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企劃:【青農力,把科技埋進田中間】2月客座總編汪文豪

每逢農忙期,走入田間,經常可見6、70歲,甚至80多歲的老人家身形佝僂,三五成群忙著採收,若農場面積大一點,人數還可能多達十多位。台灣的基層農業運作,常由這些號稱「千歲團」的阿公阿媽支持。他們手腳俐落,工作態度敬業,是農民的好幫手。

只是,隨著高齡化帶來的人口凋零,農村裡這些熟悉農務的老人家也愈來愈少,部分由新住民取而代之,年輕的面孔寥寥可數。務農常給人老、苦、窮的刻板印象揮之不去,年輕人外流都市,農業缺乏新血投入,留在農村的農民也為缺工困擾;但另一方面,年輕的新農民回到農村,無法融入當地的人際網絡,常面臨找不到農地、工人與資金的困擾。

今年(2019)行政院開始推動「地方創生」,希望活絡在地經濟,吸引年輕人返鄉。地方創生的概念來自日本,主要是因應「地方消滅」的現象。日本前總務相、東京大學客座教授增田寬也2014年曾出版《地方消滅》一書,描述日本國內人口集中三大都市圈,其他地區高齡化、少子化加劇,預估2040年日本將有49.8%市區町村面臨滅絕。

其中,日本農業區挑戰特別嚴峻。預估2040年農村20~40歲女性人口將比2010年減少50%以上,且40%人口落在65歲或65歲以上。日本農業後繼無人,老人安養照顧更是一大隱憂。

【客座總編】

汪文豪:用智慧耕作 台灣農業可向Airbnb看齊

【客座總編│汪文豪選文】

兄妹攜手養雞 用本土品牌破肉雞「打針」流言

復育生態食物鏈 「源天然」池上種出國際米糧

無毒生態混養 雲林大男孩們的好「蝦」事業

種田也靠工程師?農二代用iPad管千頃農地

吃飯的人日益減少 有機米農如何殺出血路?

「嫁妝一牛車」 菁寮無米樂重現農村傳統文化

年產值2.5億 漁村型男返鄉打響佳冬品牌

農產價格暴漲暴跌 斗南農產運銷靠資訊化管理

經營人道養雞場 青農和妹妹成為創業好夥伴

當台灣失去「地方」 如何談「創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