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社區中最需要發生的改變?

對鋼琴老師及醫師娘來說,社區的孩子們在改變的同時,她們也在改變。圖/Pixta
對鋼琴老師及醫師娘來說,社區的孩子們在改變的同時,她們也在改變。圖/Pixta
優質教育

我在偏鄉的社區工作中遇到一位音樂老師,她每次的出現總是像個貴婦--細緻的全妝、梳上一個漂亮髮髻的波浪長髮,以及身上高級化妝品的香味。她的手纖細修長,一看就是彈鋼琴的「好命手」。在周遭十元百貨大賣場與傳統市場林立的地區,她那穿著整套優雅瑜珈服和外出戴墨鏡的身影,在小朋友間穿梭來回時格外醒目。

因為堅持孩子要有一些像樣的餐食,雖然預算有限,她仍去超級市場選購食材,而不是到傳統市場採買新鮮且價格實在的食材,原因無它,因為她習慣在超市買菜。

初認識時,她總會告訴我,她花了多少時間糾正課輔班孩子的各種禮儀:「吃飯時,要手拿著碗,不可以口就碗;也不要邊嚼邊說話,要坐在椅子上專心吃,不要跑來跑去。吃完飯,要把自己的碗盤拿去水槽清洗,離開座位時,要檢查飯粒菜餚有否落下、有否浪費食物,要整理乾淨。椅子拉開時,要注意音量……」

總之,當她開始分享這些餐桌禮儀時,我彷彿回到小學「公民與道德」的課堂與四處是標語的校園環境,也好像小時候聽著日治時期受教長大的長輩們,叨叨唸唸的家庭教育時間。

後來這位音樂老師告訴我,她確實是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下成長。父母親管教很嚴格,當時她雖覺得辛苦,但長大後,卻感到這是人格和生活養成的訓練,有教有差,她希望課輔班的孩子們是有教養的,若他們的父母不教,她就來教。這幾年下來,孩子漸漸養成習慣,比較有禮貌和規矩,她很欣慰孩子的改變。

我剛開始接觸這樣的工作者,其實感受很複雜,一方面很感動有這樣願意花時間教育別人家孩子的人,但另一方面也會擔心這種人在社區的投入,因為在無形中,將自己來自中上階級的價值觀與文化,「半強迫地」輸入到孩子的生活裡。

這位音樂老師曾表達,她和這群中下階層孩子的世界真的不同。剛開始接觸他們時,她常被「她認為」孩子們的「髒亂、無規矩、沒教養」嚇到,也覺得自己的耐心被考驗。一開始,她可憐這些孩子,懷抱著想要改變他們的心態在服務;但沒想到時間越久,卻越覺得是這群孩子在教她看見另一個世界的樣貌和生活。

在她原本的世界中,孩子都已經大到在國外攻讀博士學位,她自己則一直過著少量教學和整理家務的規律生活。自從投入課輔班的工作後,她開始要搶時間、把袖子捲起來、隨意用個鯊魚夾夾起浪漫長髮;載小朋友趕營會活動,不管他們衣服手腳是否髒亂,就先統統進車裡;以前的她不需要拚命張羅經費,為幾個小錢傷神,現在則開始參與社區座談會、工作坊,參考別人的經驗,學習寫個小方案,就算請個幾萬塊也好;而為了核銷,以前彈琴、翻琴譜的手,現在開始要黏貼一張張的單據、憑證,還要作帳、搬物資等。

究竟是誰走入誰的世界?

一開始,是貴婦般的音樂老師,走向社區中經濟與生活條件較弱勢的家庭與孩子,隨著時間的推移,演變成這些孩子和家庭,深深地進入了她的世界。現在她每日都繞著孩子轉,生活發生好多變化,但她天天都在這種看起來混亂和突發狀況中,找到自己生活的步調和節奏,原來在她生命中看重的秩序和規劃,現在有了新的定義和轉化。她不再帶著「矯正」孩子的眼光和姿態,在社區投入和付出,意識到自己變化的她也十分驚訝!

我認識的另一位社區工作者,是一位醫生娘,今年已經70出頭。她的孩子都很大了,也在國外生活。她自己有著優秀的外文能力和工作經驗,婆家也是有名的文教世家。

十幾年前,她開始投入在一個家庭問題層出不窮、高犯罪率的社區時,就一心想要「拉拔」弱勢家庭孩子的教育水平,希望可以藉由教育程度的提昇,翻轉孩子未來的人生,於是她努力地耕耘課輔班,舉凡數學、英文、物理、化學,她都積極地尋找老師與工作團隊,試著和家長溝通,嘗試各樣的策略,企圖讓孩子盡可能的將這個社區據點當作另一個家--努力寫功課、完成作業、培養對學業負責任的態度和行為。

雖然有些孩子被培力長大,但她漸漸發現,這種看重課業的做法,有些孩子不一定領情或奏效;她也看見,對部分原本就學條件與基礎較弱的孩子,若一味把重心放在課業要求,長久下來,只可能會把孩子推向另一個更不利的方向。於是她接受其他工作者的想法,深刻體悟到不是每一個孩子的未來,都需要在「課業」這件事上發展。

她也發現改變社區結構是重要的。過去的她,不喜歡複雜的人際關係,只專心發展孩子本身的身心靈教育,除了家長外,社區其他的在地資源,她不會過多接觸。但隨著投入社區的時間越來越多,她開始發現社區安全環境的改善與營造,不論有形無形,都會影響所有真正生活在這個社區裡的人,社區的日常生活,就是她和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因此漸漸地,她開始為了她的想法出來跟社區打交道;必要時也去參與和處理社區的公共事務;甚至舉辦了全社區上百人的旅遊活動,和在地店家和鄰舍連結。

放手讓孩子「玩」吧!

年紀已邁入古人所謂「古稀」的她,接受了讓孩子「玩」的概念。「玩」什麼呢?由於體育類活動本來就有,所以她放手讓孩子玩的是不一樣的課後活動,包括讓孩子們分年級提案,討論規劃假日休閒旅遊、課後活動及寒、暑假營會或節慶活動設計,甚至讓孩子發想據點空間的改造和小型募資。

這是生活中真實的文化對遇。對這兩個婦女來說,孩子們改變的同時,她們也在改變。其實社區工作中最重要的、最需要優先發生的,恐怕不是社區要有什麼改變,而是在社區工作的過程中,「人」會先被改變。而也許,最需要發生改變的,其實就是那些「希望社區被改變的人」,以及那些人的「眼光」。


【作者呂又慧】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博士,台北和平長老教會會友,曾任勵馨基金會中途之家社工員、「少女希望網絡」部門主任、「蒲公英中心」副主任,以及台灣神學院教會與社會系專任講師。以一顆溫熱的心關切弱勢,並將觀察的感動化做文字,發表多篇期刊文章,盼能讓社會重獲盼望與力量。


• 本文獲社區力傳播網授權刊登,原文〈什麼是社區中最需要發生的改變?

• 關注社區福利發展,請上社區力傳播網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480.png

社區力點線面

社區力傳播網的LOGO以淺綠色為主色調,象徵好山好水,一個大大的「C」字圖形,尤如一個綠色大社區(community);在綠「C」中間三個緊密連接的人形圖案/屋形圖案,代表著各類社區居民生活在同一個空間,彼此互相提攜,這樣的社區以人為本,共同為家園貢獻心力,這股力量是由社區居民互相激發出來的,是具傳播、培力、融合的效能的,我們稱之為「社區力」。

作者文章

高年級吧檯手 以咖啡和生命故事開啟世代交流

高年級吧檯手 以咖啡和生命故事開啟世代交流

以生態系去看地方創生 是環環相扣的共生關係

以生態系去看地方創生 是環環相扣的共生關係

放眼海外 來看看他國的青銀共居是怎麼樣的?

放眼海外 來看看他國的青銀共居是怎麼樣的?

放眼海外 來看看他國的青銀共居是怎麼樣的?

放眼海外 來看看他國的青銀共居是怎麼樣的?

最新文章

新永續親子景點!台北動物園「瀕危動物故事館」開幕 大貓熊團團也現身

新永續親子景點!台北動物園「瀕危動物故事館」開幕 大貓熊團團也現身

雜學校10年孵化無數新創團隊 蘇仰志下一步盼「經驗輸出」

雜學校10年孵化無數新創團隊 蘇仰志下一步盼「經驗輸出」

兒少陷入社群沉迷、恐慌 調查:近3成每週使用超過42小時

兒少陷入社群沉迷、恐慌 調查:近3成每週使用超過42小時

校園自殺攀升-高中職「身心調適假」 8月上路 每學期可請3天

校園自殺攀升-高中職「身心調適假」 8月上路 每學期可請3天

兒童網路霸凌比例增 董氏籲注意情緒、「12點引導」劃下社群邊界

兒童網路霸凌比例增 董氏籲注意情緒、「12點引導」劃下社群邊界

網路社群加重容貌焦慮 兒盟調查:近7成青少年對外表不滿意

網路社群加重容貌焦慮 兒盟調查:近7成青少年對外表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