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 20週年研討會以「信任×韌性」開啟新里程

2025年10月22日,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舉辦「114年捐款人生活樣態解析與責信治理研討會」暨「全國性社會團體公益貢獻獎及績優職業團體表揚大會」。適逢聯盟成立二十週年,本次以「信任×韌性」為主軸,邀集政府、學界、企業與非營利組織代表共襄盛舉,以最新發表之捐款人生活樣態解析為核心,討論現今風險環境下,台灣公益責信在培養數位韌性下的對應態 度,並共同探討未來的挑戰與契機。

公益責信二十年 以信任為根、以韌性前行

活動開場由理事長陳俋潓與秘書長沈怡如致詞,回顧聯盟自2005年成立以來,推動「台灣公益團體責信標準」,並進一步針對此提出團體自我檢核手冊,持續倡導透明與問責精神,引導組織重視影響力評估和多元價值,更協助督促以清晰易懂的方式與利害關係人溝通。陳理事長表示,目前持續已經有320家會員將財務報表與工作報告的對外揭露, 聯盟作為台灣最大的公益平台中介角色,促進團體與捐款人的雙向溝通,也是持續需要邁進的目標。今天的研討會透過問卷調查的分析,為將來共創提出參考方向,讓信任成為台灣公益堅實的資產。

立法委員林月琴也親臨會場致詞,肯定聯盟長年推動公益自律的努力,並強調政府與公民社會的協力,是打造健全公益生態不可或缺的力量。

歷屆理事長秘書長齊聚合照。 圖/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
歷屆理事長秘書長齊聚合照。 圖/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

捐款人研究揭示信任新趨勢

今年研討會的重點議題之一,是由副秘書長孫天牧發表的「從捐款人生活樣態驅動公益信任決策」研究成果。

根據2024年以3,697份問卷運用AIO生活型態分析中看出,台灣捐款人可分為六型,各具信任建構與溝通偏好。研究指出,「理念實踐者」重視專業信任、年捐款額最高;「穩健公益人」以關係信任為基礎,是最穩定的支持者;「熱切行動派」重視體驗信任、捐款比例最高;「審慎務實派」需具體證據才能支持;「自我導向者」依賴感受信任;「安穩淡聞族」透過熟人關係參與公益。自律聯盟強調,組織應理解不同信任特質,從專業展現、關係經營到具體證據,發展分眾溝通策略,深化與捐款人的信任連結。 隨後,金管會資訊服務處處長林裕泰以「守護公益信任的金流安全藍圖:零信任架構下的數位實踐」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從監理角度分享公益金流安全與數位資安治理的新思維。

從捐款人生活樣態驅動公益信任決策研究成果發布。 圖/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
從捐款人生活樣態驅動公益信任決策研究成果發布。 圖/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

公私協力 共創透明與募款信任新生態

上午的跨界對談「網路募款行為的規範與捐款人權益保護」由秘書長沈怡如主持,邀請公益團體心路基金會主任劉又綺、「舊鞋救命」協會代表陳彤、募資平台代表嘖嘖專案經理彭盛韶與FlyingV專案總監陳柏安與談。

與談人一致認為,建立可信賴的募款環境須結合平台自律、民間倡議與政府監理,才能兼顧創新與保障。

下午場首先舉行頒獎典禮,表揚在公益與專業領域表現卓越的團體與工作者。今年「社會團體公益貢獻金質獎」得主包括台灣失智症協會、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台灣護理學會、台灣國際創價學會等十個團體;另有會計師公會、藥師公會、建築師公會等職業團體榮獲績優獎項,展現公私部門共同推動社會進步的能量。內政部代表頒獎致詞時表示,這些團體不僅專業精進,更以實際行動回應社會需求,是公民社會的典範。

聚焦社會影響力與培養數位韌性治理

逢甲大學社會創新學院院長汪浩以「社會影響力評估的來龍與去脈——兼談在地的觀察」為題發表專題演講,爬梳近年各項方法論下的評估工具的利弊,最後呼籲評估者須回到參與式行動研究,才能找出真實故事的價值。

對應汪浩的演講,會中隨後播放曾經參與聯盟社會影響力課程的各家團體證言影片,包括陽光社福基金會、白永恩基金會、崔媽媽基金會、基督教勵友中心的主管也都親自推薦此課程的成效是從需求出發,讓同仁完整體驗服務旅程。

不但凝聚內部從上到下的共識 ,夥伴間也看到工作服務的意義。當中展翅協會二位參與的夥伴更說出影響力課程帶給自己學會清楚闡述自己的價值,是個提醒自己工作成效與思維改變的好工具。

隨後舉行兩場跨界對談分別談:「以信任為本,韌性為根的公益治理新挑戰」與「數位募款的誠信與風險管理」。

台大社工系馮燕名譽教授、數位信任協會理事長詹婷怡、TWNIC執行長余若凡、台大創新設計學院宋玫玫副教授等專家,分別從資安、扎穩網路根基與設計思維角度,提出強化組織數位韌性的策略。

最後一場由世界展望會陳琚安董事主持,與伊甸基金會、安得烈慈善協會及識實數據等代表,以實際案例討論數位募款的誠信管理與風險防範,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善用外部的工具,以建立內部資料安全。

邁向下一個二十年 深化責信、凝聚信任

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在二十年來推動非營利組織的責信治理,已成為公益界的重要推手。會中透過回顧過去專業信任的累積,進一步於未來期待帶動更多組織一同培養數位的韌性,讓公益的力量在台灣持續壯大。

聯盟未來將持續深耕責信制度、強化數位治理、推動跨界協力,開啟台灣公益生態的下一個二十年。

關於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

成立於2005年,為全台首個以促進非營利組織責信與自律為目標的聯盟,成員涵蓋社福、教育、醫療、文化、環保等領域共320家團體。聯盟透過推動「責信標準」與「捐款人調查研究」等專案,以會員服務、培力增能、資源串聯、公眾對話及研究發展等多元服務,促進會員間互相協力,致力建立透明、可信任的公益生態,共構良善的公益生態圈。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從善待員工到善待病患 :馬光中醫的永續醫病學 為醫療與社會找回餘裕

從善待員工到善待病患 :馬光中醫的永續醫病學 為醫療與社會找回餘裕

何謂「碳炸彈」?全球碳炸彈數量仍高達365個

何謂「碳炸彈」?全球碳炸彈數量仍高達365個

車站裡就有維修站!蘇黎世車站看準人潮 還將與國鐵合作推出數位化APP

車站裡就有維修站!蘇黎世車站看準人潮 還將與國鐵合作推出數位化APP

少子化衝擊!台灣國中教師「斷層式老化」 40歲以下比率10年間腰斬

少子化衝擊!台灣國中教師「斷層式老化」 40歲以下比率10年間腰斬

最新文章

當機器手臂成為藝術家:上銀科技與大可創藝對藝術科技的再定義

當機器手臂成為藝術家:上銀科技與大可創藝對藝術科技的再定義

世界視覺日前夕首發 視覺友善聯盟正式啟動 30家企業共倡友善未來

世界視覺日前夕首發 視覺友善聯盟正式啟動 30家企業共倡友善未來

第五屆台灣影響力投資國際論壇 TIIF 2025

第五屆台灣影響力投資國際論壇 TIIF 2025

DFC臺灣十五週年特展帶民眾登入「世界最棒學校」呼籲打破單一標準看見孩子亮點

DFC臺灣十五週年特展帶民眾登入「世界最棒學校」呼籲打破單一標準看見孩子亮點

《便利商店環保素養調查》揭態度與行為落差大 循環杯使用僅 1.91/5 分,「拒絕」教育成關鍵

《便利商店環保素養調查》揭態度與行為落差大 循環杯使用僅 1.91/5 分,「拒絕」教育成關鍵

TiTE x IHT 2025:TEAMT AIWAN打造全球五金工業採購平台

TiTE x IHT 2025:TEAMT AIWAN打造全球五金工業採購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