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二戰廢棄彈藥釋放致癌物 德國啟動緊急計畫救生態
波羅的海正面臨嚴重環境問題,約160萬噸海底廢棄彈藥不斷釋放有害化學物質和重金屬,對環境和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為解決此問題,德國政府啟動百萬歐元緊急計畫,希望儘速清理海底彈藥。
根據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GEOMAR)海洋地質學家葛萊納(Jens Greinert)介紹,海底彈藥包括各種炸彈、炮彈以及其他化學武器,二戰結束後,為解除德國軍事武裝,盟軍決定將納粹遺留下來的軍火和爆炸物丟棄在海中,近年這些彈藥的金屬外殼逐漸生鏽,變得越來越脆弱,開始釋放RDX和TNT等可能的致癌物。
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專家表示,RDX和TNT可能會對人類健康造成損害,科學家在波羅的海當地的魚和貝類身上已經發現這種可能的致癌物及其降解物,和汞等有毒重金屬。
去年中,明鏡週刊曾專題報導波羅的海當前面臨的環境壓力,認為過去受德國人喜愛的度假勝地已經變成了「一攤汙水坑」。據報導,不僅廢棄彈藥,數十年來的工業與農業活動、來自郵輪和貨輪的汙染,已經讓海底嚴重缺氧,同時暖化造成的海面升溫,使得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間嚴重被擠壓。
海洋生物學家庫莫(Uwe Krumme)舉例,近年波羅的海的鱈魚越來越少,因為深海的原棲地已經變成缺氧的「死亡區」,可是當屬於冷水魚的鱈魚向上尋找氧氣時又難以適應超過攝氏15度的水溫,當上層溫水區和下層死亡區因人為對環境的破壞而擴大,被夾在中間的鱈魚將再也沒有生存空間。
波羅的海生態系統遭人類活動破壞的問題已存在數十年,直到2021年底,新上任的紅綠燈聯合政府才承諾採取行動解決海底彈藥汙染問題。
德國政府提供100萬歐元(約新台幣3553萬元)緊急資金支持3家專業公司清理50噸彈藥,葛萊納與其科學研究團隊負責協助這些公司的打撈工作,他們透過遙控和自主潛水機器人,拍攝海底高分辨率圖像,來確定彈藥的具體位置;也會讓機器人採取海底彈藥附近的水樣,檢測各海域與生物被汙染的程度。
當被質疑用100萬歐元只清理50噸彈藥是否太少、沒有意義時,葛萊納解釋,當前的計畫只是清除海底彈藥的第一步,目的是測試技術,以確定最合適的抓取工具及方法,避免未來在打撈過程中損壞或引爆彈藥,造成近一步的環境汙染,目前研究團隊已針對不同類型的彈藥,開發多種抓取工具及機器人。
人類戰爭悲劇終結時,卻開啟另一道生態浩劫之門。1945年夏天,美國、英國和蘇聯在波茨坦簽署協定,決定德國非軍事化的條款中包括處理納粹的軍事物資,然而具體清理方法並未統一,美英蘇三國進行各自的海洋丟棄行動,且未保留丟棄點的完整紀錄,加深今日清掃工作的困難。
來自波羅的海城市羅斯托克(Rostock)基民黨(CDU)議員史坦因(Peter Stein)即表示,清理海底廢棄軍事武器的工作規模龐大,至少要耗費數十年和數十億歐元,同時需仰賴多國合作,才能完成清掃,解決二戰彈藥遺留問題。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