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化隱含性別不平等,維也納為女性打造友善的「工作城」

聯合新聞網 公民報橘 游絨絨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都市中的道路,好像理所當然是打造出來方便人類使用的。但光是道路設計這件事,從不同性別視角來看,居然就有極大的不同。

對女性而言,寧可多花一點時間繞路,也要避開走在黑暗小巷、潛在暗處的危險。或是推嬰兒車時,得避開人行道上的種種障礙,像是變電箱、路燈、甚至就是光明正大佔用人行道的停放車輛。

若是細細思考城市生活對不同性別的友善度時,女性用路人的「不便」會是主要的問題?

原來城市是為男性設計的!

關注城市包容性的德國城市研究員 Mary Dellenbaugh-Losse 指出,一直以來,城市不是為人設計的,而是為汽車設計的。住宅區、工作區和休閒區被「友善汽車的」街道分隔開來,而從中受益的主要是男性。

Dellenbaugh-Losse 說:「這是男人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刻板印象,他早上開車上班,晚上回來,而女人則待在家裡或帶著孩子出去走走。」這也導致了難以改變的城市結構,「直到今天,我們的城市都是為了方便男性移動而設計的。」

女性比男性更常步行,上街卻像挑戰障礙賽

奧地利車輛協會俱樂部 VCÖ (Verkehrsclub Österreich)在 2019 年的調查指出,女性和男性的行動方式大有不同。

他們的研究發現,奧地利女性開車的公里數比男性少 1/3。同時,女性也比男性更常步行。平均而言,女性比男性花更多時間在走路與照顧孩子上。

她們經常外出買菜、送孩子上學等等,但街道的設計通常對行人很不友善。因此,許多媽媽會發現推著嬰兒車上街時,總像是在挑戰障礙賽。如果在交通高峰時間外缺乏公共交通轉乘,容易造成女性外出不便,往往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

難道沒有人試著打造一個性別平等且具包容性的城市嗎?

為女性設計一座城市:維也納的「女性工作城」

近年來,推動性別平權城市已經成為主流。在維也納擔任城市規劃師 30 多年的 Eva Kail,積極推動友善女性的城市,讓女性的生活變得更容易。例如,將人行道拓寬,好讓推著嬰兒車又要牽著幼兒的家長能有足夠的空間。

此外,還需要將公園設計得更加開放,增設道路照明,移除灌木叢,以提升女性的安全感。

在今年婦女節前夕,度假屋搜索引擎 Holidu 也公布了女性獨自旅行安全指數,調查了哪些城市對女性獨自旅行是安全的。維也納在歐盟排名第二,歸功於在夜間安全性的表現,維也納不但在夜間照明上做得很好,也提供 24 小時婦女緊急呼救專線。

「女性友善城市」潛藏性別刻板印象

但是,推動女性友善城市也潛藏著過時的刻板印象。

例如,打造一個「適合女性推嬰兒車、減輕女性負擔」的城市,確實可能存在性別刻板印象。因此,我們還必須打破性別刻板印象,讓女孩可以在課堂上玩滑板或上籃球場打球。

Dellenbaugh-Losse 說,遊樂場、公園、超市和學校等地方也要更容易步行到達,縮短家長育兒的時間成本,父親才能多加承擔育兒、採購等家務工作。

打造人人受益的城市

除了女性,城市還需要照顧到窮人、有色人種以及不同性別認同和性取向的人。因此,打造出一個「人人受益」的城市才是最重要的,像是巴塞隆納提出了「超級街區」(superblocks)的概念,試圖將空間還給行人,以及巴黎的「15 分鐘城市」,目標是讓城市社區的居民可以在步行或腳踏車路程可及的範圍內,滿足食衣住行育樂等基本需求。

所以大幅降低交通成本,讓每個人走在路上都能感到安全放心,而且又方便舒適,是每個城市應該努力的方向。


參考資料

derStandard.deheute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民報橘》(原文為:都市化隱含性別不平等,維也納為女性打造友善的「工作城」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公民報橘

《公民報橘》是一個所有公民都可以積極參與,並採取行動的網路環境,讓我們...

性別平權 交通 都市設計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