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賣牛奶賣你「牛的抱抱」 英牧場用療癒經濟渡過氣候危機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 曹可芝

英格蘭的鄧布牧場(Dumble Farm)飽受氣候災害困擾,連年水災沖毀作物和乳牛愛吃的草皮,乳品市場價格遠遠無法打平成本。這座有4、50年歷史的牧場決心轉型,不賣牛奶,改向觀光客販售「牛的抱抱」。

農牧業者在經濟壓力下嘗試轉型,有的牧場轉向以「牛抱抱」吸引並療癒遊客的心。示意圖,非鄧布牧場。 圖/Colleenpatrickgoudreau/WikiCom...

傳統牧場經營難

「多次洪水和龐大壓力,我們很難繼續(靠乳業)維生。」牧場經營者威爾森(Fiona Wilson)向《路透社》說。

氣候變遷與全球化等多重因素下,農牧業者苦苦經營,難以單靠販售農產品換得溫飽,必須嘗試多角化經營。轉型浪潮中,有的牧場轉向「療癒經濟」,販售「牛的抱抱」贏得旅客的心。

鄧布牧場在2022年幾乎將所有乳牛出售,改提供「抱牛體驗」。遊客花費95英鎊(約新台幣3750元)可享受遊覽行程,還能在牛棚內與牛近距離接觸,輕撫、梳毛甚至擁抱。

「超級值得,可以這麼接近牛牛,牠們好可愛、好溫柔!」25歲遊客哈頓( Emma Hutton)體驗後帶著一臉滿足。

療癒經濟撫慰人心

透過與動物接觸,讓人類達到生理與心理撫慰的動物輔助治療,在全世界行之有年。最常見的輔助動物是犬、貓,近年也其他動物加入行列。牛隻非常受歡迎,上網搜尋「牛、抱抱」(cow cuddling),就會跳出許多提供相關服務的牧場,在英國與北美特別盛行。

在美國經營牧場的霍夫曼(Jess Hoffman)懷孕期間無法製作起司販售,開始嘗試提供牛的抱抱。她的牛隻撫慰了許多人,包含知名百老匯歌手、98歲老奶奶以及身障的孩子等。「看到孩子輕撫牛牛,露出笑容、敞開心胸,感覺真的很棒、很值得。」

並非每隻牛都喜歡抱抱,貿然靠近牛隻並試圖擁抱可能有危險。鄧布牧場花了好幾個月找出牛隻最平靜的時段與方式,讓牠們習慣陌生人。在天熱的夏季,蒼蠅變多,牛隻容易煩躁,牧場也會暫停抱抱行程。

此外,在訪客到來前,牛牛會額外獲得一頓飼料,吃飽後徹底放鬆。經營者之一麥坤(James McCune)說:「牠們喜歡被寵愛,就像大隻的狗狗一樣⋯⋯對牛來說(擁抱日)就像是做SPA一樣。」

鄧布牧場以飼養蘇格蘭高地牛為主,減少牛隻數量的同時加強保育。圖為示意圖,非鄧布牧場。 圖/Steven Feather(CC BY-NC-SA 2.0)

牛隻數量減少 有助生態平衡

鄧布牧場主要飼養名為高地牛(Highland cow)的可愛牛種,原產於蘇格蘭高地,特徵是長毛和長角。體色包含紅、黑、黃、雜色等,北美洲、澳洲也有許多農場飼育。

《衛報》特約作者貝丁頓(Emma Beddington)曾走訪鄧布牧場,親自體驗牛的抱抱。她原本對牛稍有懼怕,但當她把頭靠在名為「雲朵」的牛牛身上,立刻「再也不想停止」。貝丁頓說,體驗行程包含為牠們梳毛30分鐘,如果人類沒有認真梳,偶爾還會被牛隻頂一下或輕咬提醒,牛十分懂得享受。

鄧布牧場將部分收益用於野生動物復育等計畫。官網指出,高地牛是「保育型放牧」(conservation grazing)的理想動物,牠們吃許多牲畜不吃的植被,讓競爭力較弱的植物或野花得以生長。高地牛的體重較輕,土壤壓實的問題較少。

參考資料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不賣牛奶賣你「牛的抱抱」 英牧場用療癒經濟渡過氣候危機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牧場 牛奶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