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鼓勵物品「能修就修」 一年發出56萬張維修券反應熱烈

電器產品維修不易而且價格高,讓許多消費者轉而購買較廉價的新品。 圖片來源:Max Pixel
電器產品維修不易而且價格高,讓許多消費者轉而購買較廉價的新品。 圖片來源:Max Pixel
無貧窮

電子產品壞掉很可惜,但維修費可能跟買新品相差無幾,導致許多產品未修理就丟棄,不僅製造電子垃圾,還耗費地球資源。奧地利政府去(2022)年4月開始發行電子產品維修券,補助筆電、手機、咖啡機等電器半額的維修費。一年下來已發出超過56萬張,接受維修券的地點也增加到3500家之多,維修變得更具吸引力。

維修變得便宜又方便

奧地利的獎勵計畫從去年4月至今已滿一年。民眾到官網就能下載維修券,每張維修券補貼50%維修費用,上限200歐元(約新台幣6640元)。兌換完畢後可再申請另一張,修理另一部電子設備。

《美聯社》報導,奧地利環境部統計一年的成果,民眾共使用超過56萬張的維修券,遠超過2026年40萬張的預期目標,維修點也增加到3500處。

歐洲「維修權」(Right to Repair)組織解釋,維修權的核心就是要讓維修變簡單。在活動一開始時,就有1200家公司接受維修券。民眾能就近找到維修站,這是計畫成功的重要因素。

這項維修補助經費有1.3億歐元來自「下世代歐盟計畫(Next Generation EU)復甦基金」。

翻轉「維修不如買新品」思維

這不是奧地利第一次提出維修計畫。早在2020年,維也納已先行推出「Reparaturbon」維修計畫,補貼50%維修費用,上限100歐元。除了補助電器,連修改衣服、修理腳踏車、家具也都能獲得補助。

網路雜誌《Reasons to Be Cheerful》報導,維也納的計畫大受好評,當時共修復了3萬5000多件物品,減少850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跟過去繁瑣的程序相比,維也納成功的秘訣就是流程簡單,民眾只要支付一半的維修費,其餘由市府撥款給維修中心。

透過產品設計,讓電器更容易維修,也是維修權的一部份。 圖片來源: Fairphone(CC BY-SA 2.0)
透過產品設計,讓電器更容易維修,也是維修權的一部份。 圖片來源: Fairphone(CC BY-SA 2.0)

《維修權》倡議人士米科瓦伊恰克(Chloé Mikolajczak)表示,如果維修費用太高,約等於新品價格的30%以上,民眾通常會直接買新品。

維也納維修中心R.U.S.Z創辦人埃森雷格勒(Sepp Eisenriegler)也遇過這種情況。他舉例,如果告訴客戶維修費要150歐元,客戶會回答,我只要250歐元就能買到打折的新品。

他認為,廉價低品質的產品長期氾濫,加上維修費用高昂,造成消費者錯誤的認知,而維修補助可以改正這個錯誤。

非政府組織「環境諮詢」(DIE UMWELTBERATUNG)的皮林格(Markus Piringer)指出,維也納實施維修獎勵計畫後,維修店的新客戶增加,維修品質變好,人們也更願意花錢購買配件。但他強調,這項政策只能算是第一步,未來需要更多整體性的改革。


參考資源

Reasons to be Cheerful(2022年3月22日),In Austria the Government Pays to Repair Your Stuff

美聯社 (2023年4月28日),Austrians flock to take advantage of repair subsidy

歐洲維修權(Right to Repair Europe)(2022年5月5日),Austria launches a nation-wide repair bonus scheme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為:奧地利鼓勵物品「能修就修」 一年發出56萬張維修券反應熱烈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英國鐵路抗極端氣候軟硬兼施 千億台幣提高韌性還要訓練員工懂氣象

英國鐵路抗極端氣候軟硬兼施 千億台幣提高韌性還要訓練員工懂氣象

歐盟連身瓶蓋新規7月上路 華爾街日報:可口可樂新設計「打臉」惹惱消費者

歐盟連身瓶蓋新規7月上路 華爾街日報:可口可樂新設計「打臉」惹惱消費者

從空氣抓二氧化碳!全球最大碳捕捉工廠在冰島 一年抓下8600輛車的排碳

從空氣抓二氧化碳!全球最大碳捕捉工廠在冰島 一年抓下8600輛車的排碳

淨灘「垃圾」會說話 海洋廢棄物展覽:該分類的人類生活習慣

淨灘「垃圾」會說話 海洋廢棄物展覽:該分類的人類生活習慣

最新文章

在家門設書本交換站-印尼青年搭「漂書箱」邀雅加達市民閱讀

在家門設書本交換站-印尼青年搭「漂書箱」邀雅加達市民閱讀

瀕危鯊魚進毛孩口中 寵物零食DNA檢測現形

瀕危鯊魚進毛孩口中 寵物零食DNA檢測現形

外食族注意!研究:國人體內塑化劑濃度比歐美高2至7倍

外食族注意!研究:國人體內塑化劑濃度比歐美高2至7倍

日本永續時尚-幾乎不須縫紉的無縫服裝  實踐零損耗

日本永續時尚-幾乎不須縫紉的無縫服裝 實踐零損耗

台大生提案校內飲食「增加素食、永續比例」 引起激辯

台大生提案校內飲食「增加素食、永續比例」 引起激辯

食物浪費去哪裡? AI都知道! 航空、郵輪上的剩食救星

食物浪費去哪裡? AI都知道! 航空、郵輪上的剩食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