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樹生存不適樹淘汰!颱風反而提供契機 汰換不適地、不適種行道樹
過去行道樹選錯樹種,沒適地適種是普遍問題,在砍不得壓力下只能等老死、罹病才移除;校園也是如此,也常為了美或是快點有綠蔭,種植生長快速的淺根性樹種,這次丹娜絲颱風帶來13、14級以上強風,台南市國中小有上千棵樹木被吹倒。部分校長建議,應利用此機會種植深根性的台灣原生樹種,不要因追求快速長大及開花美而忽略校園永續。
南市部分校長表示,這次丹娜絲颱風來襲,市區學校因建築物多,且有大樓阻擋,風力沒有海濱風力大,但都有樹木被吹倒、吹斷,偏遠學校更是嚴重,有海濱學校的樹木被吹倒50多棵,資深老師形容這種現象已經多年不見,有如1986年韋恩颱風的翻版。
有校長說,校內種植的樹木以淺根性樹木居多,主要是小葉欖仁、大葉欖仁、風鈴花樹、木棉樹、阿勃勒、黑板樹,被吹倒或吹斷也都是這些;他表示,之前就發現這些樹木非原生種,木質較為脆弱,若颱風來易被吹斷,希望早日能換台灣原生種的樹木,但都沒機會,這次颱風造成嚴重樹倒,除可利用機會種植適宜的樹木,也是值得好好討論校園種樹的好時機。
有位校長以小葉欖仁為例,因為竄根,根系沿著水管往樓上爬,造成水管不通,最後另涉水官排水;也有小葉欖仁的竄根進入校內排水溝,造成水溝長期有積水,成為登革熱溫床,並且根系進入操場跑道,造成PU跑道隆起受損。
明明校旁行道樹有樹穴,但時間久了後,因鋪柏油關係,造成樹穴愈來愈小,最後整個樹穴全被鋪上柏油,因路樹屬淺根性樹種,加上棲地環境不友善,盤根不穩,颱風來就被吹倒。部分校長表示,之前校長會議,教育局也曾請農業局人員來講校園種樹,但問題是,老樹移除不了,無法改善。
教育局永續校園科長簡永達表示,教育局長期來重視校園種樹問題,之前教育部也曾指示盤點及汰換不適宜的樹木,但因現有的樹已種下去多年,都已是老樹,還是維持,除非罹病或被吹倒才會移除,但新種植的樹種都會建議學校依教育部建議的樹種來種,颱風過後,當學校要移除被吹倒的樹木,會做好把關,讓校園更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