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所成立後/企業「碳焦慮」憂無法購買大量綠電
台灣碳權交易所正式掛牌運作,急需因應國際客戶要求達到碳中和及淨零碳排的半導體廠表示,將可讓廠商透過交易平台購買國外碳權,讓台廠接軌國際或推動淨有依循機制,多表達樂觀其成。不過,也有業者反應,半導體業落實減碳最根本來源是綠電要充足,如果有足夠的綠電,業者藉由本身減碳計畫,可如期達成或儘可能達成減碳時程,他們共同的碳焦慮反而是綠電不足,而不是碳權買賣方不方便。
也有業者直言,企業買不到綠電,現在的解決方案就是買碳權,但是怎麼買、多少錢,現在都還不清楚,碳交所現在僅有諮詢功能,後續子法,可能還要到明年才會比較清楚,但是留給企業的時間就愈來愈少了。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則說,碳權本身可以交易是全世界趨勢,但如果沒有從根本減碳,只是交易來、交易去,最後對整體排碳沒有幫助的話,「這是錯誤的」。童子賢期盼,一方面往淨零碳排努力,另一方面,針對交易碳權和容量,可以運用得更靈活。
不過,也有不少企業已經積極布局碳權,台塑集團旗下台塑新智能就轉投資微藻碳捕捉,透過合適的藻種,以吸碳方式達到減碳效果。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表示,目前正向國內外申請碳權認證,其中的關鍵在於碳權計算的方法學,希望未來通過後,微藻碳捕捉技術產生的減碳成果能納入碳權交易中。
一家半導體大廠高層透露,工廠分散在幾個國家,目前各國也已成立碳權交易所,公司早已進行碳權交易,甚至還將多出的碳權賣給中鋼子公司。
但真正讓這些半導體廠感到擔憂的不是碳權交易,而是台灣綠電不足,導致無法透過購買大量綠電,抵銷產能擴充的電力,對於國際大客戶要求須在2030年或2050年須達到減碳目標,面臨頗大壓力。
延伸閱讀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