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共生願景】地方商圈式微該淘汰,還是挽救?
會聽到有人說:「新莊夜市就夜市啊,為何要叫廟街?」實際上,「新莊廟街」這個名詞比較偏向觀光景點的設定,相對於缺少類似大稻埕或三峽老街的街屋氛圍,用宗教主題來聚焦,也算一種行銷策略。
而廟街的商圈形成,除了百年來的港口商業延續,也主要因應台灣在五六零年代經濟起飛,出現許多中小型企業與家庭工廠,迅速累積了來自中南部的北移浪潮,進而產生的大量民生消費需求。但經過時代演變與消費轉移,當年的繁華未能跟著轉型,如今成了年輕人眼中的破舊蕭條,充斥著夾娃娃機台,及幾間經典美食勉強撐住。
其實,我們也曾思考過,究竟該讓廟街隨著市場淘汰?還是努力挽救?
當然,我們希望是後者。
原因是,廟街代表的不僅於商圈而已,更述說著三百年來的發展起源與豐厚歷史。新莊孩子應該從這裡開始認識家鄉,接觸許多值得驕傲的內涵、傳統藝術和人文價值。
新莊地藏庵-地藏王菩薩&文武大眾爺
新莊地藏庵,俗稱「大眾廟」,是僅次於慈祐宮的第二古老廟宇。不過地藏庵並未座落廟街上,而是位於東北邊當時的荒埔塚地。原因為早期移民不少人死於瘴瘧惡疾,加上水患與族群械鬥,先民為了防止孤魂野鬼作祟,便於此地建廟。
廟內初期僅奉祀文武大眾爺,而後因日據時期融合佛教,便改奉地藏王菩薩為主祀。其中「文大眾爺」意指貧病過世的亡魂們,「武大眾爺」則是因戰亂、械鬥殉身的亡魂們。地藏庵配祀之一為「董大爺」,其專司找遺失物和訴訟,廳堂掛滿各式各樣的刑具及虎頭鍘;早期信眾如遇爭執無法決斷,常到董大爺面前發誓,以示清白。
日據時期,每個郡市都有一座神社。當時的新莊神社,便位於今日大漢橋下的和泰汽車現址。而神社拆除後的部分文物,如神社牌位、狛犬、石燈籠、日式神轎等,許多都遷移至地藏庵保存。每年農曆五月一日的遶境活動,俗稱新莊大拜拜,已被列為新北市文化資產,也是官將首的起源地。除了沿途會發送鹹光餅,商家也會擺設香案接駕,祈求順利平安。
官將首-台灣最知名的民俗陣頭之一
官將首,是台灣最知名的民俗陣頭之一,但你知道它的發源地是新莊地藏庵嗎?官將首是傳說中地藏王菩薩的兩位護法神增損二將,因為民間視為「諸官將之首」,所以又稱為「官將首」。
現今官將首陣型正中央有鬼王持叉坐陣,為了陣形演練的對稱與巡邏需求,又形成3人一組的原始陣型,而後添加引路童子、虎頭鍘將軍等角色,所以也有5至7人以上的編制。其因人數較少,傳承相對方便,在北台灣最為風行,雖常被與發源於南部的八家將相混淆,但兩者可是司職完全不同的陣頭!
從商圈式微,到文創共生的願景
新莊廟街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然,不過,「廟街」的巷弄樣貌也的確該重新整頓,視覺形象也需重新定位;或能思考如何與店面房東溝通,透過品牌合作與藝文進駐,產生目的性來客與人流效應,後期才能吸引更多優質店家創業活化。最好能增設遊客服務空間、廟街故事館、講座藝廊場地;或提供在地新創團隊的共享辦公區,將這裡打造成新莊最具活力、也最有內涵的文創聚落。
本篇文章出自《新莊騷》第三期「廟街好神」
看更多資訊:可至《新莊騷》臉書專頁
延伸閱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