多次。對父母而言,有時候其實自己做更快。問題是沒有人教,他們就不會照顧自己,那身邊的人壓力也會很沉重。」林正盛說。
多寶學員于瑄的媽媽補充,泛自閉症者不擅「能力類化」,同樣的事情可能在家會做,出去外面卻不見得也會去做。「也有可能是一開始他們把自己當客人啦!」她頓了頓,「當孩子把多寶當成自己家,他就會知道自己應該要幫忙。我覺得這是他們很大的優點,養成習慣後,該做的事都會固定去做。」
世界如此美麗:我來,我見,我畫下
細心打掃後獲得滿足成就感,趁著倒垃圾時享受獨處時光;從生活家事乃至瑜伽、烹飪、沖煮咖啡等多元課程,多寶藝術學堂不僅想給泛自閉症青年安穩創作、生活學習的空間,更想帶這群孩子「走出去」。
每年七月第一個禮拜,多寶孩子們會迎來他們最期待的活動——「寫生旅行」。2022年,大夥兒一塊到嘉義阿里山看雲海,走進森林裡擁抱神木,欣賞達娜伊谷湛藍溪流之美;再往前還曾走訪蘭嶼、馬祖、澎湖等地,到苗栗看油桐花、旅宿花東收藏太魯閣的壯闊山景⋯⋯
「出去玩一個禮拜,其實沒有大家想像中輕鬆。每天早出晚歸,還要揹著重重的畫架跟畫具。」話鋒一轉,于瑄媽媽神色溫柔,「可是于瑄每年都很期待。她很喜歡跟大家一起,就像畢業旅行一樣。今年她也一直在問韓老師,想知道寫生旅行會去哪。」
所謂旅行,並非過眼即忘地走馬看花。旅途中新奇的所見所聞,透過寫生,將看進眼裡的景色印在心底,拿起畫筆勾勒描繪;或寫實或抽象,這群「目中無人也無景」的孩子,都會對走過之處留下印象。「羅馬凱撒大帝曾說過一句話:『我來,我見,我征服』;我們不是征服,是透過畫畫把風景收藏起來。」林正盛說。
不只寫生旅行,包含後來推出的《關渡地圖計畫》、《獨立咖啡店探訪計畫》,都是想透過外在環境的轉換刺激,輕輕推動孩子向外走去──山川海洋、城市街景,每一次心有所感,眼前所見便有了抽象的心境感受,都是生命底蘊的持續累積。
永遠的學校,不是要孩子遠離社會
透過繪畫、音樂、舞蹈、文學等藝術媒介,多寶藝術學堂持續引導泛自閉症孩子發揮潛能,透過創作表達心中所想。其中有5位學員,目前已發展為多寶的「專職藝術家」,以他們喜歡且擅長的藝術創作,踏出自立生活的第一步──作為孩子們「永遠的學校」,團隊並非是想將孩子納入羽翼、嚴實保護。反之,他們更想成為孩子與社會之間的橋樑。
林正盛舉例,每回多寶到外面辦畫展,韓淑華都會邀請孩子們上台,透過問答的方式,讓他們介紹自己的畫。「樹緯爸爸不只一次跟我講:『樹緯就不會說,不要讓他說』。他總覺得不體面,講得零零落落,別人也未必想聽。」林正盛說。
可講得好不好是其次,對泛自閉症者來說,對外展覽便代表自己的作品「有人欣賞」;至於上台發言,更能讓他們意識到「有人在聽自己說話」,從而建立起自我與他者之間的連結。「這個社會當然還是有很多的不友善。」林正盛想起先前的新聞,一位母親帶著自閉症孩子出門,卻被路人大罵沒教養,說孩子有自閉症就不要帶出來。「其實泛自閉症孩子才更需要帶出門!他有接觸這個世界,才能一點一點與我們增加溝通。」
韓淑華表示,這也是為何此次選擇群眾集資──泛自閉症孩子的外貌與他人無異,他們內在的困境卻難以被人直觀理解;民眾想幫忙,可能也不知該如何是好。募集空間營運經費之餘,他們更希望大家能經由多寶藝術學堂,對泛自閉症者產生好奇;有了更多的認識理解,這個社會或許就能少一點誤會歧視。
「泛自閉症是一輩子的事,或許能慢慢被調整,卻不會有所謂的『治療好』或『痊癒』。」林正盛說。「可是你說他們特殊,我們每個人生來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呀。比起疾病,我個人將它看作生命的差異──就是跟我們不一樣的人嘛!」
延伸未來想像,一起把路走得更長
訪談進入尾聲,外頭開始飄起細雨。門口燈箱上「多寶學堂」的字樣,在漸暗的天色中安靜發亮──那是多寶學員于瑄,一筆一畫寫出來的字。
「假如當年沒有遇見韓老師,于瑄畢業後大概就是到『小作所』之類的機構,每天做著她沒興趣、可能也做不來的工作吧。」于瑄媽媽有感而發。關於孩子的未來,以前她其實不大敢細想。可看著于瑄在多寶學習成長,其他年齡更大的學員,也在這裡好好地工作生活,她的心情也逐漸踏實。「現在好像,敢對往後的日子多一點想像。大家一起走,也許就能走到更遠的地方。」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林正盛想起某天下午,多寶孩子們對他說的話。「宏洋向來話少,但他看著我翻土種菜,坐在小板凳休息,忽然間對我說:『林正盛老了』、『林正盛老了』。」更令他意外的是,屋裡幾個孩子聽到動靜,彼此討論了一陣,最後柏均走了出來對他說:「林大哥,你跟韓老師都要80歲才能退休喔!」
林正盛當下愣住。原來,孩子們也擔心,哪天多寶會就此不見。人生邁入65歲,林正盛確實在考慮找人接手,持續經營多寶藝術學堂。他分享心中願景──想找塊地,蓋一間永久的多寶學堂;一個能支持泛自閉症者生活創作、功能更完善的家。「我們且戰且走吧!」韓淑華說,「多寶一直以來都不是很有錢,但每一步好像都剛好有個因緣,幫助我們做到很多事。」
此刻當下,或許就是那個「因緣」發生的瞬間,《多寶藝術學堂營運計畫》邀請你一同參與集資,支持多寶藝術學堂長久營運,並培養更多專業師資、開辦藝術潛質培育課程;讓泛自閉症孩子的成長過程少一點艱難,多一點善意,接住更多被社會排拒在外的生命!
本文授權轉載自《群眾觀點》(原文為:泛自閉症是一輩子的事──從創作到生活陪伴,「多寶藝術學堂」想作孩子永遠的學校)
延伸閱讀
>>自閉症女孩、視障者拍youtube:「別憑印象認識我們」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