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企業CSR資源支持」,請別只當他是金雞母

聯合新聞網 KPMG安侯永續發展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倡議專欄)

談到阻礙社會創新與公益行動的關鍵,資源夠不夠通常是一個重要的課題,而在企業社會責任(CSR)方興未艾之際,各界的行動者第一時間常常想到的都是「爭取企業CSR資源的支持」。

不過,究竟什麼才算是支持?是不是企業願意出錢就是支持?要跟大家深談的正是多數社會創新行動者對主流企業CSR的資源的四個誤解,以及我們建議大家面對資源需求時應有的態度。

要能夠獲得主流企業 CSR 資源的連結,善的使命及動人的故事是一時的,社會創新能...

誤解一:只要求別人的CSR,沒看自己的CSR

社會創新企業自己也是企業,必須從創立開始,便時時檢視自己在環境、社會與治理(ESG)上的理念、策略與落實的成果。要能夠獲得主流企業CSR資源的連結,善的使命及動人的故事是一時的,社會創新能夠有ESG堅實的基礎才是一世的。

誤解二:要求別人認同自己,卻不謙卑地了解客戶(KYC)

KYC(Know Your Customer),暸解客戶是主流商界做生意極為重要的一環,社創企業要與主流企業CSR資源架接,就應該深入掌握今日的企業客戶在CSR推進上要的是什麼、進程到哪裡、是否有機會與潛在企業客戶的核心本業和產品結合、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是否能支援客戶的CSR策略並產生綜效。不能知己知彼,如何百戰百勝?!

誤解三:企業社會責任就是對任何人負責

除非你是企業的利害關係人,否則他不用為你負責。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這個觀念在近代的重要性愈趨提升,字面義就是自行動者本身的行動出發,所衍伸出的利益與危害中會影響到的族群。

企業常見的利害關係人則有股東、消費者、員工(及其家屬),甚至是工廠周圍的鄰里、大學(潛在員工來源)等,當然自然環境也就不在話下。在和企業進行對話的前提上,我們必須也要從利害關係的角度出發,確認這個對話是有在同一個頻道上的,否則就容易牛頭不對馬嘴。企業通常會將其利害關係人的類別、溝通方式揭露於其永續報告書中。

誤解四:企業最好的支持就是給我錢

企業能支持的絕對不是只有金錢,而是包含了其本業相關的無形資源,例如:網絡、技術、品牌聲量等。雖然這些看起來不像金錢能實際入帳,常常在跟團隊討論這個方向的過程中,會讓人有不切實際之感。不過,千萬別忘了這些無形資源可以為我們的行動降低多少的成本。

舉例來說,生產安心食品的社會企業,可以跟有高道德訴求的通路商合作,即便通路上有在上架費上打折了還是認為成本高升的立場下,我們得思考其無形中由他們所產生品牌信任度價值多少,我們又能從中促成多少成長?

在社會創新行動前,應先把利害關係人做好釐清,才會知道行動方向與資源來源。在陪伴眾多的社會創新組織、行動者構思其策略與行動方案時,我們都會回到最原則性的探討上,不外乎就是「社會使命釐清」還有「利害關係人鑑別」。正當各位開始構思要向企業進行洽談,甚至是募款的同時,請自問「企業是否為我們的利害關係人」或者「企業如何是我們的利害關係人」?也請自問,自己是否是支援潛在企業客戶CSR策略與行動的最佳選擇?

畢竟,只有這樣,與企業的對話才有可能開始,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向下討論各種程度的合作可能性。

延伸閱讀

>>當地球資源逐漸用罄-黃正忠談「台灣的永續」勝算

>>實踐社會企業使命-綠藤養人才,為實習生搭舞台

>>女兒蝦串起科技和小農 企業CSR實踐在地永續情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CSR 社會創新 企業社會責任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