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首創「淨零」課程-為地球減碳,儲備人才
因應氣候變遷威脅,歐盟擬於2026年起正式徵收碳關稅,各領域產業面臨低碳轉型關鍵,台大今年首創國內以「淨零」為主的課程,讓學生了解排放趨勢、去碳化路徑、政策設計等主題,學者示警,氣候變遷、淨零碳排趨勢已帶動社會全面翻轉,應盡快儲備相關人才。
台大今年開設「淨零排放路徑的情境探索與政策設計」,是國內首度出現以淨零碳排為主的課程,內容包括「排放趨勢分析」、「情境與排放路徑探索」、「部門去碳化路徑與策略探討」、「政策組合設計」、「公眾對話與溝通」五個模組,結合理論介紹、數據分析、簡易模型工具教學、案例探討、互動遊戲等方式,讓學生理解淨零議題。
「淨零排放路徑的情境探索與政策設計」助理教授趙家緯指出,過去大學教育多半是教導氣候變遷肇因及趨勢,卻忽略探討解決方案,但現在業界對減碳人才有大量需求,他特地設計淨零課程,讓學生知道排放量趨勢、量化模型估算,要做哪些改變才能達到減碳目標、政策工具如何落實,以及達成淨零碳排要如何跟社會對話。
趙家緯說,在2050淨零碳排趨勢下,學界、公部門或業界都需要減碳相關人才,連文化部也在討論管轄的博物館、展覽館如何達到淨零路徑,可說「帶動社會全面翻轉」,過去幾年國內衝刺能源轉型時,很多沒有投入能源的科系開始有相關發展,未來氣候變遷、減碳工作也需要更多人才投入,應該盡快將人才儲備起來。
台大氣候永續學程專案助理教授謝宜桓說,台大五年前就創設氣候永續學程,其他學校的氣候變遷教學都是綁在傳統系所,很多老師反應光是系上基礎課程都塞不完,怎麼有時間教氣候變遷,但即使台大有專屬學程,相關議題仍太多,在教育上還是有一大段路要走,也不是每個學科都可以這麼快接軌氣候變遷。
謝宜桓指出,氣候變遷教育也不能只看大學端,很多問題其實出在高中地球科學課程的重要性愈來愈低,地科老師在高中員額被凍住,若用一般課程教學也難以引起學生興趣,其實很多高中地科老師、國中小自然科老師相當有創意,但面臨考試問題就變成實務上壓力,「老師可能花三倍時間加入探究課程,但學生考不好,明年這套做法就不見了」,整個教育系統一開始就有所缺乏,到大學才希望學生修完一門課就了解氣候變遷,「這是不可能的」。
延伸閱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