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10起!金門鳥類纏網案激增 45隻鳥受困僅5隻存活
今年以來,金門農田鳥類纏網案件明顯增加,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統計,今年通報件數已達10件,遠高於往年多在3件以下,該會透露,近期在某處農田現場共有45隻鳥遭纏網,多數已死亡,僅5隻幸運存活,分別是4隻白頭翁和1隻白斑紫嘯鶇。
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指出,白頭翁確實會取食番茄等農作物,但也有不少鳥類如八哥、白斑紫嘯鶇等是以農作物害蟲為食,可能僅因路過而誤觸鳥網。近年也曾接獲保育類彩鷸、斑翡翠被纏網受困案例,由於多數被困鳥類體型小、難耐長時間曝曬,死亡率極高。
協會表示,好在近期獲救的白頭翁狀況良好,放入室外野放訓練籠後能自在進食;白斑紫嘯鶇雖腳部輕微擦傷,飛行與覓食能力無礙,已與白頭翁一同野放。
救傷人員初步統計,今年1至3月金門鳥類的救傷原因中有近6成來自農田纏網,由於多數是難以忍受長時間曝曬的小型鳥類,所以死亡率也很高,野生動物保育法的不完善導致相關案例無法處罰,只能柔性勸導;同時深受鳥害困擾的農民也缺乏渠道獲得協助,鳥網是他們知道的最有效最低成本的解決方法。
救傷人員坦言,鳥網造成的傷亡令人痛心,但並非要責怪農民,因農民同樣深受鳥害困擾,儘管鳥網是農民認為最有效的防鳥措施,卻也因為對鳥類無差別的傷亡而為人詬病,而鳥類絕佳的適應能力,往往讓眾多非致命的防鳥措施在短時間失效,部分農民在不堪作物損失的情況下,更會傾向使用鳥網作為報復性的手段。
協會建議擺放猛禽棲架是一個有效且友善環境的驅鳥策略,也是鳥網的替代方案之一,透過擺放適合猛禽棲息的站架吸引猛禽靠近,以對附近小型鳥類達到威懾並遠離的作用;如要使用網具,應向當地縣政府申請許可後才可依規定架設。
對此,金門縣產業發展處農林科表示,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1條規定,農民因防治農林作物危害得架設鳥網,但若經通報確認有鳥類纏網,縣府將逕行拆除,以防誤傷保育類動物。縣府也會透過產銷班會議向農民宣導正確防鳥網使用方式,並鼓勵事前申請與定期檢查。如確有必要架設鳥網,應使用硬質、顏色鮮豔的小網目(0.5公分×0.5公分)鳥網,並定期巡查、變換防鳥旗幟位置,減少鳥類適應與受困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