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道路新死角!電輔車、微型電動車多亂象:法規停滯、執法鬆散、宣導不足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 陳宛茜
消基會召開「自行車與電動滑板車事故頻傳 全民交通安全陷險境」記者會,消基會交通委員會董事李克聰說明相關規定。 圖/消基會提供

日前一位飼主花了近5萬元買了一台電動寵物代步車,才發現連合法上路都有疑慮。消基會10月27日召開「自行車與電動滑板車事故頻傳 全民交通安全陷險境」記者會,消基會董事長鄧惟中指出,近年台灣道路上多了許多新型態交通工具,卻發生中央政府訂了法規、地方政府卻沒有落實;或是訂了法規卻沒有宣導、沒有有配套,導致消費者買了運具卻無法合法上路。消基會呼籲主管機關交通部應以最快速度完成法規落實與執法規範,並借鏡國際經驗,結合民間推動與全民教育,消除行人地獄的惡名。

鄧惟中指出,近年台灣道路上多了許多新型態交通工具,包括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微型電動二輪車,以及日益受到年輕族群歡迎的電動滑板車,甚至連寵物電動車都上了道路。這些交通工具輕巧、便利、低碳環保,符合綠色運輸趨勢,然而伴隨而來的卻是日益嚴重的交通事故與責任糾紛。

2023年,兩名國中生在放學後騎乘一輛「未掛牌」的微型電動二輪車,雙載並闖紅燈,與一輛機車發生碰撞,造成3人受傷。由於該車並未投保強制責任險,導致醫療與後續賠償完全由家長負擔。消基會副董事長陳汝吟表示,這起事件凸顯《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雖已明訂微電車應掛牌並納入強制險,實務上宣導不足、執法鬆散,許多家長誤以為「這只是電動腳踏車,不需要掛牌」,以致扛負了理賠與肇事的責任,一旦出事就面臨沈重的財務風險。她認為,政府鼓勵綠色運輸也要有配套的措施,不能讓民眾動輒得咎。

消基會祕書長陳雅萍指出,台灣在2022年4月雖已三讀通過修法,將「個人行動器具」如電動滑板車納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69條,正式定位為「慢車」的一類。然而,至今法條仍停留在「原則禁止、例外開放」的架構,各縣市政府幾乎沒有公告合法行駛路段,導致電動滑板車實質上仍「全面禁止」。

修法通過後,主管機關卻未能即時公布正式實施日期,讓民眾與業者陷入「有法無期」的僵局。商店與電商平台仍大肆銷售電動滑板車、寵物電動車等,卻未明確提醒「不得上路」。陳雅萍表示,這讓消費者誤以為購買即可使用,實際上卻成為潛在違法者。一旦發生事故,不僅法律責任歸屬模糊,消費者更可能陷入求償無門的困境。

除了法規落後,政府的執法力道也嚴重不足。常見的違規現象如自行車與電動車邊聊天邊騎行,併排行駛於車道;夜間未開燈、未配戴安全帽;微電車闖紅燈或高速騎行;警方大多僅口頭勸導,鮮少實際開單,讓違規成為「習慣」,當事故發生,卻又以「民眾自行負責」結案,等於讓弱勢用路人背負不對等的風險。

陳雅萍表示,相較之下,日本在2022年亦同步修法,並於1年內完成制度落地。除了明確規範速限、燈光、安全帽與使用範圍外,還結合民間「Micromobility推進協議會」,在購買與租賃平台上強制標註法律規範,並設置過渡期讓民眾逐步適應。如今,日本各大城市已能見到共享電動滑板車,制度配套齊全,事故風險相對降低。

消基會交通委員會董事李克聰表示,台灣的交通運具非常多元,相關管理規範和路權制定非常重要。中央政府必須訂出明確規範,包括速限、設備規格(如燈光、剎車)、合法行駛路段,並設定確切實施日期,讓地方政府可以遵循、執行和宣導。目前個人行動運具只有雙北市和桃園市訂出明確法則,卻無法落實執法、造成亂象叢生。

李克聰表示,教育宣導也相當重要。宣導之後,就要有明確的執法方式,主管機關可先用勸導方式,執行3個月或半年之後,再開始嚴格執法。

「民眾需要的不是口號,而是明確可執行的制度。」消基會指出,台灣正全力推動低碳運輸與綠色交通,然而若法規停留在紙上,執法形同虛設,新興交通工具將淪為道路安全的新死角。呼籲主管機關,應正視以下9點改革方向:

1.明確納管電動滑板車:訂定速限、設備規格(燈光、剎車)、合法行駛路段,並設定確切實施日期。

2.強化微型電動二輪車掛牌與保險稽查:透過監理站與警方聯合稽查,杜絕無牌無險車輛上路。

3.借鏡日本:建立「過渡期+民間合作」模式,結合共享租賃平台與推廣團體,普及守法觀念。

4.提升自行車安全規範:立法強制配戴安全帽、夜間燈光檢查,並建立定期設備抽驗機制。

5.全面檢討標誌標線:建置連續性自行車道,避免「斷頭路」或「與機車爭道」現象。

6.落實執法責任:制定「執法指引」,要求警方針對自行車與電動車違規確實取締。

7.推動教育宣導:結合民間透過各式媒體全面宣導,將交通安全教育納入校園必修,並要求租賃平台於使用前強制教育。

8.建立數據透明機制:定期公布事故統計與責任分析,讓社會檢視政策成效。

9.跨部會合作:由交通部、教育部、警政署、消保機構共同推動,避免「各管各的」的漏洞。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電動車 交通事故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