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女生,我也行! 青少年世代意見調查揭露臺灣性平了沒?
近年臺灣社會中的性別平權意識逐步抬頭,2016年還誕生了首位國家女性領導者,但在我們生活中的日常,性別真平等了嗎?
每年10月11日不僅是聯合國的「國際女童日」,也是我國的「臺灣女孩日」,為此,致力倡議女孩權益的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簡稱社家署),今年特別辦理「2021臺灣青少年世代意見調查」,結果指出:臺灣女生對自我價值與尋找定位的選擇負向回答,比率仍高於男生。
這項調查以全臺12歲以上、未滿20歲的女生及男生為對象,共計收集1,868份有效問卷,調查發現青少年對自我價值的態度偏向缺乏自信及尋找定位(認為自己還不夠好、目前的自己還不是最想成為的狀態),其中女生選擇負向回答的比率高於男生。
報告還顯示,在對未來的憧憬或目標上,多數(70.2%)青少年期待「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其次(42.3%)是「期待自己成為有影響力的人」。而青少年關注過及投入的議題,前三名分別是「性別平權」、「教育文化」及「全球暖化及環境變遷」,與近年國際發展趨勢相呼應。
另外,青少年常聽到的性別刻板印象描述,前三名是「女孩要有女孩樣」、「男性應該要表現的剛強勇敢」、「男生比女生適合讀理工科系」,顯示青少年所處環境中傳統性別刻板印象仍存在。
緩步前行,臺灣仍在性平路上努力
面對調查結果,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李麗芬感慨,自己年紀較長,從小一路走來,原本以為臺灣性別平等應該已落實在生活中,但從調查結果看來,代表政府還要再努力,性別平等的路還有一段路要走。
不過,李麗芬次長對臺灣的未來仍感到樂觀,她指出,去年行政院辦理臺灣民眾性別平等觀念的調查,當時的的分數為75.6,今年則為微幅成長了1.6分,來到77.2,「雖然成長不算快,但我們還是在性平的路上前進。」
刻板印象無處不在,家庭成改變的起點
中央兒少代表吳若昀得知報告結果後憂慮地說,其實生活中的刻板印象無處不在,如女生要溫柔、坐著不能把腿張開等,但當社會期待與女孩自身的性別意識衝突時,可能就會發生思想或價值觀的錯亂的狀況,「女孩們會不禁自問到底該照著社會期待走,還是做自己,擔憂如果不照期待走,會不會受到傷害?」
她舉例,現在社會中的商業塑造也會加深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像是醫美會強調豐胸、美白,以及小蠻腰、大長腿、巴掌臉、溫柔賢慧等大眾認為女性應該有的特徵,進而造成不符合這些標準的女性,感到自己違背了社會期待,變得更加沒自信。
同樣是中央兒少代表的謝倩茹則以自身為例,她說,家庭教育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她的父母鼓勵女兒從小說出心中想法,甚至會針對意見不同之處,進一步溝通和討論;所以謝倩茹不會因年齡、性別與價值觀的不同質疑過自己,父母的教養態度也造就她能選擇自己偏好的公共參與方式,且不怕溝通、不會怯場、充滿自信。
不怕不夠好,鼓勵女生突破性別框架
面對調查結果,今年擔任「臺灣女孩日」代言人,曾登上8,000公尺聖母峰、主導淨山活動的詹喬愉認為,臺灣正處於兩性平權思維的突破期,過去傳統思想總把許多問題歸因於「妳是女生所以不行」,但實際上「學習新事物都需要時間,社會應該給予女性學習的機會!」詹喬愉期待社會大眾不再帶著刻板印象看待女生。
鼓勵年輕女孩追夢,詹喬愉以自身經驗呼籲,在尋夢的路上,不要認為「自己還不夠好」的想法是負面的,就是因為知道還不夠好,才有往前的動力,期待臺灣女生在人生的道路上無比閃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