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女兒要休學 焦慮媽媽該如何溝通?
冰山的對話,並非說服人改變,而是讓人覺知,為自己負責任,這和說服人改變不同。人的心智在生存模式之下,讓人不覺知「自己」,一旦覺知「自己」,就能為自己負責任,無論做什麼選擇,都是為生命本身服務,就會是好的選擇。
很多人誤解對話的本質,遇到孩子出現問題,想透過對話改變孩子,忽略了彼此應盡的責任,忽略自己如何覺察感受、觀點與期待,忽略和自己的渴望連結;但唯有與孩子內在連結,才能了解孩子的問題,協助孩子度過難關,為自己負責任。若是父母一味執著「應該」如何,只是想滿足自己的期待,卻不知道自己期待、觀點的由來?讓生命的流動卡住,無助於孩子也無助自己。
若是透過冰山探索自己,也探索孩子,生命就會攜手往光明之處,因為薩提爾模式的精神,就是尊重、相信生命的成長。
焦急母親的冰山
我前一篇呈現小玫的對話,此處要呈現的是家長,我與一位媽媽的對話。
媽媽遇到的問題,是19歲的女兒要休學了,媽媽不斷打電話求助,希望我跟女兒談話。媽媽在電話那頭很焦慮,說話急促又生氣,抱怨女兒突然的決定,又抱怨女兒不堅持。她希望女兒回心轉意,好好將大學讀畢業,責怪女兒這麼任性?
我答應媽媽的要求,前提是女兒願意來談話,而不是被媽媽逼來,因為女兒19歲了,19歲當然可以決定休學。況且媽媽誤解了,我的談話並非滿足媽媽期待,而是讓女兒為自己負責。
但是女兒不願意前來,無奈的媽媽只好自己來見我。然而媽媽很疑惑,是女兒休學呀!為何要和媽媽談話呢?
薩提爾女士曾說:「問題不是問題,如何面對問題,才是問題。」
女兒休學本身不是問題,媽媽應對女兒的方式,那就是個問題了。
以下是我們的對話,我在每個提問的後面,標註冰山的各層次,謹供讀者參考:
我:「我們要談女兒的休學,此刻妳有什麼感受?」(感受)
媽媽:「喔,我現在不太能呼吸,要用一點兒力氣,才能吸入空氣的感覺。」
我:「妳能感覺到身體嗎?此刻,當妳說不太能呼吸?」(感受)
媽媽:「嗯,肩膀有點兒緊,胸口很悶很悶。」
我:「我邀請妳,專注感覺身體的訊息,肩膀的緊,還有胸口的悶,並且接納它,妳可以嗎?」(感受、渴望)
媽媽閉起眼睛,手放在胸口處,深深呼吸了,接著說:「我現在很想哭。」
我:「妳接受自己哭嗎?」(觀點)
媽媽:「但是我已經哭了好幾天。」
我:「妳哭了很多天了呀?」(行為)
媽媽點點頭:「嗯!」
我:「妳知道自己的眼淚在表達什麼嗎?」(觀點)
媽媽:「一種無助感。」
我:「妳能感覺這無助感嗎?此刻……」(感受)
媽媽做一個喘不過氣的表情:「我只要一感覺無助,全身就快軟掉,不太能夠呼吸。」
我:「還有別的感覺嗎?」(感受)
媽媽:「還有什麼感覺呢?」
我:「當妳接觸無助時,有其他的感覺嗎?比如生氣、害怕、緊張、無力、難過或者沮喪。」(感受)
媽媽停頓了一下,彷彿經驗自己:「這些感覺好像都有!」
我:「哪一個比較多?」
媽媽停頓了一下:「我分不太出來,好像每一種都很多。」
我:「那說說妳的生氣!氣什麼呢?」(感受、觀點)
媽媽:「我氣女兒不讀書,她竟然要休學。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她竟然要辦休學。」
媽媽說完,似乎累積很久的情緒釋放,忽然掩面大哭。
我停頓了一下:「還有氣別的嗎?」(感受)
媽媽:「我氣自己沒有教好她。」
我:「那妳害怕什麼呢?」(感受)
媽媽:「我怕她將來會完蛋。」
我:「還有害怕別的嗎?」(感受)
媽媽:「我還會害怕什麼呢?」
我:「我不知道妳的害怕。比如也害怕她的未來、害怕她的現狀、或者害怕自己的失敗?」(感受)
媽媽:「害怕自己不是個好媽媽,我是個失敗的媽媽。」
我:「妳怕自己是失敗的媽媽?妳做了什麼呢?說自己失敗?」(觀點)
媽媽:「我用了各種方式,跟她分析休學的後果,但是她就是要休學。」
我:「妳知道她休學的原因嗎?」(觀點)
媽媽:「她說這個科系她沒興趣,但是我覺得是她不認真,功課壓力比較大。」
我:「這個理由妳聽起來不接受?」(觀點)
媽媽:「當然不接受呀!我很生氣呀!她根本就是不能面對困難。」
我:「那妳怎麼對她表達生氣?」(應對、姿態)
媽媽:「我先是罵她呀!又不想對她發脾氣,只好再忍耐生氣,好言相勸。結果她都不聽呀!所以我又罵她。」
我:「那她改變了嗎?」(期待)
媽媽:「就是沒有改變呀!我也不想對她生氣呀!」
我:「提到妳對她的生氣,此刻妳有什麼感覺?」(感受)
媽媽:「我感到難過!我難過自己沒辦法幫助她。」
我:「即使她要休學,妳還是愛她嗎?」(渴望)
媽媽:「當然愛她呀!」
我:「在面臨休學這件事,妳展現的是愛她?還是生她氣呢?哪個才是她媽媽呢?」(觀點)
媽媽:「兩個都是呀!」
我:「兩個都是她媽媽呀?她不困惑嗎?」(觀點)
媽媽:「我也很困惑、混亂呀!但是我沒辦法呀!她怎麼可以這樣呢!我怎麼做都沒有用!」
我:「妳女兒呢?她怎麼面對妳的困惑混亂?」(應對)
媽媽:「她就不說話了呀!乾脆不回家,不接我電話呀!」
我:「聽起來她將妳當壓迫者,她不想和壓迫者接觸,是不是這樣呢?」(應對)
媽媽:「可是我是她媽媽呀!」
我:「但是她感覺不到媽媽的支持與愛。」(渴望)
媽媽哭了。
我:「此刻妳怎麼了?」(感受)
媽媽:「我很愛她呀!難道她不知道嗎?」
我:「那妳了解她嗎?」(渴望)
媽媽:「那她了解我嗎?她想過我這麼辛苦?她想過我付出多少嗎?」
媽媽痛哭失聲了。
我:「妳希望她了解妳是嗎?她會不會也希望妳了解她?兩個人都在求對方了解?那誰應該去了解對方呢?」(渴望)
媽媽:「難道是我要先了解她嗎?」
我:「我不知道呀!妳想先了解她嗎?聽起來妳想解決問題,而且妳比較年長,她是妳教導出來的。」(期待)
媽媽:「為什麼又是我?為什麼總是我犧牲?我已經犧牲這麼多了?為什麼?」
我:「妳曾經為了什麼而犧牲呢?」(觀點、渴望)
媽媽:「我上大學的時候,爸爸出車禍癱瘓了!我媽說家裡錢不夠,希望我休學先工作,因為我是大姊,所以我就休學了。」
媽媽的哭聲裡面,帶著憤怒與委屈。
我等了她一會兒問:「當時妳犧牲了是嗎?」(觀點)
媽媽點點頭:「嗯!」
我:「但是妳女兒此刻是自己願意的,並沒有讓妳逼迫呀!妳聆聽她的心聲,怎麼是犧牲呢?聽起來妳希望女兒犧牲是嗎?」(觀點)
媽媽停頓了一下:「我不希望她和我一樣犧牲。」
我:「妳有生妳媽媽的氣嗎?」(感受)
媽媽哭著說:「我怎麼可以生她的氣?她已經夠辛苦了。」
我:「可不可以生氣?跟有沒有生氣?那是兩件事。妳有生她的氣嗎?」(觀點)
媽媽點點頭:「我應該有生她的氣!」
我:「妳還沒原諒她嗎?」(渴望)
媽媽搖搖頭說:「我不知道。」
我:「聽起來妳有一個未了的情結,這個未了的情結和女兒此刻有關嗎?」(期待)
媽媽搖搖頭說:「我不知道。」
我:「但是我現在看起來,妳在強迫女兒犧牲呀!因為她想休學,但她若是為了妳休學,那才是犧牲自己不是嗎?犧牲了自己的意願。妳和當年媽媽的做法,會不會是一樣的呢?」(觀點)
媽媽沉默不說話,似乎在思索著什麼?
我:「妳此刻內在發生什麼?」(感受)
媽媽:「感覺比較鬆開,有一道光進來的感覺。」
我:「那是什麼呢?」
媽媽:「我也不知道。但是……好像看見自己的一種感覺。」
我:「看見自己怎麼了?」(渴望)
媽媽:「好像不是那麼可憐!」
我:「妳以前覺得自己可憐嗎?」(觀點)
媽媽:「嗯……」
我:「剛剛發生了什麼?妳怎麼會突然鬆開?」(感受)
媽媽:「當老師說她如果為我休學,那才是犧牲自己的時候。我好像看見當時休學,自己心裡有一股聲音,其實很清楚會是怎麼樣?但是我忘記那股聲音了。」
我:「那是什麼聲音呢?」(渴望)
媽媽的聲音聽起來堅定:「那個聲音是『我一定會完成學業。』」
我:「當時是什麼掩蓋住這個聲音呢?」(觀點)
媽媽:「對媽媽的生氣,還有覺得不公平。」
我:「但是妳剛剛說了,當時不可以生媽媽的氣呀?妳怎麼知道是這個掩蓋了呢?」(觀點)
媽媽:「剛剛老師問我的時候,我突然知道自己在生氣,還有我只是不想承認而已,但是我一直都在生氣,覺得這一切不公平。」
我:「這個發現對妳而言有衝擊嗎?」(感受)
媽媽:「很大的衝擊,很大的震驚,然後是鬆開的感覺。」
我:「當時妳休學多久又復學呢?」(事件)
媽媽:「只有一年而已。」
我:「妳是怎麼辦到的?」(渴望)
媽媽:「我當時找了一份晚上的工作,還去接了翻譯,我很認真的工作,賺得比白天還要多。」
我:「妳會怎麼看待休學的那一年?」(觀點)
媽媽:「那一年我長大更多,英文能力進步更快,更會利用時間,我覺得自己成長很多,怎麼可以這麼了不起?」
媽媽說到這兒,眼淚泛出來了。
我:「當年那個犧牲的女孩,為了家庭去打工,妳會對她說什麼?」(渴望)
媽媽開始啜泣,過了好一會兒,媽媽緩緩的說:「妳很了不起,妳知道自己可以的,因為妳很努力的幫助家裡。妳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妳不是被命運安排的人,妳幫助家裡度過難關……」
我:「妳會對這樣的自己欣賞與感激嗎?」(渴望)
媽媽流出眼淚點點頭。
我:「那請妳對當年那個女孩說。」(渴望)
媽媽:「對自己嗎?」
我:「嗯!對當年那個女孩,說說妳的欣賞與感激。」(渴望)
媽媽:「謝謝妳,妳怎麼可以這麼了不起……妳是一個這麼努力的女孩……」
我:「當年這個女孩有創意嗎?」(觀點)
媽媽點點頭:「有。」
我:「當年這個女孩禁得起挫折嗎?」(觀點)
媽媽說:「當然。」
我:「這個女孩長大了,她要面對女兒的學業問題,她也會有創意面對嗎?也會允許女兒有創意的走一條自己的路,而不是一個犧牲的人?她會坦然面對期待落空的挫敗嗎?」(觀點、渴望)
媽媽深深吸了一口氣說:「她是個好媽媽,是個有創意的媽媽。她可以是一個有彈性的人。」
我:「那妳怎麼看女兒的休學呢?當年的女孩也休學了,如今成為一個出色的媽媽。雖然情境不一樣,妳會怎麼看呢?」(觀點)
媽媽:「我比較放鬆了,沒那麼著急了。雖然我不想她休學。」
我:「現在呢?關於女兒的休學?妳打算怎麼面對?」(應對)
媽媽沉默了一陣子:﹁老師,我還是覺得她有點兒可惜耶!我當初是想要好好讀,現在她有這麼好的機會,竟然考上了還給我休學。」
我:「妳可以覺得可惜呀!妳可以怎麼理解女兒呢?」(觀點)
媽媽:「老師,好奇怪喔!我現在好像比較理解她耶!她有自己的想法,雖然我還是覺得可惜,但是我覺得她不會這麼笨,不會笨到放棄人生。只是休學而已,她遇到的困難,應該會想辦法突破吧!跟當年的我一樣。」
我:「妳可以怎麼支持她呢?也可以好好表達自己?而不是討好她?」(應對)
媽媽:「我沒有討好她。我真的可以接受了,我會問問她需要我幫什麼忙?看她休學想要做什麼?我可以幫助她什麼?」
我:「妳的轉變怎麼這麼快?」(渴望)
媽媽笑了:「我也不知道。我就是很愛她呀!」
我:「妳的看法改變了,期待改變了?發生了什麼?妳突然想通了什麼?」(觀點、期待)
媽媽吐了一口氣:「我也不知道……大概我看到自己吧!自己有想法的,女兒也有想法,但是我沒看見女兒的想法,我太不相信她了,我怎麼會這麼不相信她呢?好奇怪……」
媽媽說到這裡笑了。
我:「妳現在深呼吸一下,感覺一下自己。」(感受)
媽媽深呼吸之後說:「我感覺體內有光了。身體感覺很輕鬆。很想跟女兒說我愛她,我會陪她,她已經十九歲了,可以自己做決定了。我十九歲的時候,已經做三份工作了。」
我:「妳還是覺得她很可惜嗎?」(觀點)
媽媽停頓了一下:「還是有一點兒,但是我可以接受,我可以好好和女兒談了,她決定要休學,我不會那麼生氣焦慮了……唉……」
我:「妳嘆了一口氣,這是什麼呢?」
媽媽:「本來很簡單的事情,我怎麼弄得這麼複雜,休學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呀!老師你大學還不是考五年……」
媽媽的焦慮減緩了,變得有幽默感了。
與孩子的期待同步
我邀請媽媽深呼吸,覺察一下身體與內在,媽媽回饋身體感到放鬆了。
這一次的對話,透過女兒的事件,探索了媽媽的感受,媽媽能接觸自己的感受,但媽媽的感受很豐富,在對話中媽媽覺察更多感受,釐清她的憤怒有幾個部分,其中她覺察了未滿足期待的部分,她最大的失望與憤怒,和她生命中未了的情結有關。女兒的休學事件,觸動了媽媽生命中未了的情結,那兒有媽媽的憤怒,有媽媽的失落,還有媽媽的資源,但是媽媽並未整合自己,因此當女兒要休學了,和媽媽的期待不同,媽媽就看不見孩子了,無法跟孩子站在一起,陪伴孩子思索該如何應對?
我與媽媽的對話中,這句話是一個轉折的關鍵:「但是妳女兒此刻是自己願意的,並沒有讓妳逼迫呀!妳聆聽她的心聲,怎麼是犧牲呢?聽起來妳希望女兒犧牲是嗎?」
這句話是從觀點切入,這個轉變從媽媽不想自己犧牲,也不想女兒當犧牲者轉變,打開了她連結自己的渴望,也連結了女兒的渴望。當年的她渴望被愛,被關懷而不是犧牲,這部分連結了女兒,媽媽和女兒的渴望在此連結。媽媽也從這個「犧牲」的事件,連結了自己的資源,逐漸從自己的渴望處打開,對女兒的休學事件,就有了比較舒緩的開展,轉變也就會出現了。
媽媽看過文字紀錄後,我邀請她寫了一段回饋放在後面:
看這一篇紀錄,我心裡還是很激動,好像回到那個時候,我要深呼吸好幾次才敢看,好像做了一場夢。
那時候女兒不去談話,結果老師要我去談話,我以為老師要教我技巧,教我怎麼跟女兒說話,老師竟然一句也沒有提,反而都在談我自己,怎麼會這樣?
我看了紀錄,還不知道那時怎麼了? 自己好像慌了手腳。那時候我怎麼這麼著急,對女兒都不相信了,不想知道她的想法,也不想知道她發生什麼? 也不是去想要幫她? 好像都是在想自己該怎麼辦?現在想一想很丟臉,但是老師說要欣賞自己,我又覺得自己很勇敢,敢跑去向老師求救,現在女兒研究所都畢業了,也有好的工作了,我只要陪著她就好了,根本不會有什麼問題,我那時心裡實在太著急了。
※本文出自《薩提爾的對話練習》,李崇建 著,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