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業績或讚數,你是你自己──經濟學教授揭量化陷阱

從小到大,量化數字充斥我們的生活;學生求成績、職場重考績,是牽動著每個人未來生活的數字指標。 圖/Unsplash
從小到大,量化數字充斥我們的生活;學生求成績、職場重考績,是牽動著每個人未來生活的數字指標。 圖/Unsplash

編按:從小到大,量化數字充斥我們的生活;學生求成績、職場重考績,這些牽動著每個人未來生活的數字指標,是否可能由外而內,滲透進人們的內心,成為無處不在的枷鎖?讓現代人陷入無時無刻秤斤論兩周遭的生活?

兩位北歐經濟學家在《你有數字病嗎?》一書直指,數字不只影響工作中的自我,同時也型塑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認同,甚至能夠改變個人興趣!數字究竟會從哪些幽微的面向,滲透進日常生活?我們又該在哪些時刻喊停,重新衡量自己對數字的著迷?跟著經濟學家,來拿一帖現代人的「數字病」解方!


身邊的數字會影響自信跟感受,這點已經無庸置疑。但它也會影響我們的身分認同跟興趣嗎?

只要有在工作的人,無論是在私人企業上班還是當公務員,都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用來測量你的數字會變得重要起來,甚至常常重要過頭了。無論你今天測量的是顧客的滿意度、營運的獲利性、還是銷售的業績,這些數字都潛入你的腦中,影響你的行事動機、選擇與優先順序。

我們身為兩所北歐經濟學院教授,一天到晚都得被品頭論足,而且品評的角度還五花八門:教學評價、在媒體中被提及的次數、科學論文發表在期刊上的篇數、論文與期刊的「影響因子」、論文被引用的次數、在Google Scholar資料庫上的h指數(有h篇至少被引用h次以上的文章)、或在「研究之門」(ResearchGate,號稱學術版臉書)上的得分,乃至於幾十種其他的評測參數,而這只是因為這些數字一目瞭然、方便比較,而且「理論上」很客觀,所以它就擅自重要起來了—雇主看重它、同事看重它、我們也很愛用它來自我檢討跟評價。

數字如何影響你的興趣和個性?

但數字可不只存在於工作上。迅速看一眼你裝在手機上的小程式,然後想想那些app在餵食你與提醒你哪些數字。按照你的興趣與個性,你會收到的數字遍布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你會被餵食如何理財的資訊:銀行帳戶、貸款、信用、退休金、基金、股票;此外你還會收到關於健康的資訊:走路步數、里程數、脈搏、平均走速,還有海拔的升高幅度;你會從社群媒體收到各種數字:觀看次數、按讚數、追蹤人數、分享次數、點擊次數;還有你會收到東一個西一個的會員點數資訊。你在糖果傳奇(Candy Crush)跟卡通農場(Hay Day)等手機遊戲上的等級,你在健身房的能量消耗,你在Tripadvisor、Airbnb跟Uber服務上是什麼等級的顧客,乃至於一長串從你雇主、app跟感測器上傳來的其他數字。

因為這些數字「看起來」客觀、真實、具體、清晰、普世,而且好比較,所以它變得重要,並影響了你聚焦的事物、認為優先的選項、還有你看待自己的眼光。

迅速看一眼你裝在手機上的小程式,按照你的興趣與個性,你會收到的數字遍布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圖/Unsplash
迅速看一眼你裝在手機上的小程式,按照你的興趣與個性,你會收到的數字遍布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圖/Unsplash

數字決定我是誰?

「你是個真正的旅行家,」斯堪地那維亞航空的app這麼灌我迷湯。它的鐵證如山:2003年以來我累計環遊世界6.7趟,滯空時間504個小時。我會員帳戶上的EuroBonus點數有213,726點。

或許只是亮出數字,並不能讓我覺得自己是什麼貨真價實的全球型旅人,但只要我打開程式的次數愈來愈多,我就會不斷地接受耳濡目染,慢慢將那些數字融入到我的自我形象。所以,沒錯,我就是個到處趴趴走的全球旅人,是個名符其實的旅行家。那就是我。

海里格

圖/時報出版提供
圖/時報出版提供

你智慧型手機上的數字,跟它們所代表的的意義,會在不知不覺中左右你的自我認同。那些陰險的數字有種自我強化的效果:要是你突然在推特上得到很多分享,你就會覺得自己儼然是個喊水會結凍的意見領袖,不免俗地發表愈來愈多文章;要是運動照片得到很多個讚,你這類照片也會愈發愈多,運動對你的重要性也愈來愈大,你在Instagram上的貼文也愈來愈以運動為主。因為按讚數會讓你體內湧出多巴胺,強化你的自我形象,而這些照片、活動、運動用的行頭對你也會愈重要。

倘若一切可以測量的東西在你的自我認同裡益發重要、如果數字會嚴重影響你的自信與自我形象,或許你就到了該注意一下自己平日是如何處理數字的時候了。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歐盟通過「自然復原法」-修復土地與海,2030前再種30億棵樹

歐盟通過「自然復原法」-修復土地與海,2030前再種30億棵樹

全台森林大火97%來自人為 釋放CO2影響固碳成果、生態樣貌

全台森林大火97%來自人為 釋放CO2影響固碳成果、生態樣貌

小琉球旅遊旺季陸蟹陷路殺危機 汽機車2周輾壓超過500個「蟹餅」

小琉球旅遊旺季陸蟹陷路殺危機 汽機車2周輾壓超過500個「蟹餅」

溫室氣體管制第一期未達標 學者籲提出「去煤時間表」

溫室氣體管制第一期未達標 學者籲提出「去煤時間表」

最新文章

第一屆《永續好日子》圓滿落幕!邊逛邊學 票選即刻實踐的3大生活行動出爐

第一屆《永續好日子》圓滿落幕!邊逛邊學 票選即刻實踐的3大生活行動出爐

一起把永續融入生活!首屆《永續好日子》松菸登場 近萬民眾熱情響應、把握最後一天大獎帶回家

一起把永續融入生活!首屆《永續好日子》松菸登場 近萬民眾熱情響應、把握最後一天大獎帶回家

台大也通過「多元文化假」 每學期可請2天參加節慶活動

台大也通過「多元文化假」 每學期可請2天參加節慶活動

孩子被霸凌別以暴制暴、家長互告 6招有效處理衝突

孩子被霸凌別以暴制暴、家長互告 6招有效處理衝突

孩子被霸凌陷入自責、憂鬱怎麼辦?大人做好3件事有助改善情緒

孩子被霸凌陷入自責、憂鬱怎麼辦?大人做好3件事有助改善情緒

有意思的周末狂歡派對! 第一屆《永續好日子》體驗永續101種玩法 喚醒你的永續魂

有意思的周末狂歡派對! 第一屆《永續好日子》體驗永續101種玩法 喚醒你的永續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