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位=城市發展的絆腳石?紐約:少了停車位 街道更快、乾淨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紐約真的有需要那麼多停車位嗎?是否應該重新審視停車位的價值? 圖/Unsplash
紐約真的有需要那麼多停車位嗎?是否應該重新審視停車位的價值? 圖/Unsplash

編按:疫情的衝擊下,紐約市的路邊停車位搖身一變,成為餐廳的戶外延伸空間。然而,這樣的變革也在疫情後帶來了新的矛盾:紐約真的有需要那麼多停車位嗎?是否應該重新審視停車位的價值?亨利.葛瑞巴爾在《神啊,請賜我一個停車位》書中提出對紐約都市空間的重新定義、重新思考我們所需要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環境。

到2021年底,紐約有將近7千家餐廳會在停車道上提供服務。這些附屬建築開花結果,變成美妙的路邊用餐區。有些還掛著花朵盆栽與紙燈籠,其他則提供幾排絲絨簾隔起的包廂,讓人彷彿在西伯利亞鐵路上搭著火車旅行。未加工的合板實在是非常有2020年代表性。

街頭變餐桌,疫情改變的紐約都市空間

市長比爾.白思豪(Bill de Blasio)對此讚譽有加,稱之為救生索,能挽救面臨危機的餐旅業,這話確實不誇張。不過,這種改變其實牽涉到更基本的層面:數十年來,原本保留給車輛免費停放的空間,現在是每小時供幾十個人使用,某些停車空間每天都能帶來幾百元的營業稅。有的餐廳在2020年疫情肆虐的夏季,即使沒有觀光客與通勤者,營收還比2019年多。

從南布魯克林到布朗克斯,數不清的紐約人在紐約街頭坐著吃東西,把幹道變成廣場,更常與朋友、鄰居打照面。在餐廳密集的街道,例如韓國城與小義大利,這些地方都出現了半永久性的街道嘉年華,充滿表情與聲音。在某些街區,街道餐飲幾乎占據了每個停車位。2021年春天,疫苗已經大規模為民眾接種,於是內用人數解禁。但大家還是不動,有生氣的地方受到歡迎,那就是戶外。

白思豪計畫以幾個月的時間取消停車位,讓都市景觀改頭換面,而不動用到社區資源。然而,這樣的政策卻引來駕駛人的質疑。市長反駁:「當然,挽救10萬個工作機會遠比保留停車位更重要,重要性根本差很多!」無論批評者或支持者對這些大改變持怎樣的意見,總之這城市300萬個路邊停車位中,餐廳用去的只占了8050個。

沒有車,城市反而更快?

典範轉移不光發生在室外用餐這件事上。2020年,第十四街禁止私家車通行,也為後來的公車專用道鋪好了路,這讓車速提升30%到40%,週間乘客人數增加25%,週末增加30%。如此一來,救護車、消防車、送貨車與各項必要服務就能快速通過市區幹道。布魯克林出生的創業家沙巴茲.史都華(Shabazz Stuart)開發出讓人停腳踏車的停放艙「奧尼波」(Ooneepod),協助住在無電梯小公寓的紐約人也能把腳踏車安全停放在外。史都華利用一輛車的空間,幫10輛單車遮風避雨,確保安全。這個點子實在「神奇」,後來當選市長的艾瑞克.亞當斯(Eric Adams)在2021年說道,並表示應該要推廣到「整個城市。」

垃圾佔據了停車位,居然是好事?

衛生局長凱瑟琳.賈西亞(Kathryn Garcia)在2020年就職時,啟動「潔淨路邊空間」計畫,將紐約市商業改善區(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的垃圾從路邊移開,放置到停車位上密閉的垃圾子車中。紐約人原本很習慣人行道邊擺滿垃圾,和前臂一樣大的老鼠會在那裡大飽口福,誰也沒料到解決辦法簡單到不可思議。

審計長暨市長候選人史考特.斯特靈格(Scott Stringer)說:「第一優先是變更路邊停車與街道空間的用途,供行人、單車、巴士、推嬰兒車者、輪椅族、餐廳、零售商店與各種公共用途來運用⋯⋯停車位很珍貴,不該免費奉送給私家車。」日後將擔任曼哈頓區長的馬克.萊文(Mark Levine)想改變城市的土地使用分區規定,允許室內停車場把一樓的空間租給貨運公司,讓卡車可以停在這裡,將一箱箱貨物交給停在「綠色裝卸貨專區」的推車與單車,再運送給附近的收件者。全食超市已漸漸明白,卡車會浪費時間、空間與金錢;全食超市曼哈頓的店面會在店外的路緣幫送貨單車裝卸,之後再將貨物配送出去。

放棄25%的停車位竟能換來13座中央公園!

如果城市光靠8500個停車位就能做到這些事,那麼有5萬個停車位能做些什麼?50萬個呢?

「交通替代」在2021年提出一份報告,鼓吹紐約把分配給汽車的停車位收回25%。這樣城市能擁有什麼?13座新的中央公園。500哩長的公車道;40哩僅長的公車專用道;3800萬平方呎的社區活動空間;每個交叉路口的視野會更好;1000哩無汽車的零排碳街道;額外540萬平方呎的空間,供餐廳、商家與文化機構使用。300萬平方呎可供設置徒步區、讓輪椅通過,也能設長椅與公車亭。每個街區有80呎可以裝卸貨物與集中垃圾。還會有一個街區的空間,讓城市的1700所公立學校每所都有戶外遊戲與學習的空間。

全球停車文化的轉變:從汽車崇拜到無車未來的矛盾之路

20世紀很長一段時間,美國對外輸出了汽車文化。在世界各地,市郊與以汽車為中心的零售商店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並引進美國最低停車位設置要求的標準。(在德國,納粹似乎是自己發展出這個概念。)格魯恩在維也納郊區碰到自己打造出來的情景時很不高興,而無數的市中心眼睜睜看著市郊在邊緣發展起來。車子愈多,表示生活愈好,從倫敦到北京的各地城市居民垂頭喪氣、紛紛向外遷移,模仿洛杉磯式的發展。

然而這幾十年來,潮流似乎在逆轉。日本是率先以停車政策對抗大量汽車化發展的國家之一,首先是禁止隔夜停車,並以「車庫證明書」的法規將政策推到巔峰:一定要擁有註冊好的停車位,之後才能為車輛註冊。為什麼日本街道有其獨特的魅力?原因很簡單:沒有路邊停車。

《神啊,請賜我一個停車位:違停、塞車、路怒糾紛、車位難尋、行人空間不足……改善「車本位」的都會空間與交通規畫,打造以「人」為本的生活環境》。 圖/臉譜出版提供
《神啊,請賜我一個停車位:違停、塞車、路怒糾紛、車位難尋、行人空間不足……改善「車本位」的都會空間與交通規畫,打造以「人」為本的生活環境》。 圖/臉譜出版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466.png

臉譜出版

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他要的書,每本書都能找到讀它的人,讀書可以僅是一種樂趣,甚或一個最尋常的生活習慣。

作者文章

綠色不平等!公園淪階級戰場...WHO:人均綠地需9平方公尺

綠色不平等!公園淪階級戰場...WHO:人均綠地需9平方公尺

停車位=城市發展的絆腳石?紐約:少了停車位 街道更快、乾淨

停車位=城市發展的絆腳石?紐約:少了停車位 街道更快、乾淨

意外死亡與種族歧視有關?美國黑人與原住民竟比白人更常出意外

意外死亡與種族歧視有關?美國黑人與原住民竟比白人更常出意外

千錯萬錯都是行人的錯!為何交通意外總歸咎路人身上?

千錯萬錯都是行人的錯!為何交通意外總歸咎路人身上?

最新文章

綠牆魔法!台南推校園垂直綠化 降溫1.8度還能減少PM2.5濃度

綠牆魔法!台南推校園垂直綠化 降溫1.8度還能減少PM2.5濃度

風機延役不透明?無審查機制、不用重做環評 業者說了算?

風機延役不透明?無審查機制、不用重做環評 業者說了算?

豬糞變黃金!東片村「養土」有方 土壤肥力UP、農產品質更好

豬糞變黃金!東片村「養土」有方 土壤肥力UP、農產品質更好

綠色不平等!公園淪階級戰場...WHO:人均綠地需9平方公尺

綠色不平等!公園淪階級戰場...WHO:人均綠地需9平方公尺

風電亂象...綠能政策灰色地帶 變相「無限期延役」 誰來保障居民權益?

風電亂象...綠能政策灰色地帶 變相「無限期延役」 誰來保障居民權益?

蓋風機然後呢?風電退役潮來臨 巨大綠能垃圾該如何處理?

蓋風機然後呢?風電退役潮來臨 巨大綠能垃圾該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