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推動校園碳盤查!明年擴大至107校 目標透過節電、種樹達「碳中和」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 洪子凱
北市教育局推動各校碳盤查,讓每間學校先搞清楚一年到底排了多少碳、碳從哪裡來,再規畫四年減碳行動,盼能達成零碳排目標。 圖/洪子凱攝影

配合2050淨零碳排政策,北市教育局推動各校碳盤查,讓每間學校先搞清楚1年到底排了多少碳、碳從哪裡來,再規畫4年減碳行動,今年已有47校試辦,明年預計再增加到107校,盼各校加入參與後,擬定針對性減碳行動,如種樹、節電等,達成零碳排「碳中和」目標,並透過課程讓學生帶入日常生活中。

閱讀更多:全台首家碳中和餐廳!曉鹿鳴樓:菜餚裡加負碳食材、打造綠色供應鏈

校園碳盤查計算內容包括燃料使用、電量、水量,以及師生通勤方式等,再把校內的太陽能發電、樹木吸收的碳量算進去,推估學校1年正負碳排量後,再請學校針對數據找出減碳熱點,提出4年改善計畫,達到「碳中和」目標。

環境教育中心、永建國小校長林裕勝指出,多數學校的碳排大宗來自電力,例如冷氣、電燈、電腦等,光靠種樹、光電板要達到「碳中和」仍有相當難度,以舊莊國小為例,學校一年排放約216公噸碳,但校內再生能源與樹木能吸收的碳量約149公噸,兩者相減仍有67公噸的差距。

教育局長湯志民表示,會持續鼓勵學校參與盤查計畫,明年預計再增加約60校,並補助每校5萬元培育師資。也會把碳排計算融入課程,讓學生知道「我每天的行為會排多少碳」,把觀念帶回家影響家人。

教育局表示,除推動碳盤查計畫外,去年起推動低碳上學,鼓勵學生以走路、搭乘大眾運輸或者搭乘父母的電動汽機車、腳踏車上學,推動至今已減碳64萬公斤;近年推動的校舍改建也要求學校需使用「黃金級綠建築」與「合格級智慧建築」,每年可節省約60.22公噸碳排放。

北市教育局推動各校碳盤查,讓每間學校先搞清楚一年到底排了多少碳、碳從哪裡來,再規畫四年減碳行動,盼能達成零碳排目標。 圖/洪子凱攝影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淨零碳排 減碳 綠建築 再生能源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