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浩劫變轉機!雲林成龍濕地:寫下地方創生與氣候調適解方

陸地生物

由觀樹基金會委請專家設計建造全國第一座合法的高腳屋,1樓挑高淨空,海水倒灌來犯,可在2樓生活。 圖/蔡維斌攝影
由觀樹基金會委請專家設計建造全國第一座合法的高腳屋,1樓挑高淨空,海水倒灌來犯,可在2樓生活。 圖/蔡維斌攝影

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村30年前一場世紀海水倒灌,幾乎滅村,廣大良田被淹沒變成濕地。環境部把這個海平面下的聚落演變拍成影片,6月5日在雲林首映。環境部氣候署長蔡玲儀說,成龍濕地不僅是國家重要濕地,也是調適氣候變遷、進而地方創生的示範場域,值得借鏡。

閱讀更多:雲林成龍濕地大奇蹟!水位調控奏效 水鳥數量激增超過8成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這支「西遊台灣/水淹成龍」影片在觀樹教育基金會及義美環保基金會協助下,結合在地掌中劇團拍攝,介紹氣候變遷衝擊及調適作為,將在全國各校播放。

蔡玲儀說,成龍濕地原是農田,因長期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1986年起幾次颱風爆發海水倒灌,農地廢耕,2005年被以「生態休耕」保留為濕地;2009年觀樹教育基金會在此推動生態復育與社區文化再造,獲國家永續發展獎,濕地也獲列國家重要濕地。

她說,根據科學報告,全球暖化2℃,台灣海平面將上升約34.5公分,成龍濕地示範了如何因應氣候變遷調適與提升韌性,其經驗也將納入國家調適計畫。

老一輩村民說,10多年前眼看復耕無望,觀樹基金會進駐帶來「與水共生」理念,借用學校教室引進國際藝術家駐村,打造「成龍濕地國際藝術節」品牌,更創辦「成龍濕地偵探社」等社團,帶領孩子認識及維護濕地生態,改變了全村命運,不但走出險遭滅村的悲情,也成為台灣環境教育的典範場域。

面對極端天氣的易淹水危機,觀樹教育基金會在成龍村捐建三層樓「高腳屋」,一樓架高3公尺作為整理漁具或停車空間,外牆選用在地蚵殼防曬隔熱,設電扶椅方便長輩上下樓,兼顧防災、綠建築與鄉村人口高齡化的多功能住宅。

觀樹基金會執行長洪粹然說,這是政府修法後全國第一座合法高腳屋,給地層下陷區與水共生的居住選擇,可免費索取設計圖。村民說,村子因政府的防洪措施不太淹水,高腳屋未普及,但普遍肯定其教育性。

另為改善地層下陷,近年也鼓勵居民改以不抽地下水的方式養殖,並協助漁民組成「蝦董ㄟ直營產銷平台」,行銷在地農漁特產,讓生產與生態互利共生。

一場浩劫,成龍村非但沒垮掉反而日益茁壯,不僅發展產業,年輕人留鄉也較多,成地方創生範例。成龍國小雖是偏村小學加上少子化,仍維持30多人,且都是村內孩子,課程與濕地生態連結,豐富又多元,成了海口「森林小學」。

台大環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說,氣候變遷是全球的挑戰,但解方往往來自在地。成龍濕地的調適經驗證明,氣候韌性不只是硬體建設的提升,更是人與人、人與土地關係的重建,看到社區如何在氣候風險中找到新的生活方向,這是台灣最珍貴的資產。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全球塑膠公約》會繼續卡關嗎?爭議條文仍難產 主席力求8/14交出共識

《全球塑膠公約》會繼續卡關嗎?爭議條文仍難產 主席力求8/14交出共識

木黴菌立大功!讓廢棄果木枝條現地分解 回饋土壤、葡萄增重15%

木黴菌立大功!讓廢棄果木枝條現地分解 回饋土壤、葡萄增重15%

一甲子禁令解除!泰雅族人終獲石門水庫合法釣魚權 傳統漁獵活動得以延續

一甲子禁令解除!泰雅族人終獲石門水庫合法釣魚權 傳統漁獵活動得以延續

塑膠公約有機會年底定案?專家:有望先有框架 再逐步補實細節

塑膠公約有機會年底定案?專家:有望先有框架 再逐步補實細節

最新文章

路殺大降8成!南迴公路減速警示牌奏效 駕駛自發小心行駛

路殺大降8成!南迴公路減速警示牌奏效 駕駛自發小心行駛

猛禽棲架、獨居蜂旅館!花蓮農改場結合生態營造 讓生物當有機農田小幫手

猛禽棲架、獨居蜂旅館!花蓮農改場結合生態營造 讓生物當有機農田小幫手

你的吉他面板是黑心烏木?濫伐百年、覆蓋率年減1% 中非森林陷危機

你的吉他面板是黑心烏木?濫伐百年、覆蓋率年減1% 中非森林陷危機

羊和觀光客太多 英國湖區的保育論戰:「退出世界遺產會更好?」

羊和觀光客太多 英國湖區的保育論戰:「退出世界遺產會更好?」

梅雨季的花中精靈!千變萬化的繡球花是日本風土孕育的驕傲

梅雨季的花中精靈!千變萬化的繡球花是日本風土孕育的驕傲

生態浩劫!歐洲禁用農藥流向東非 盧安達大批蜜蜂死亡 衝擊當地農業與生態

生態浩劫!歐洲禁用農藥流向東非 盧安達大批蜜蜂死亡 衝擊當地農業與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