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手機成癮?數位世代的未來和你不一樣

2019/01/15 駱郁芬

網路對青少年的影響極大,有三分之一中學生有智慧型手機沉迷傾向,但是限制與防堵已經不是好方法,父母該如何理解這群網路原生世代?

那天來到治療室的,是一個高年級男生和他的家長,在個別的談話時間裡,只見家長心急地說:「孩子整天只想打電動、滑手機,書也不念,勸他就說我煩,沒收手機就大吼大叫暴跳如雷,簡直要跟我拚命。」我問了家長對於孩子使用手機的想法,家長說:「玩手機不是不可以,但唸書還是比較重要,不唸書以後要做什麼?」

不唸書、只想玩手機,以後到底可以做什麼呢?

孩子的世界裡,已經沒有聽筒電話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聊點別的:你用過轉盤式電話嗎?

那天,我的朋友在臉書上轉貼了一個影片,內容是拍攝一群青少年見到轉盤式電話的反應,只見他們拿起聽筒不知道該放哪裡、試圖在「拿起電話」和「撥動轉盤」之間決定先後、對於轉盤方式議論紛紛……

影片中的青少年覺得新奇有趣,看在我們這些「大人」眼裡,更覺得滑稽好笑,但笑完了之後,卻忍不住要感嘆:轉盤式電話好像也不是太久以前的東西,怎麼這一代的孩子,竟然已經完全沒有見過了!別說是轉盤式電話,我的孩子剛滿1歲,那天看了影片後,我仔細想想,發現他可能甚至沒見過有聽筒的電話。

0
轉盤式電話雖然也不是太久以前的東西,但這一代的孩子已經完全沒有見過了。圖/pixabay

孩子成長的世界,跟我們已經有如此巨大的不同。

在會談室中,青少年孩子興致勃勃地跟我分享他最近喜歡的實況主、在自由分享時間中向我展示他在某個電玩遊戲中目前的成績,還有孩子告訴我她如何混音、剪接,用一個晚上的時間編好班際熱舞比賽的歌曲。

「你用電腦剪接嗎?還是你有借錄音室?」我問他。

『沒有啊!用手機弄的。』孩子輕描淡寫地說,只差沒有丟來一個「你該不會連這都不知道吧?」的眼神。

更別說孩子給我看的自拍「照『騙』」、跟我分享的各國歌手、歌曲。在他們的世界裡,年齡、技能、國家的界線,都不再清晰,網路的無遠弗屆不是一個概念,而是他們生活的日常。

使用智慧型手機,你是原住民還是移民?

教育領域的作家馬克・普倫斯基(Marc Prensky)在2001年的一篇文章中,創造了「數位原住民」與「數位移民」這兩個名詞,以出生於1980年為界,分別指稱成長於有網路和各種3C數位產品,以及在這之前的世代。

雖然他文章中的論點後來有許多的批評,但這兩個詞迅速地竄紅,因為網路的出現,似乎真的帶來了這麼大的差異,「移民」們似乎遭遇了不小的文化衝擊。

而在這幾年的校園工作經驗中,我發現除了數位與否,似乎應該再加上一個世代分別,稱為「智慧型手機原住民」與「智慧型手機移民」,原因各位應該不難想像。

在討論孩子與手機的難分難捨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他們的世界。下面這些東西,你認識幾個呢?

Instagram、抖音、17直播

小玉、小白、阿神

實況主、YouTuber、直播主

訂閱、追蹤、抖內

傳說、英雄聯盟、Minecraft

上述第一行是不同的社群媒體和影音平台,第二行是當紅的實況主和YouTuber,第三行是新興的以網路自媒體維生的職業,第四行是在前述平台上展現支持的方式,第五行,則是近年熱門的幾項線上遊戲。

這些東西,就是孩子們的次文化,這些東西,在不久之前,都還沒出現。

這就是網路世代的特性:很多東西的出現非常快速,變化也非常快速,有些研究人員預測,10年之後的職業,有8成以上是現在還不存在的。從現在的時間點回頭去看,也會有類似發現,例如跟前面那幾行名詞有關的職業,像是應用程式(APP)開發人員、電競選手、網路平台廠商,以及裡面提到的實況主、YouTuber,和這些產業背後的工程資訊人員,在10年之前,大多還不存在。

當未來的一切如此不可預期,我們怎麼教給孩子合適的知識內容呢?

答案是,我們無法。

三分之一中學生有智慧型手機沉迷傾向

身為父母、老師、成人,我們所知道的、所了解的,可能很快就會少於孩子,即使沒有,也不見得繼續適用於孩子的未來。

是的,依據教育部委託交通大學執行的《106年臺灣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調查》結果,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國、高中生有智慧型手機的沈迷傾向。是的,青少年期因為大腦的發育走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會有更多的涉險行為、低估風險、過度重視同儕。是的,國家發展委員會《106年個人家戶數位機會調查報告》顯示,12至19歲國人,99.8%有使用網路的習慣。

這些數據告訴我們的,並不是「天啊,這個世界要亡了,我要禁止我的孩子接觸網路這個可怕的東西」,而是讓我們理解:「天啊,原來世界已經走到這跟階段,我們再也抵擋不了孩子會與網路、手機一同成長的事實,讓我們好好思考怎麼讓孩子學會不被網路或手機奴役。

研究告訴我們,網路的沈迷、成癮,大多與歸屬感、價值感的匱乏,以及面對壓力時缺乏調適的能力有關,也就是說,是因為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與他人的情感連結、不知道自己被愛與被在乎,以及自己是有能力去處理問題並面對困境的,因而才遁逃到網路世界中。是這些因素帶來了網路成癮的結果,而非沈迷於網路造成這些狀況。

手機成癮最大族群並不是青少年

而事實上,新近的研究也顯示,網路或手機成癮最大宗的族群,並不是青年,而是初出社會、脫離掌控的成人(30~39歲),當我們沒有幫孩子做足準備,讓他們理解到自己的珍貴、被支持、被在乎,以及自己能力的無限可能,那麼當他們脫離了家庭與學校的保護,被期待靠自己的力量立足時,就會因為這種束手無策的、惶惑不安的焦慮,而投身網路中。

0
我們再也抵擋不了孩子會與網路、手機一同成長的事實,讓我們好好思考怎麼讓孩子學會不被網路或手機奴役。圖/pixabay

研究人員和教育學者花了很多時間,試圖找出一條解決之道。經過了許多討論,目前的共識是:與其教孩子記憶性的知識,不如教他們怎麼搜尋和整合訊息;與其要求他們正確背誦,不如訓練他們哲思和辯論。以及,與其限制他們不要使用網路,不如教他們如何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但看在臨床心理師的眼中,我會說,去愛你的孩子吧!用他的話語去說愛,去讓他理解他被珍惜、被在乎、被支持。

看他們使用網路,我們會擔憂,我們擔心他接觸到不恰當的內容,我們擔心他在網路上沒有保護好自己,我們擔心他日夜沈迷,偏廢了生活中其他的繽紛時刻。但他的世界已經跟我們如此不同,我們需要調整頻道,去找到溝通的共鳴之處,讓孩子感受到被在乎與被支持,而不是批判和禁制。

事實上,孩子們跟我說,如果大人願意陪他一起打球、跟他一起玩大富翁(沒錯,真的這麼老派),他並不想玩手機,或者如果大人想,他也願意教他們玩手遊(手機遊戲)。喔對了,條件是玩的過程裡,大人不能碎念,不然很煩。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推薦閱讀

用眼睛吃美食 IG如何助長「食物色情」?

幫忙按讚就開心 大叔大嬸愛臉書也瘋抖音

社群擴散狂勝臉書IG 抖音暗藏性犯罪危機

假新聞過時了 現在流行「假贊助文」

作者文章

第六屆經驗分享會8家機構合影,從左至右依序為得勝者教育協會曾秉常專員、現代婦女基...

【倡議圈活動】2024年第六屆傳善獎經驗分享會 顧問攜手機構面對挑戰

2024/04/26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課程中心副教授何昕家,在2024地球解方年會上分享永續教育現...

永續教育入課綱 中科大教授何昕家:現實世界是最佳教科書

2024/04/26
2024地球解方邀請產官學界代表,深入探討國內氫能的未來技術與經濟發展。 圖/董...

台灣氫能下一步怎麼走?產官學看好潛在經濟價值

2024/04/26
超長加班、隱形加班,是上班族普遍面臨的問題。 圖/新華社

勞動節快樂嗎?調查:台灣平均工時9.6小時 破5成打卡完再加班

2024/04/26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證實,目前規劃第3次審議會時間會延至5月初。 圖/f...

第3次碳費審議延期 將討論分階段費率、碳定價子法

2024/04/26
圖/臺銀人壽 提供

信賴跨越世代 臺銀人壽貼心傳愛 用永續撐地球

2024/04/26

最新文章

世界柑橘果醬大賽成績揭曉,雲林縣立樟湖國民中小學5名孩童作品獲得2金3銀。 圖/...

雲林柑橘做果醬 樟湖學童奪英國世界大賽2金3銀

2024/04/24
近年校園霸凌事件引發社會關注。示意圖。 圖/shutterstock

校園霸凌修法!修改師對生霸凌處置 增設調和機制

2024/04/22
學生透過描述家庭餐桌、當地小吃、挖掘家傳食譜等方式,試著培養對生活飲食的觀察力與...

你吃的米從哪來?蘭雅國中「飲食書寫週記」計畫 翻轉食農教育

2024/04/22
將性平融入教學,往往也能收到學生令人驚豔的回饋。示意圖。 圖/shutterst...

性別平等教育法20週年,台灣性別平等了嗎?

2024/04/19
彰化縣花壇文祥國小學生將咖啡渣、黃豆渣,廢物利用製作成蚊香,摘下教育部學校環境教...

咖啡渣做蚊香!彰化國小學童發明奪冠軍 產品義賣籌畢旅費

2024/04/12
國際到台灣,大學如何培育永續人才?
 圖/shutterstock

【永續教室】國際到台灣,大學如何培育永續人才?

2024/04/1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