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海島學校 重新認識硝煙與生態並存的海洋

金門海岸由於長期的軍事管制及雷區,保留相當原始的生態環境不被破壞。 圖/甘樂文創提供
金門海岸由於長期的軍事管制及雷區,保留相當原始的生態環境不被破壞。 圖/甘樂文創提供

你去過金門嗎?你對金門的印象是否停留在鋼刀及風獅爺呢?

金門不只是一座戰爭之島,更是一座擁有豐富海洋文化底蘊的島嶼。但長達50年的軍事管制,加上遍布海岸地雷區,導致這座島嶼上的人們長期無法親近海洋,近年來由於雷區的清掃及海岸的開放,民眾才開始有機會親近最靠近的陌生海洋。

或許在金門海岸望向對岸的城市繁華有種給人海市蜃樓的錯覺,但這座島嶼卻保留有最豐富的生態及漁業文化,相對之下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硝煙與生態並存的海洋,最熟悉的陌生之海

2022年開始,金門區漁會跨越海峽,協手位於新北三峽的甘樂文創,將原先閒置已久的漁業加工廠,透過空間的改造及策畫「金門海島學校」展覽,打破一般人可能只知道金門除了豐富的閩南與戰地之外,也有豐富的海洋文化之底蘊與特色。

而如何讓這座離海最近,但卻對海洋陌生的在地區民及來訪的遊客,重新認識金門的海洋。打造一所海洋學校可能是突破困境的一個解方,於是「金門海島學校」就這麼誕生了。

金門海島學校坐落於新湖漁港,原先是閒置多年的漁業加工廠。 圖/甘樂文創提供
金門海島學校坐落於新湖漁港,原先是閒置多年的漁業加工廠。 圖/甘樂文創提供

空間活化與再利用,四大展區加港區環境學習

「金門海島學校」坐落於金門東南角的「新湖漁港」,該漁港是金門最大的一個漁業專用港口。海島學校將原先閒置的漁業加工廠,透過策展及視覺的再設計,成為緊貼漁民工作及海洋的教育場域。

過往漁港拍賣魚貨的盛況。 圖/金門區漁會提供
過往漁港拍賣魚貨的盛況。 圖/金門區漁會提供

金門討海日常必修課 — 認識金門傳統漁業文化

第一個展區規劃「浯島漁業密碼」、「靠天過活的經驗語錄漁村俗諺」、「守候海島人的信仰」、「靠海吃海的海島飲食智慧」、「我的漁村老師」、「金門討海歲月時光機」、「金門海洋島旅」等主題內容,以社會課、鄉土課、哲學課、家政課及戶外教學等,課程規劃的概念,透過歷史文獻彙整、數據的蒐集,以及在地漁民的訪談,統整金門漁業的發展趨勢,探究先民累積的智慧,在科技與技術不純熟的年代,如何觀察海象、保存漁獲的技術、如何仰賴天然地形,順應不同漁業的發展。

圖/甘樂文創提供
圖/甘樂文創提供

我的海島時光 — 體驗漁民工作的辛勤

沒有漁民辛勤的捕撈漁獲,何來餐桌上海鮮的美味供我們享用?第二個展區是270度的環形投影,此展區將拍攝漁民一日工作的畫面,透過沉浸式影像呈現眼前,以船長為第一視角,紀錄天還未亮就出海、站在甲板上在海上奮力捕撈、回港上岸整理漁獲、販售等工序,提供觀展者有如身歷其境地感受,跟著漁民一起出海捕魚的體驗。

圖/甘樂文創提供
圖/甘樂文創提供

海島保育所 —探索金門的里山里海的奧秘生態

第三個展區呈現金門豐富且多元的生態資源,經過策展團隊實際走訪,介紹各式不同的環境地貌,以及所孕育出許多種類的在地特色物種。藉由互動式的櫥窗,在圖像的抽換之下,可以清楚地認識不同地貌、各物種在金門群島上所分布的位置。

面對金門地區海洋所面對的問題,如海廢、過度捕撈等危機,如何透過產學間,在民眾、公部門及企業界的力量,共同為綠色養殖、保育放流、生態復育、海廢回收等海洋永續的行動努力。

圖/甘樂文創提供
圖/甘樂文創提供

海島美感圖書室 —打造獨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教育空間

四面環海的金門群島,海洋資源包羅萬象,此展區規劃為親子閱覽室、實作與動教育空間。除了依學齡前、中小學至大專院校等分齡規劃,購置海洋文化與環境教育相關書籍,藏書於閱覽室內,更製作海洋知識的相關教材展示,供民眾互動學習。

也邀請金門在地作家,以兩性不同的觀點,為金門漁港、漁業文化撰寫文章,將文字內容布置於閱覽室空間,增添文化藝術氛圍。

圖/甘樂文創提供
圖/甘樂文創提供

其中常設展覽的動線規劃,更是打破了空間的限制,延伸至整個港區。除了規劃戶外看板作為戶外學習的方式之一外,也設計了結合線上與線下的實境導覽系統,讓參與的民眾打破現實的空間限制,透過實境遊戲的方式,有更豐富的參與體驗與學習。

在港區設置透明的壓克力展版,讓觀者與實際景觀有所對應。 圖/甘樂文創提供
在港區設置透明的壓克力展版,讓觀者與實際景觀有所對應。 圖/甘樂文創提供

訪談與資源彙整,傳統漁業新視角

為了策畫以漁業及海洋為核心的展覽,金門海島學校更是深入金門在地,採集及調查在地傳統的漁業方式,致力保存職人的經驗與習俗,針對石蚵養殖、一支釣、水產養殖、水藻培育、沿岸採集、漁業捕撈等方式進行調查採訪。

同時協助在地職人開發相關體驗、參訪課程,讓更多對於金門漁業及海洋文化有興趣的觀光客及青年,有機會可以深入進行體驗,也促進在地經濟之方展,改善漁民職人之生活。

金門獨有的石蚵養殖,透過參與體驗創造新的感受。 圖/甘樂文創提供
金門獨有的石蚵養殖,透過參與體驗創造新的感受。 圖/甘樂文創提供

跨領域海洋教育,推展海洋知識文化

除了靜態的展覽及查訪外,為了讓這座島嶼上的民眾可以更加認識海洋,金門海島學校開設眾多海洋教育課程,結合金門在地包含水產試驗所、海洋保育站、戶外教育及海洋教育中心資源,設計一系列的體驗課程教案。希望透過體驗及趣味的方式,讓參與的學員可以用輕鬆的方式感受海洋的魅力。

並搭配國中小之相關課程,開設海洋文學寫作、漁業文化體驗、海洋廢棄物藝術創作、食魚永續等相關課程,讓海洋教育可以從在地的教育系統中紮根,使在地的兒童、青少年更了解自己所居住環境的海洋。

認識廢棄漁網的種類,並在重新轉化再利用。 圖/甘樂文創提供
認識廢棄漁網的種類,並在重新轉化再利用。 圖/甘樂文創提供

永續食魚教案推廣,設計一個專屬於金門的永續食魚指南。 圖/甘樂文創提供
永續食魚教案推廣,設計一個專屬於金門的永續食魚指南。 圖/甘樂文創提供

青年技能換宿計畫-海島移居實驗室

深根在地,也期望外來的青年可以激盪出更多的火花出來。「海島移居實驗室」是金門海島學校邀請眾多青年藝術家及工作者,希望透過它們的視角,發掘金門海洋及漁業文化的多元面向。結合策展中豐富的知識與內容,搭配在地職人的深入解說與體驗。以其專業之技能來換宿,並結合里山倡議概念,希望創造人與海洋可以和諧共生。

在換宿的計畫中,有多元背景的青年參與此計畫,生產出了包括編織、木雕、食譜、攝影、單車旅行、教案等豐富的創作,也將於2023年7至8月招募更多的青年一起參與。

青年走訪金門海岸,觀察特有的鱟生態。 圖/甘樂文創提供
青年走訪金門海岸,觀察特有的鱟生態。 圖/甘樂文創提供

海離我們不遠,在海峽的一端重新找到自己

「知道海洋、熟悉海洋,並與海洋永續共存」是金門海島學校的宗旨,想讓更多在這座島嶼上的人們更認識自己身旁的海洋,是海島學校所要努力的目標。生命的發源自海而來,世界的連結也是經海而被串聯,大海離我們不遠,只是我們少花了點時間去接近它。或許安排一趟跨越海峽的島嶼之旅,在海的另一端重新找到自己。


金門海島學校
開放時間:星期五至星期日/ 9:00-16:00(12:00-13:00休息),自由入場
預約參觀:星期一至星期四/ 9:00-16:00(12:00-13:00休息),填表預約
逢國定假日或連續假期照常開館
地址:金門縣金湖區新湖漁港1號(金門漁業文化館)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kmislandschool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塔塔加三山新科技!登山步道裝流量計數器 幫助掌握園區人流、優化管理

塔塔加三山新科技!登山步道裝流量計數器 幫助掌握園區人流、優化管理

百年傳統技藝「剖香腳」再現!現場展演手工製香 希望吸引年輕世代關注

百年傳統技藝「剖香腳」再現!現場展演手工製香 希望吸引年輕世代關注

厲害鼠!非洲巨鼠「掃雷」刷新金氏世界紀錄 3年多嗅出109顆地雷

厲害鼠!非洲巨鼠「掃雷」刷新金氏世界紀錄 3年多嗅出109顆地雷

小琉球要有紅綠燈了!全島第一支交通號誌 民眾看法卻兩極

小琉球要有紅綠燈了!全島第一支交通號誌 民眾看法卻兩極

最新文章

塔塔加三山新科技!登山步道裝流量計數器 幫助掌握園區人流、優化管理

塔塔加三山新科技!登山步道裝流量計數器 幫助掌握園區人流、優化管理

厲害鼠!非洲巨鼠「掃雷」刷新金氏世界紀錄 3年多嗅出109顆地雷

厲害鼠!非洲巨鼠「掃雷」刷新金氏世界紀錄 3年多嗅出109顆地雷

台灣首見「長須鯨」!10.5公尺完整個體 擱淺龜山島北岸

台灣首見「長須鯨」!10.5公尺完整個體 擱淺龜山島北岸

世界首例!台灣發現新屬新種「花蓮臺塘鱧」 淡水魚的重大發現

世界首例!台灣發現新屬新種「花蓮臺塘鱧」 淡水魚的重大發現

連睡覺都要戴口罩?印度空汙難解 就地取材、焚燒生火加劇空汙惡性循環

連睡覺都要戴口罩?印度空汙難解 就地取材、焚燒生火加劇空汙惡性循環

黃喉貂新發現!除了山羌還會獵帝雉 保育員21年首見

黃喉貂新發現!除了山羌還會獵帝雉 保育員21年首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