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ur of AI in Taiwan史上最大的全球AI學習活動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

ChatGPT在2022年問世,成為連續4年最勁爆的全球教育話題,AI當之無愧。顛覆我們對AI應用的想像,也促使我們重新思考,傳統教育還有效嗎?未來學習該掌握哪些關鍵?怎樣跟國際接軌?這些問題,一起看看台積電、微軟、Meta等科技跨國企業怎麼用行動回答。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透過推動美國非營利組織Code.org所發起的Hour of AI活動,11/25上午在教育創新合作社Education Colab,舉辦「一小時玩AI」記者會,連結政府、企業、NPO團體、中小學,希望讓台灣的孩子在一小時玩AI就上手,而且學習不會結束, 把這一小時擴大成台灣的機會,促進台灣未來成為AI人才發展的全球重鎮

Hour of AI是台灣跨界協力的重要起點。前排從左至右為台積電資深副總何麗梅、光榮國小學生林子盈、光榮國小校長宋婉榕。後排從左到右宜梧國中校長張碩玲、Met...

台積電資深副總何麗梅致詞表示,她代表台積電,也以均一平台董事身分,參與「Hour of AI」台灣行動啟動,把時間往回拉到2016年,台灣曾辦理Hour of Code,為今天埋下伏筆。當年台灣表現亮眼:全球第9、亞洲第1。九年之後,2025年的Hour of AI目標:一年25萬人參與,全球前5、亞洲第1

何麗梅認為,這不僅是一個活動KPI,是向全世界發出一個訊號:台灣不只是會寫程式、製作晶片的國家,更是一個全民一起培養AI力量的國家。

台積電資深副總何麗梅致詞表示,她代表台積電,也以均一平台董事身分,參與「Hour of AI」台灣行動啟動。 圖/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

數位發展部政務次長侯宜秀強調,台灣在AI發展上的最大優勢,是能由NGO牽頭,把政府、國際企業、本地產業與全台教育界凝聚在一起,形成跨域協作的力量。她強調AI不應由技術人獨自主導,而是需要各領域專家與一般使用者共同參與,才能真正讓AI應用深入各種生活與學習場域。

侯宜秀也提到政府正推動《人工智慧基本法》,希望建立明確的法制與風險框架,讓台灣以民主方式、負責任地運用AI,成為「最會用AI的國家」。

數發部政務次長侯宜秀認為,Hour of AI的啟動象徵台灣在全民AI素養上的重要一步。 圖/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

均一AI Square、Active AI雙獲Hour of AI亮點推薦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呂冠緯表示,均一的兩大AI教學模組,獲選Code.org全球「一小時玩AI(Hour of AI)」官方合作學習資源推薦,AI Square|我的半導體冒險——與AI協作,探索從沙子到晶片的誕生秘密,啟發孩子的跨域思考力。Active AI|數據世界:AI原來如此——化身AI小偵探,學習分辨資訊真偽與倫理,從小培養數位公民力。

支持AI教育 台積電、Meta、Microsoft等科技巨頭齊聚

呂冠緯進一步說明,台灣教育和科技的生態系,有一個非常清楚、又接地氣的框架:從「問AI」、到「用AI」、到「管AI」,甚至到「造AI」,因此科技跨國科技產業企業今天共聚一堂。其中,全球市值前十大科技企業共同響應,包括Microsoft與Meta;同時,台灣市值前五大企業如台積電也到場支持,凸顯台灣在全球科技供應鏈的關鍵位置。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呂冠緯表示,Hour of AI的核心不在技術本身,而是提供全民都能參與的框架,從「問、用、管、造」到理解AI如何被設計。 圖/均一平台...

記者會上,由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專門委員鄭凱仁、台積電資深副總何麗梅、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呂冠緯共同帶領,師大附中校長廖純英、雲林縣宜梧國中校長張碩玲、嘉義縣立光榮國小校長宋婉榕等三校學生,現場實際體驗Active AI與AI Square。

本次活動吸引許多企業、中央部會與教育界代表到場支持,展現跨領域對推動AI教育的高度重視。出席貴賓包括台北市教育局、致伸科技、應用材料、元太科技、LINE Taiwan、優達科技、研華科技與研華文教基金會、家登精密、宏碁、科技報橘、人工智慧學校、誠致教育基金會、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台北市立北一女中、台北市立建國中學,以及多位長期投入教育與青年發展的民間與社會領袖。各界參與象徵台灣正以多方協力的方式,推動更全面、更具前瞻性的AI教育環境。

參與Hour of AI:歡迎全民一起體驗一小時玩AI (Hour of AI)。 圖/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

新聞小辭典

Hour of AI是什麼?

Code.org與Khan Academy、ETS、ISTE等(稱為TeachAI社群)共同發起的全球年度行動,承襲「Hour of Code」以一小時入門科技的精神,讓不同年齡層都能以最簡易的方式理解AI的原理、應用與責任,培力全民面對未來所需的核心素養。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AI 均一教育平台 台積電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