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集農友10年護石虎!86公頃友善農作「三生共榮」 更救回大冠鷲、食蟹獴
「以前只顧著收成,現在也會想著留點給牠們吃。」集集鎮的農友張耕維談起保育石虎的轉變,相當開心,更還因此救過大冠鷲。他和南投近50名農友,10年來在田間默默實踐友善農作,讓農地成為瀕危石虎安心覓食、棲息的家園。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與南投縣政府30日舉辦「友善石虎 南投同行」成果分享會,肯定長期投入的標章農友及協力夥伴,展現中央、地方、學界與產業攜手推動生活、生產、生態三生共榮的模式。
林保署長林華慶說,石虎是瀕危保育類動物,主要分布於中部淺山與農村交錯地帶,棲地與人類活動緊密重疊,面臨棲地喪失、與人衝突等挑戰。南投推動「友善石虎農作」標章,鼓勵農友不使用除草劑、毒鼠藥、不放養犬貓,並採草生耕作,讓農地變成野生動物安全的生活空間。
南投縣長許淑華說,截至目前,南投已有近50名農友參與,友善農地面積達86公頃,作物從稻米、香蕉、紅龍果到芭樂、柑橘應有盡有。除了石虎外,白鼻心、食蟹獴等小動物都回到田野。
農友張耕維說,曾在果園發現受傷的大冠鷲,立即依照保育課程所學將牠送至野生動物急救站救治,「看到牠康復放飛,是農忙之外最感動的一刻」。
許淑華說,友善農地不只守護石虎,也創造農產品的新價值。家樂福南投店、農道鄉村、粿家幫等業者協助行銷,地方餐廳和烘焙坊則將石虎農作入菜,推出石虎檸檬塔、地瓜麵、青蕉麵等創意料理,讓保育精神走進餐桌。
林華慶指出,南投試辦生態服務給付後,已擴大至苗栗、台中、彰化等地,目前石虎友善農地累積至300公頃,並成立52支巡守隊定期巡護山林、通報違法狩獵行為,透過標章、給付、社區參與等多元機制,讓農友成為生態守護尖兵。
除了石虎,嘉義諸羅樹蛙、屏東草鴞、台灣黑熊等物種也有專屬友善標章,全台各地藉由生態服務給付與政策工具,逐步建立多樣化的棲地保護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