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鳥」在雲林!天線寶寶候鳥「小辮鴴」來台度冬 數量創新高

陸地生物

雲林縣野鳥學會推動小辮鴴全國普查活動,今年邁入第17年,19日206名志工在全台進行普查,中午初步普查結果出爐,全台單日觀測到逾1萬6千多隻小辮鴴,其中雲林約1萬3千多隻,刷新歷年紀錄。 圖/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吳崇漢提供
雲林縣野鳥學會推動小辮鴴全國普查活動,今年邁入第17年,19日206名志工在全台進行普查,中午初步普查結果出爐,全台單日觀測到逾1萬6千多隻小辮鴴,其中雲林約1萬3千多隻,刷新歷年紀錄。 圖/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吳崇漢提供

台灣中部平原農耕區是有天線寶寶之稱的冬候鳥「小辮鴴」的主要度冬地,逾90%小辮鴴集中在雲林縣度冬,雲林縣野鳥學會推動小辮鴴全國普查活動,今年邁入第17年,19日206名志工在全台進行普查,中午初步普查結果出爐,全台單日觀測到逾1萬6千多隻小辮鴴,其中雲林約1萬3千多隻,刷新歷年紀錄。

冬候鳥小辮鴴又名鳳頭麥雞,每年夏天在中國東北、中歐、東歐一帶繁殖,冬天到華南、台灣等國家度冬,因頭頂上長有一小撮像辮子般上翹的冠羽,被鳥友暱稱為「天線寶寶」,又常出現在翻耕的花生田,被台灣農民稱為土豆鳥,喜歡在田間叼出蚯蚓、昆蟲為食。

小辮鴴每年11月到隔年2月會在台灣的水田、旱田、休耕地、草地及海岸濕地等環境棲息度冬,過去在宜蘭、台中、彰化、雲林及嘉義等地皆有觀測紀錄,逾9成出現在雲林,雲林縣野鳥學會2009年發動「雲林縣小辮鴴普查」,為求調查科學系統化,2012年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加入,今年包括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黃金蝙蝠生態館等公私單位協力,吸引206名志工在同日進行普查。

2024年雲林地區小辮鴴單日觀測紀錄首度突破1萬隻,今年全台單日觀測到1萬6029隻、雲林地區記錄到1萬3829隻(詳細數字以官方公布為主),創下歷年新高,彰化1651隻、嘉義328隻、台中146隻、宜蘭71隻、花蓮4隻,有「土豆鳥的故鄉」之稱的雲林縣元長鄉,今年有多達6027隻。

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吳崇漢表示,小辮鴴猶如天線寶寶的可愛模樣,受到許多鳥友關注及紀錄,去年鳥會繫放的小辮鴴中有2隻今年被觀測跨越5千多公里距離,飛回雲林度冬,讓大家為之振奮,學會研究員池沛玲也發現小辮鴴對於田間生態很敏感,若農民噴灑農藥,小辮鴴就不會在該處棲息。

吳崇漢與黃金蝙蝠生態館長張恒嘉皆表示,小辮鴴已成為雲林農村生態指標鳥類,未來將與農民合作,以小辮鴴為元素,打造雲林農產品牌。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生態系經營組長林瑞興表示,小辮鴴有別於其牠冬候鳥,出沒的地方離民眾很近,就在農村旁,易於觀測,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加入普查行列,希望透過科學方法,讓普查數據標準化,進一步了解小辮鴴的族群動態,歷經多年普查,農民與地方民眾漸漸關心生態,更產生連結,將土豆鳥轉化為在地品牌及資源,對生態保育有正面影響。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長李政賢表示,近年受到人類農業活動型態的改變,導致全世界小辮鴴族群量有下降的趨勢,南投分署2015年起每年補助雲林縣政府及雲林縣野鳥學會辦理土豆鳥大調查,蒐集小辮鴴的數量及分布,2018年將小辮鴴列為斗六丘陵淺山農地保育軸帶及彰雲海岸濕地保育軸帶的保育關注物種,後續會持續運用調查數據,研擬出更好的保育策略。

雲林縣野鳥學會推動小辮鴴全國普查活動,今年邁入第17年,19日206名志工在全台進行普查,中午初步普查結果出爐,全台單日觀測到逾1萬6千多隻小辮鴴,其中雲林約1萬3千多隻,刷新歷年紀錄。 圖/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吳崇漢提供
雲林縣野鳥學會推動小辮鴴全國普查活動,今年邁入第17年,19日206名志工在全台進行普查,中午初步普查結果出爐,全台單日觀測到逾1萬6千多隻小辮鴴,其中雲林約1萬3千多隻,刷新歷年紀錄。 圖/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吳崇漢提供

雲林縣野鳥學會推動小辮鴴全國普查活動,今年邁入第17年,19日206名志工在全台進行普查,中午初步普查結果出爐,全台單日觀測到逾1萬6千多隻小辮鴴,其中雲林約1萬3千多隻,刷新歷年紀錄。 圖/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吳崇漢提供
雲林縣野鳥學會推動小辮鴴全國普查活動,今年邁入第17年,19日206名志工在全台進行普查,中午初步普查結果出爐,全台單日觀測到逾1萬6千多隻小辮鴴,其中雲林約1萬3千多隻,刷新歷年紀錄。 圖/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吳崇漢提供

雲林縣野鳥學會推動小辮鴴全國普查活動,今年邁入第17年,19日206名志工在全台進行普查,中午初步普查結果出爐,全台單日觀測到逾1萬6千多隻小辮鴴,其中雲林約1萬3千多隻,刷新歷年紀錄。 圖/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吳崇漢提供
雲林縣野鳥學會推動小辮鴴全國普查活動,今年邁入第17年,19日206名志工在全台進行普查,中午初步普查結果出爐,全台單日觀測到逾1萬6千多隻小辮鴴,其中雲林約1萬3千多隻,刷新歷年紀錄。 圖/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吳崇漢提供

雲林縣野鳥學會推動小辮鴴全國普查活動,今年邁入第17年,19日206名志工在全台進行普查,中午初步普查結果出爐,全台單日觀測到逾1萬6千多隻小辮鴴,其中雲林約1萬3千多隻,刷新歷年紀錄。 圖/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吳崇漢提供
雲林縣野鳥學會推動小辮鴴全國普查活動,今年邁入第17年,19日206名志工在全台進行普查,中午初步普查結果出爐,全台單日觀測到逾1萬6千多隻小辮鴴,其中雲林約1萬3千多隻,刷新歷年紀錄。 圖/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吳崇漢提供

雲林縣野鳥學會推動小辮鴴全國普查活動,今年邁入第17年,19日206名志工在全台進行普查,中午初步普查結果出爐,全台單日觀測到逾1萬6千多隻小辮鴴,其中雲林約1萬3千多隻,刷新歷年紀錄。 圖/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吳崇漢提供
雲林縣野鳥學會推動小辮鴴全國普查活動,今年邁入第17年,19日206名志工在全台進行普查,中午初步普查結果出爐,全台單日觀測到逾1萬6千多隻小辮鴴,其中雲林約1萬3千多隻,刷新歷年紀錄。 圖/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吳崇漢提供

雲林縣野鳥學會推動小辮鴴全國普查活動,今年邁入第17年,19日206名志工在全台進行普查,中午初步普查結果出爐,全台單日觀測到逾1萬6千多隻小辮鴴,其中雲林約1萬3千多隻,刷新歷年紀錄。 圖/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吳崇漢提供
雲林縣野鳥學會推動小辮鴴全國普查活動,今年邁入第17年,19日206名志工在全台進行普查,中午初步普查結果出爐,全台單日觀測到逾1萬6千多隻小辮鴴,其中雲林約1萬3千多隻,刷新歷年紀錄。 圖/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吳崇漢提供

雲林縣野鳥學會推動小辮鴴全國普查活動,今年邁入第17年,19日206名志工在全台進行普查,中午初步普查結果出爐,全台單日觀測到逾1萬6千多隻小辮鴴,其中雲林約1萬3千多隻,刷新歷年紀錄。 圖/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吳崇漢提供
雲林縣野鳥學會推動小辮鴴全國普查活動,今年邁入第17年,19日206名志工在全台進行普查,中午初步普查結果出爐,全台單日觀測到逾1萬6千多隻小辮鴴,其中雲林約1萬3千多隻,刷新歷年紀錄。 圖/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吳崇漢提供

雲林縣野鳥學會推動小辮鴴全國普查活動,今年邁入第17年,19日206名志工在全台進行普查,中午初步普查結果出爐,全台單日觀測到逾1萬6千多隻小辮鴴,其中雲林約1萬3千多隻,刷新歷年紀錄。 圖/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吳崇漢提供
雲林縣野鳥學會推動小辮鴴全國普查活動,今年邁入第17年,19日206名志工在全台進行普查,中午初步普查結果出爐,全台單日觀測到逾1萬6千多隻小辮鴴,其中雲林約1萬3千多隻,刷新歷年紀錄。 圖/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吳崇漢提供

雲林縣野鳥學會推動小辮鴴全國普查活動,今年邁入第17年,19日206名志工在全台進行普查,中午初步普查結果出爐,全台單日觀測到逾1萬6千多隻小辮鴴,其中雲林約1萬3千多隻,刷新歷年紀錄。 圖/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吳崇漢提供
雲林縣野鳥學會推動小辮鴴全國普查活動,今年邁入第17年,19日206名志工在全台進行普查,中午初步普查結果出爐,全台單日觀測到逾1萬6千多隻小辮鴴,其中雲林約1萬3千多隻,刷新歷年紀錄。 圖/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吳崇漢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氣候峰會大考驗...巴西亞馬遜COP30峰會 能否團結各國分裂意見?

氣候峰會大考驗...巴西亞馬遜COP30峰會 能否團結各國分裂意見?

超級細菌危機!WHO警告:全球有1/6細菌感染對抗生素有抗藥性

超級細菌危機!WHO警告:全球有1/6細菌感染對抗生素有抗藥性

比空汙更危險...野火煙霧每年恐奪7萬人命、30年內釀200萬人死亡

比空汙更危險...野火煙霧每年恐奪7萬人命、30年內釀200萬人死亡

當機器手臂成為藝術家:上銀科技與大可創藝對藝術科技的再定義

當機器手臂成為藝術家:上銀科技與大可創藝對藝術科技的再定義

最新文章

梅花鹿改變墾丁...鹿群啃食幼苗樹皮 造成植物多樣性減少、外來種擴大

梅花鹿改變墾丁...鹿群啃食幼苗樹皮 造成植物多樣性減少、外來種擴大

墾丁梅花鹿難題:數量少但密度高 如何兼顧保育與公共安全?

墾丁梅花鹿難題:數量少但密度高 如何兼顧保育與公共安全?

淨港大作戰!南方澳「汽缸清潔船」上陣 高效清撈、估每年能清5噸垃圾

淨港大作戰!南方澳「汽缸清潔船」上陣 高效清撈、估每年能清5噸垃圾

抓不勝抓!七堵山區非法鳥網未拆完 附近山頭又被設新陷阱

抓不勝抓!七堵山區非法鳥網未拆完 附近山頭又被設新陷阱

桃園虎頭山迎「國慶鳥」潮!鷹姿穩健:赤腹鷹今年過境數量與去年持平

桃園虎頭山迎「國慶鳥」潮!鷹姿穩健:赤腹鷹今年過境數量與去年持平

遊蕩犬、沙灘車、撿蛋 來看小燕鷗在台繁殖到底有多難

遊蕩犬、沙灘車、撿蛋 來看小燕鷗在台繁殖到底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