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只借窮人、不須抵押物」的銀行,如何賺錢?
以善的動機、善的方法,達到善的結果
善經濟,就是從利他的角度從事經濟活動
《善經濟:經濟的利他思想與實踐》一書從利他的角度,審視人類在文明經濟體系中的善和利他的思想與實踐,把推動每一個經濟文明背後的善與利他思想總結出來,闡述人類文明經濟體系中的善之模式,以及善如何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產生積極的作用。
有別於新教倫理的企業家,社會企業家不是一方面相信上帝,一方面擴增物質生產與消費。新教的企業家在意的是上帝的榮耀與恩寵,而其本身擴張企業事功之心,其實並不利於社會分配的公平正義。
社會企業一開始就以實現公平正義為動機與原則,這公平正義可以是環境正義,如「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簡稱IPCC);或以消費者保護為出發點,如耐德(Ralph Nader)所創立的消費者保護組織—「公共市民」(Public Citizens)。
這些社會企業不是以自身賺錢為目的,也不是以宗教救贖為動力,而是基於對某項社會或經濟正義的堅持,不惜挺身奮鬥。這奮鬥並不是植基於革命或武力,而是在法治的基礎上,透過輿論、透過立法,推動社會與經濟生活的新秩序。
社會企業家並不是在社會上擁有豐厚資本的一群人,其實他們很多應歸類為「無產者」。他們以使命為前提,在善性與道德目標的追尋下,吸引無數捐助者或無償的志工投入他們的行列。正如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管理學者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所說:「非政府組織(亦即社會企業)是價值的倡導者,本身也是價值的受益者。」以價值領導,而不是以利潤領導,是社會企業的理念。
如今致力於社會企業中的個人或團體,已包含了宗教領域與世俗領域,包含非營利機構、營利機構(指營收歸社會公益,而非個人),以及營利、非營利的混合型機構。
微型貸款與社會企業
社會企業家穆罕莫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於2006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經濟學家出身的尤努斯是「微型金融」(microfinance)的創始者與代表人物。1976年,尤努斯借了二十七美元(約九百元臺幣),給四十二個孟加拉貧窮婦女,讓她們開啟事業,或工作養活家庭。
直至今天,尤努斯所創建的格萊珉鄉村銀行已經發放超過六十億美元給超過六百萬個借貸者。尤努斯要為他工作的員工們主動下鄉,到窮苦的村子裡拜訪那些需要資金的貧困人。
格萊珉鄉村銀行與借貸者之間從不簽署任何借款的合約,借貸者多數是婦女,而且文盲居多。格萊珉銀行向借貸者收取固定的單利利息,比起孟加拉商業銀行的複利貸款低了許多。雖然借貸者多半都是沒房產的窮困人,但尤努斯卻發現,把錢借給這些在孟加拉社會裡沒有地位的婦女們反而更有保障。這些婦女靠著微型貸款,做小買賣或工作,通常給家庭帶來很大的收益。她們平均的還款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八。(21)
尤努斯嚴格要求貸款的申請人必須清楚格萊珉鄉村銀行的運作方式,這樣他們才會獲准貸款。知道銀行的運作,讓他們更珍惜這份貸款,並且有助於他們如期還款。為了減輕貸款者還款壓力,尤努斯要求借款者第二週就要開始還款。這表面看起來對貸款者有很大的壓力,但其實這機制避免了借款人年終必須償還一大筆錢的壓力。
格萊珉銀行運用鄉村裡的人情關懷或壓力,要借款者每六到八人組成一個「團結小組」,相互督促貸款償還的情況。小組成員中如果有人逾期未能償款,整個小組都可能受到責難。借款發放和償付每週透過一次「中心會議」公開進行。格萊珉鄉村銀行這種公開透明的運作方式,在孟加拉社會贏得高度的稱許與認同。
受到格萊珉鄉村銀行之成功影響所及,目前已有二十三個國家推動微型貸款,全球已有八百五十多萬人獲得窮人銀行的微型貸款。尤努斯大力推廣小額貸款的概念與模式,至少幫助六千六百萬人脫離貧窮,並且創造了八百多萬個工作。2006年尤努斯與他一手創立的格萊珉鄉村銀行(Grameen Bank)共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
尤努斯的成功來自於社會企業家對善的經濟信念與道德觀。他開設格萊珉鄉村銀行不是為了獲取利潤,不是為個人賺取財富,而是解決社會中沉痾已久的貧困問題。
「有一天我們的子孫只有在博物館裡見識到貧窮。」
—社會企業家穆罕莫德.尤努斯
隨著微型貸款的普及,許多商業銀行也開始跟進。墨西哥的商業銀行康帕多銀行(Compartamos Banco)投入「微型金融」。微型貸款由於尤努斯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而聲名大噪。墨西哥的康帕多銀行在2007年開始掛牌上市,股價超過十億美元,被當地批評者駁斥為「放高利貸的吸血鬼」,放款年利率竟高達百分之七十九,康帕多被譏為壓榨上門借款的窮人以獲取暴利。
一樣是微型貸款,尤努斯保持善的動機,其微型貸款幫助無數的人脫貧致富。但是墨西哥康帕多商業銀行採取一模一樣的微型貸款模式,基於私利,反而可能成為新的大型金融資本對弱勢的壓迫者。
這就是本文想強調的,尋求良好的經濟模式無法真正挽救人類,個體的善性與道德對於經濟公平正義秩序之建立至為重要。我們的經濟體系過度著重模式,而不是價值,使得以模式賺錢,但失去其內在最重要的正義與價值。失去善的內涵與態度,任何的模式都會被誤用或作為不當牟利的工具。
(21) Muhammad Yunus (2008), Creating A World Without Poverty:Social Business and the Future of Capitalism,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本文摘自:《善經濟:經濟的利他思想與實踐》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0年03月
延伸閱讀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