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想投入創新教育?先聽聽天使投資人怎麼說

2018/10/09 林秀姿

「百年樹人」不是一句簡單的話,這100年需要投入許多人、龐大資金、政府與民間的教育資源。而且,還不一定樹人有成。

要樹人有成,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尤其多元教育的價值觀發酵,這幾年創新教育百花齊放,催生許多團體或組織成立。但創新教育要成功,不僅需要天使投資人給予扶持,也更需要經過市場考驗。


「教育產品的特點是什麼?產品到了哪種階段?目標受眾是誰?與其他產品的差異化是什麼?」鴻海教育基金會董事暨永齡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說,過去3年支持的創新教育團隊,根據屬性不同,比如是教育產品階段,或是正想要擴大影響力的階段?給予的資源協助就不相同。

劉宥彤認為,應把投資人當成你事業的一部分(夥伴關係),而不是給你錢的人。 記者/...
劉宥彤認為,應把投資人當成你事業的一部分(夥伴關係),而不是給你錢的人。 記者/林秀姿攝影

鴻海教育基金會這3年來陸續投資LIS線上教學平台DFC Taiwan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以及許多原創性教育團隊。劉宥彤分析,LIS線上教學平台屬於教育產品,它需要透過群募的方式來證明市場價值;而DFC已經屬於擴張性階段,需要的也會是如何讓產品能量擴張的資源。

劉宥彤說,創新教育團隊常需要募款,尋找天使投資人,但是天使投資人思考的是「你拿這筆資源可以完成什麼?」

因此,她建議投身創新教育的團隊必須先想清楚:事業還是志業?

「事業需要走向商業化,不一定是賺大錢的生意,但卻要找到可持續營運的模式,」劉宥彤說,但志業出發點不同,可能是需要一群願意奉獻的人,透過捐款勸募來做事。

而天使投資人評估的還有「產品差異化」,也就是必須清楚這項教育產品「要解決教育哪個環節的問題」,目標受眾會是誰?

教育需要差異化,教育產品也是,應針對不同的需求提出不同的解決方式。 記者莊旻靜/...
教育需要差異化,教育產品也是,應針對不同的需求提出不同的解決方式。 記者莊旻靜/攝影

劉宥彤舉例,幫助偏鄉的孩子?還是適用所有家庭的孩子?教育產品要解決的問題不盡相同,但必須具備差異化。她說,比如永齡教育基金執行中的希望小學,只聚焦做「雙低」學童:學業低成就以及低社經家庭的孩子,這群學童欠缺的不只是學業上的幫助,他們很多人可能連洗個澡、可以換穿的乾淨內衣褲都欠缺,需要龐大的社工體系進入校園、家庭給予個案服務,已經超越一般補救教學層次了。

劉宥彤說,又比如均一教育平台,它透過雲端平台提供免費的教材影片,它想解決的是教育資源不均等的問題,要縮短城鄉差距,也要縮短因教學資源優劣而產生的學習差距。

又比如台大教授葉丙成開發的PaGamO(遊戲學習平台),要解決的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加強學習弱點。

她強調,這些都是差異化極強的教育產品,當教育成為強勢需求時,做好市場區隔才能找到自己努力的戰場。

另外,她也給正在找尋天使投資人的團隊忠告,「把投資人當成你事業的一部分(夥伴關係),而不是給你錢的人。」心態不同就會影響做事的方法,才能與利益關係人行成生生不息的良善循環,一起讓社會更好。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推薦閱讀

戶頭剩1千元 他支持「墊底」孩子不放棄

走進創新深水區 青年須有迎向挫折的勇氣

數位時代 善用教育科技弭平城鄉資源落差

作者文章

這裡的老師、孩子都很需要陪伴。圖/TFT提供(攝影:傅祐承)

國境之南的TFT網絡 教師是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2019/01/30
越貧困的孩子得付越高的學費,而大學4年畢業後,大學學歷無法讓他們脫貧。圖/報系資...

台灣沒有下流老人 只有青貧世代

2018/12/28
抖音示意圖。圖/翻攝網路

幫忙按讚就開心 大叔大嬸愛臉書也瘋抖音

2018/12/18
嚴天浩說,學習低成就的孩子不是不想學習,是因為他們不相信自己學得會。 記者蘇健忠...

LIS線上教學平台/戶頭剩1千,他堅持做一輩子教育

2018/12/18
每月300元,就能讓一個尼泊爾孩子持續受教育,遠山呼喚號招大眾立即伸出援手。圖/...

用新台幣支持教育 扭轉貧童流浪的命運

2018/12/16
日本人年輕人出發臉書疲勞現象,開始轉移到別的社群媒體。圖/報系資料照

老人都在用臉書 年輕人展開大脫逃

2018/12/05

最新文章

越來越多國家開始重視並將氣候變遷課程納入教育體系中。 圖/Unsplash

歐美中小學生的氣候課程上什麼? 「社會情緒學習」也不可少

2023/11/13
為求學生安全,調查顯示有7成學生課間被限制出教室。 圖/Unsplash

上廁所都來不及…中國「課間圈養」誰偷走下課10分鐘?

2023/11/10
兒福聯盟今(2日)公布2023年「台灣兒少遭微歧視經驗與校園霸凌調查報告」,「微...

校園霸凌新議題 兒盟:每3兒少就有1人被「微歧視」

2023/11/09
讓學生對氣候變遷有感,是實踐氣候教育的第一步。 圖/蔡宗儒攝影、陳靖宜設計

培養兒少氣候行動派 台灣老師推「有感」氣候變遷教育

2023/11/09
「蘿蔔刀」在校園風行,不少家長擔心有安全隱憂。 圖/劉明岩攝影

蘿蔔刀不到50元 卻可穿破水果…國小爆紅家長憂心

2023/11/07
Foodeast培訓新二代與第一線老師,走入校園推廣文化。 圖/Foodeast...

曾對自己的文化感到疏離…新二代成立Foodeast 用美食和桌遊認識東南亞

2023/10/14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