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撲殺修法已10年...收容所進多出少、動物之家反變「無期徒刑監獄」

陸地生物

台南動物關愛園區收容爆量,記者行經籠舍隨即引起騷動,吠聲四起。 圖/劉學聖攝影
台南動物關愛園區收容爆量,記者行經籠舍隨即引起騷動,吠聲四起。 圖/劉學聖攝影

1周內,傳奇石虎「豆棗」遭犬殺,高雄海泳客遭惡犬咬死,不久前還有人耳朵險被咬掉,引發人心惶惶,群情激憤。

閱讀更多:野保vs.動保大戰!野生動物犬殺問題不斷 與動保法政策轉向有關?

動保法2015年修法,零撲殺2017年上路,收容所內的遊蕩犬生命自此不再倒數十二夜,修法10年,為何遊蕩犬問題越來越嚴重?本報採訪團隊直擊收容所、石虎生態熱區等多個現場,真相令人震驚。

台南遊蕩犬 收容最爆量

10多年前,時任台南市長賴清德率先全國推動「零安樂死」,動保團體大讚台南找到方法。如今,台南的遊蕩犬數不但是六都之冠,收容所最爆量也在台南。

「汪汪汪…」,採訪團隊走進全台最爆量的台南市動物之家灣裡站,被震耳欲聾吠叫聲震懾。灣裡站獸醫張倍榕坦言,零安樂實施前,原收容150隻犬,現已暴增至800隻,其中能開放認養的不到200隻。面對「進多出少」的收容困境,每籠原規畫容納10至15隻,如今被迫塞進25到30隻。

周轉率下降 認養率下滑

張倍榕分析,許多因追逐人車被野放的犬隻,又被反覆捕捉回收容所,導致周轉率下降,加劇空間壓力。認養率逐年下滑,他們所內主要收容的是中大型米克斯犬,飼主普遍領養意願不高,且有不少回置作業因居民反對而受阻。

採訪團隊進到不對外開放的隔離區,獸醫師提醒,隔離犬隻警戒性高,行走時務必加快腳步。記者行經籠舍隨即引起騷動,吠叫聲群響。緊密的籠舍,狹小的空間,有犬隻低吼狂吠、有的緊貼柵欄凝視、有的焦躁踱步,也有無神癱臥的,空氣中瀰漫著犬隻排泄物和消毒水氣味,還有看不到的生命出口。

安樂死與凌遲 誰比較慘

9年前,死諫社會正視流浪動物生命權的簡稚澄,是桃園新屋動保園區園長。這裡收容量「微超標」,技士李宥明說,「獸醫師撲殺動物,在宗教人士看來是罪惡行為,我死後一定會下地獄。」然而,沒了撲殺,被關押數百天、數千天的動物們會打架,周邊吵到沒法睡覺,產生精神問題,「你覺得凌遲比較糟糕,還是安樂死比較糟糕?」

採訪團隊逐棟參觀,老犬房門口貼著「注意帥白,每日餵食關節保健品」,忍不住瞧瞧裡頭的帥白是誰,愈後面便溺味道愈明顯。

零撲殺無配套 內外失控

當年紀錄片「十二夜」促成零撲殺政策上路,導演Raye卻說,倉促過關無配套的零撲殺並非她的初衷,「以前再痛苦也是12天的事,現在關到老死,如果每天害怕,就是要害怕到死」。

多數收容所接近滿載,墳場變監獄,生命不再倒數十二夜卻變無期徒刑,面對超量工作,獸醫師來一個走一個,留下來的有人壓力大到要看身心科。全台收容所外14、15萬隻遊蕩犬,傷人、傷野生動物衝突不斷,內外都失控。農業部表示,政策上路至今,雖然遊蕩犬一直增加,但去年已略降,「對於這樣的成效不能說滿意,但會繼續努力」。

公立收容所犬隻爆量排行。 圖/聯合報提供
公立收容所犬隻爆量排行。 圖/聯合報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颱風吹倒的樹!拉拉山1460年紅檜巨木倒塌後 化身14張雲朵木椅

颱風吹倒的樹!拉拉山1460年紅檜巨木倒塌後 化身14張雲朵木椅

新圖示曝光!博愛座換成「優先席」 圖示新增1類圖案、更人性化

新圖示曝光!博愛座換成「優先席」 圖示新增1類圖案、更人性化

9成紐約人有聽力受損風險!城市噪音每天超過70分貝、1年接獲75萬件投訴

9成紐約人有聽力受損風險!城市噪音每天超過70分貝、1年接獲75萬件投訴

碳費的下一步!碳封存管理專法 環境部預計2026年發布

碳費的下一步!碳封存管理專法 環境部預計2026年發布

最新文章

愛好大自然卻在摧毀雨林?美國露營車巨頭被點名 助長印尼婆羅洲森林砍伐

愛好大自然卻在摧毀雨林?美國露營車巨頭被點名 助長印尼婆羅洲森林砍伐

台灣海龜大豐收!產卵母龜數量創近年新高 蘭嶼椰油沙灘也首度迎來海龜上岸

台灣海龜大豐收!產卵母龜數量創近年新高 蘭嶼椰油沙灘也首度迎來海龜上岸

城市裡的「綠色不公」?樹木也講平權 人人都應該要有一片乘涼的樹蔭

城市裡的「綠色不公」?樹木也講平權 人人都應該要有一片乘涼的樹蔭

排水溝變近自然河川!中和「藤寮坑溝」生態復甦 發現紅冠水雞築巢孵蛋

排水溝變近自然河川!中和「藤寮坑溝」生態復甦 發現紅冠水雞築巢孵蛋

「醜泥怪」大翻身!中和「瓦磘溝」曾惡臭不堪 水質改善後烏魚也現蹤

「醜泥怪」大翻身!中和「瓦磘溝」曾惡臭不堪 水質改善後烏魚也現蹤

你家也有「微塑膠」海綿嗎?研究揭科技海綿每月釋放數兆纖維 進入食物鏈

你家也有「微塑膠」海綿嗎?研究揭科技海綿每月釋放數兆纖維 進入食物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