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加工食品不只是健康殺手!還是「黑箱高手」 隱藏的環境代價無法量化

倡議編輯室 編譯/白璨瑀
M&M's's是美國的牛奶巧克力品牌,由瑪氏食品公司所生產。 圖/shutterstock

「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UPF)」沒有明確的定義,但通常是指那些富含脂肪、澱粉、糖、色素與化學添加劑的加工食物。驚人的是,超加工食品已佔當今美國食品市場的73%,並提供美國人每天平均60%以上的卡路里。

然而,相較農業或畜牧業,由於超加工食品涉及數量龐大的成分、不透明的製程,其環境代價至今仍難以完整評估與量化。

一顆M&M's的環球旅行?供應鏈橫跨至少30個國家

以美國最受歡迎的糖果M&M's巧克力為例,一包M&M's巧克力含有34種成分,幾乎每種成分都有自己的供應鏈,從不同的地方運送至中央加工廠後,在那裡組合成M&M's巧克力,而這些供應鏈從象牙海岸到紐西蘭,涵蓋至少30個國家。

以色素為例,顏色繽紛的M&M's巧克力含有13種不同類型的食用色素。像是藍色M&M's,使用E132、E133色素,主要在印度和中國的食用色素製造中心生產,透過芳香烴(石油產品)與重氮鹽的化學反應,並以銅和鉻作為催化劑製成。

M&M's巧克力背後的成分表。 圖/白璨瑀攝影

一家瑞典的軟體公司CarbonCloud,分析了M&M's生產商瑪氏(Mars)的碳排放量資料,估計每生產1公斤M&M's巧克力,至少會產生13.2公斤的二氧化碳當量。

瑪氏每年在美國生產超過6.64億公斤的M&M's巧克力,若CarbonCloud的計算準確,這些糖果每年至少排放380萬噸的二氧化碳,約佔美國年碳排量的0.1%。但根據瑪氏官網公開的2024年碳排報告,全集團僅排放了290萬噸的二氧化碳。

雖然這僅是基於公開數據的估算,但專家表示超加工食品真實的碳排可能更高。佛蒙特大學(University of Vermont)的教授Patrick Callery指出,加工食品產業的碳盤查存在「黑箱」問題,因為供應鏈複雜,不確定性就更大。

法國國家農業、食品與環境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Anthony Fardet表示,「食品加工程度越高,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危害就越大。」主要原因在於食品添加物的生產過程極度耗能,當所有成分組合在一起時,環境負擔就會急劇膨脹。

數據的黑幕...揭露超加工食品的「黑箱作業」

由於超加工食品有過多食品添加物、大量不透明的加工程序,幾乎不可能精確衡量其環境代價。

更重要的是,所有超加工食品的食品公司,都不是自己生產原料,例如,瑪氏本身不種植可可,而是依賴數百個農場提供可可原料,這些農場缺乏準確的碳盤查設備,這意味著大型食品企業的碳放量極可能被低報。CarbonCloud的共同創辦人David Bryngelsson表示,企業「沒有實際數據,所以使用排放係數(emissions factors),而這些都是猜測」。

教授Callery指出,食品企業會提供運輸等容易計算的簡單項目報告,但常常省略或扭曲產品的農業排放量。畢竟,報告提及高碳排會違背大型食品企業的利益,因此至今仍未有計算大規模農業、超加工食品碳足跡的相關研究。

「超加工食品的主要目的就是賺錢。」研究員Fardet説,這也是為什麼超加工食品要被設計成:具有吸引力、容易食用且令人愉悅。

多力多滋和M&M's有一樣的問題,其製造商百事可樂也不生產玉米。 圖/shutterstock

改變消費觀念!隱性成本不再被忽視

超商裡售價不到新台幣60元的M&M's巧克力,價格完全未能反映環境的真實成本,但要解決超加工食品的問題,需要的卻不僅僅是調整成分表。

研究員Fardet表示,「減少單一產品的鹽或糖含量只是在漂綠,我們需要的是改變全局。」他建議消費者採購更多在地生產的食物,無法在地採購的特殊商品,如巧克力,應該只佔飲食的一小部分,且確保它們來自可追溯、環境友善的供應鏈。

不過通膨、食品成本上漲,要兼顧荷包和理念,對消費者來說並不容易。

因此,專家表示,不能只靠個人做出環保和健康的選擇,相反的,大型食品企業更需要為其造成的社會負擔負責,特別是在氣候變遷方面。

像是瑪氏提出的「世代可可(Cocoa for Generations)」計畫,或百事公司的「Pep+」倡議,都只是「在骨折處貼OK繃」,缺乏實質效益。大型食品企業需要被逐步淘汰,才能使全球糧食系統永續發展。

研究員Fardet則認為,「我們的糧食系統絕對不正常。」更重要的是改變消費者對超加工食品產生的隱性環境成本的理解,無論是在家中或學校,都應該禁止向兒童行銷超加工食品。

一包不到新台幣50元的M&M's巧克力,價格很難反映環境的真實成本。 圖/白璨瑀攝影

參考資料: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超加工食品 碳排 氣候變遷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