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三棘鱟首份「人口普查」!中山大學揭全台約有4.6萬隻成鱟

陸地生物

張懿(右)於澎湖七美輔導當地居民科學生態調查辨識物種。 圖/中山大學提供
張懿(右)於澎湖七美輔導當地居民科學生態調查辨識物種。 圖/中山大學提供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教授張懿率領研究團隊,歷經多年實地調查,首度建立台灣三棘鱟族群量基線,估算全台約4.6萬隻成鱟,研究結果不僅填補國內長期欠缺的鱟類數據空白,也為保護區重新規劃與棲地復育提供新依據。

閱讀更多:地球上的外星遊客?「鱟博士」楊明哲:鱟救過所有人類一條命!

三棘鱟被稱為「活化石」,擁有超過4億年歷史,在生態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由於過去缺乏完整監測資料,使台灣在鱟類保育政策推動上困難重重。

張懿表示,自2021年起,團隊深入金門、澎湖及台灣本島沿海地區,透過標誌放流與再捕方式,建立族群密度與分布資料,並整合7年數據,完成台灣首份具代表性的成鱟族群估算。

研究也進一步分析鱟類的遺傳結構,結果顯示澎湖、金門與台灣本島族群間並無顯著遺傳分化,顯示基因流動性良好,可視為單一族群進行整體管理,未來放流復育應採用在地原種繁殖,以維持遺傳多樣性,避免族群基因混雜。

調查同時發現,金門古寧頭鱟保護區內的稚鱟數量,遠低於未設保護的浯江溪口,顯示現行保護區範圍未涵蓋實際繁殖熱區,建議主管機關重新檢視保護區劃設與捕撈管理規範,以強化保育成效。

除了族群調查,張懿團隊也參與多項海洋保護區管理計畫修訂,推動社區參與與棲地復育,以澎湖七美漁業資源保育區為例,團隊協助引入分區分級管理制度,將保護區從4公頃擴大至6.6公頃,透過社區巡守與監測機制落實執行,成為地方保育成功案例。

張懿強調,海洋保育不能僅靠中央指令推動,真正長效的保育策略,必須從社區出發,納入漁民、居民與學者的意見,透過多方共管機制,讓政策與在地生活共存共榮。

中山大學指出,張懿教授長年投入鱟類與保護區研究,橫跨生態調查、制度設計與社區合作,近期更獲海洋委員會頒發「海洋保育貢獻楷模獎」,研究成果受到國際肯定,並受邀加入IUCN鱟類特別小組,參與全球物種紅色名錄與綠色狀態評估,是台灣少數具國際影響力的鱟類保育學者。

金門蚵田中發現台灣三棘鱟蹤跡。 圖/中山大學提供
金門蚵田中發現台灣三棘鱟蹤跡。 圖/中山大學提供

台灣三棘鱟。 圖/中山大學提供
台灣三棘鱟。 圖/中山大學提供

張懿(左)替台灣三棘鱟植入動物晶片以進行檢測作業。 圖/中山大學提供
張懿(左)替台灣三棘鱟植入動物晶片以進行檢測作業。 圖/中山大學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日本年輕世代危機...2024高中以下學生自殺數超過500人 創45年來新高

日本年輕世代危機...2024高中以下學生自殺數超過500人 創45年來新高

棄養魚找到家!台中海洋館成立「水生生物收容中心」 解決觀賞魚棄養難題

棄養魚找到家!台中海洋館成立「水生生物收容中心」 解決觀賞魚棄養難題

日本解禁事後避孕藥!藥局可直接販售 台灣是否從「處方藥」降級備受關注

日本解禁事後避孕藥!藥局可直接販售 台灣是否從「處方藥」降級備受關注

因應高齡、勞動力短缺!世界各國紛紛修法 鼓勵民眾延後退休

因應高齡、勞動力短缺!世界各國紛紛修法 鼓勵民眾延後退休

最新文章

棄養魚找到家!台中海洋館成立「水生生物收容中心」 解決觀賞魚棄養難題

棄養魚找到家!台中海洋館成立「水生生物收容中心」 解決觀賞魚棄養難題

抖音炫耀帶起飼養鯊魚潮 專家:你不適合養鯊的5個理由

抖音炫耀帶起飼養鯊魚潮 專家:你不適合養鯊的5個理由

幫美洲獅過馬路!洛杉磯斥資9200萬美元 打造全球最大動物生態天橋

幫美洲獅過馬路!洛杉磯斥資9200萬美元 打造全球最大動物生態天橋

守護台灣的「鼠患剋星」!新北首度成功人工孵化黑眉錦蛇 順利野放11條幼蛇

守護台灣的「鼠患剋星」!新北首度成功人工孵化黑眉錦蛇 順利野放11條幼蛇

原生魚種再+1!「弓背青鱂」證實為台灣特有種 標本錯認百年終認祖歸宗

原生魚種再+1!「弓背青鱂」證實為台灣特有種 標本錯認百年終認祖歸宗

台灣本島已絕跡!金門擎天水庫野放800尾珍稀原生魚「大鱗梅氏鯿」變身保種庫

台灣本島已絕跡!金門擎天水庫野放800尾珍稀原生魚「大鱗梅氏鯿」變身保種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