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獄收容人也愛「嚕貓」!桃園監獄認養2隻浪貓 用動物輔療陪伴情緒轉彎
誰曾想浪浪在冷峻的監獄高牆內也能華麗轉身,用磨蹭和陪伴悄悄地執行暖心「治癒任務」!桃園監獄今年3月從台北監獄認養2隻絕育浪貓,導入創新的動物輔助治療課程;其中溫馴親人的黑貓「幾吉」,成為最受歡迎的療癒大使,陪伴收容人走過情緒低谷,重建自我價值。
桃園監獄引進動物輔助治療目的,培養收容人的同理心及責任感,透過與小動物的接觸,提升他們的自我覺察與自我效能,進而達到療癒自我、建構自我價值的效果。
動物輔助治療處遇,已普遍融入既有的課程中,特別優先提供給高齡、身心障礙、違規、情緒管控不佳,或具有自殺風險等特定族群的收容人,這些特別的課程,是為了增加收容人的自信心與覺察自我。
黑貓「幾吉」因為擁有溫馴、好奇、愛乾淨的個性,並且喜歡主動親近人,其實貓咪本身也渴望陪伴和安全感,牠們能透過肢體語言與行為,與收容人建立深刻的情感連結;自從「幾吉」參與各項小團體及個別輔導教化活動後,獲得收容人普遍且正向的回饋。
對許多收容人來說,「幾吉」帶來的撫慰作用,遠超過任何言語教誨。收容人「阿倫」分享,他本來對桃監安排的教化活動感到排斥,自從活潑親人的「幾吉」加入後,每次上課時,「幾吉」會主動跑過來磨蹭、撒嬌,或是跳上課桌,甚至還會躺下翻肚肚,讓他覺得自己被需要,從一開始的排斥轉為「期待上課」。
「阿毅」則說,「『幾吉』很像阿嬤家的貓!」,因著隔代教養的關係,他與阿嬤相依為命,當時阿嬤家的貓也是家裡的一份子,每次看到「幾吉」就想到阿嬤,只要抱著貓咪,想阿嬤的情緒便能獲得紓解,當下心境頓時放鬆且平靜不少。
教化科長顏立德表示,動物陪伴及輔助治療,本質上是種生命教育。雖然目前有多所矯正機關已引進動物輔助治療(AAT),但大多以犬隻為主,桃園監獄考量貓咪對空間需求低、資源消耗少,不僅環保且易於建立情感連結,選擇以貓作為輔助治療,經實踐證明,對於改善收容人的生理、情緒、認知或社會功能,已頗具成效。
由於貓咪非常適合在矯正機關推行,桃監未來將視情況持續領養流浪貓,讓更多收容人能夠參與這場溫柔的生命教育課程,透過毛茸茸的陪伴,讓收容人在高牆內也能感受溫暖與希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