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起地球超載 透支自然資源如何還?

氣候行動

自然資源使用有度才能永續,一旦超支,便會威脅環境。全球生態足跡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估計,人類今年會在7月24日就把整年度的自然資源額度耗盡,往後都靠著透支資源的方式過活。

地球超載的現象早在1970年代初期就出現,圖形的紅色部分代表每年的赤字不斷累積,形成龐大的生態債務。 圖/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地球超載的現象早在1970年代初期就出現,圖形的紅色部分代表每年的赤字不斷累積,形成龐大的生態債務。 圖/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超限利用 消耗遠比自然資源再生速度快

地球超載日」(Earth Overshoot Day,又譯「生態負債日」)是指人類用盡地球當年度生態資源的日期。在1970年代,人們在12月底才會將一整年資源用完。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每年的超載日一再提前。去年是8月1日,今年再提前8天,超載日是7月24日。

地球資源有限,全球生態足跡網絡估算地球當年產出的生態資源總量,像是林地、牧場、農田、建地等,再推算這些資源可滿足人類需求多少天,進而計算出資源在哪一日透支,得出「地球超載日」。

有些生活方式消耗更多資源。像是卡達、盧森堡或新加坡,如果世界各國的消費方式與這些國家相當,那地球超載日將會大幅提前至2月份;若像美國、加拿大或澳洲,那麼年度資源會在3月耗盡。

地球超載成了常態,每年生態赤字不斷累積,形成了龐大的債務。根據全球生態足跡網絡,這筆債務即使可逆轉,地球也需要22年的時間才能重拾生態平衡。

各國的超載日不盡相同。今年二月,卡達、盧森堡與新加坡率先耗盡本年度的自然資源「預算」,成為最早進入赤字的國家。 圖/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各國的超載日不盡相同。今年二月,卡達、盧森堡與新加坡率先耗盡本年度的自然資源「預算」,成為最早進入赤字的國家。 圖/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延後地球超載日 可能嗎?

「眼前嚴重的超載就是求救訊號,若要繼續將地球當做我們的家,就該拿出超越過往的決心,延緩超載日。」全球生態足跡網絡董事會成員阿肯吉(Lewis Akenji)說。

全球生態足跡網絡相信人類有能力終止地球超載,而且,越早行動,機會越高。他們推出「可能性的力量」平台(Power of Possibility),從健康地球、城市、能源、糧食、人口整合5個關鍵領域提出具體方案。

舉例來說,若能積極打造智慧城市,善用新建築技術、工業製程與配電系統,並減少高耗能的交通方式,城市的運作就可更省錢、有效率。此模式若廣泛用於全球,約可將地球超載日延後29天。

在個人層面,即便行動微小,也可產生實質影響。根據全球生態足跡網絡,若8成的食物都選擇在地產品,不僅可減少碳排,也能強化區域經濟與糧食安全,讓超載日延後1.6天;多吃蔬果、少吃肉,甚至每週1天不吃肉,就能減少畜牧所消耗的糧食、土地及能源,將超載日再延1.8天。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也提供實用的綠色生活建議,包括夏天冷氣調高2℃、隨手關燈、冷水洗衣、改收電子帳單、做好資源回收等,讓日常生活更環保永續

自然資源可以再生,但不能過度耗用。 圖/Tran Thanh/Pixabay
自然資源可以再生,但不能過度耗用。 圖/Tran Thanh/Pixabay

參考資料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7月24日起地球超載 透支自然資源如何還?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抖音炫耀帶起飼養鯊魚潮 專家:你不適合養鯊的5個理由

抖音炫耀帶起飼養鯊魚潮 專家:你不適合養鯊的5個理由

用泛舟阻止伐木 斐濟生態旅遊公司屹立20年,如何賺到錢又贏得社區信賴?

用泛舟阻止伐木 斐濟生態旅遊公司屹立20年,如何賺到錢又贏得社區信賴?

斐濟遊客愛上的Loloma Hour是什麼? 1小時環境快樂時光 做一件對當地好的事

斐濟遊客愛上的Loloma Hour是什麼? 1小時環境快樂時光 做一件對當地好的事

遊蕩犬、沙灘車、撿蛋 來看小燕鷗在台繁殖到底有多難

遊蕩犬、沙灘車、撿蛋 來看小燕鷗在台繁殖到底有多難

最新文章

達達馬蹄聲成歷史...布拉格維護動物福利與安全 市中心禁行觀光馬車

達達馬蹄聲成歷史...布拉格維護動物福利與安全 市中心禁行觀光馬車

AI構思、古老火藥釋放...蔡國強煙火秀 再次引起藝術與生態的倫理論戰

AI構思、古老火藥釋放...蔡國強煙火秀 再次引起藝術與生態的倫理論戰

美景藏危機...台南「藍眼淚」頻現蹤 學者警告:是優養化警訊

美景藏危機...台南「藍眼淚」頻現蹤 學者警告:是優養化警訊

光電是否無條件環評?環團發布10大訴求 呼籲年底應完成立法

光電是否無條件環評?環團發布10大訴求 呼籲年底應完成立法

全球首例!澳洲雨林從碳匯變碳排放源 從25年前就開始「淨虧損」

全球首例!澳洲雨林從碳匯變碳排放源 從25年前就開始「淨虧損」

棄養魚找到家!台中海洋館成立「水生生物收容中心」 解決觀賞魚棄養難題

棄養魚找到家!台中海洋館成立「水生生物收容中心」 解決觀賞魚棄養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