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溫1.5℃勢在必行?暖化無緩解跡象...聯合國預估5年內超過1.5℃機率達7成

氣候行動

愈來愈多氣候科學家認為,較為理想的1.5度升溫控制目標已無法實現,因為二氧化碳排放量仍持續增加。 圖/Unsplash
愈來愈多氣候科學家認為,較為理想的1.5度升溫控制目標已無法實現,因為二氧化碳排放量仍持續增加。 圖/Unsplash

聯合國28日示警指出,2025至2029年間的全球平均升溫有70%機率將超過國際基準攝氏1.5度。

根據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Organization)發布的年度氣候報告,地球在2023年和2024年經歷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兩年,因此預料地球將繼續處於創紀錄的變暖程度。

閱讀更多:2°C目標已死...科學家宣布:全球暖化無可挽回、巴黎協定不可能實現

世界氣象組織副秘書長巴瑞特(Ko Barrett)說:「我們剛經歷了有紀錄以來最熱的10年。」

「遺憾的是,這份世界氣象組織報告並沒有顯示接下來幾年會有任何緩解的跡象,這意味著我們的經濟、日常生活、生態系統和地球將會受到與日俱增的負面影響。」

法新社報導,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設定的目標,是將全球升溫(和工業化前水準比較)限制在攝氏2度以內,並力求控制在1.5度以內。

愈來愈多氣候科學家認為,較為理想的1.5度升溫控制目標已無法實現,因為二氧化碳排放量仍持續增加。

世界氣象組織最新預測是由英國氣象局(MetOffice)彙整,根據全球多個氣象中心的資料製成。

世界氣象組織預測,2025至2029年間的每一年,全球近地表平均氣溫都將比工業化前平均水平高出攝氏1.2至1.9度。

世界氣象組織指出,2025至2029年平均升溫幅度超過攝氏1.5度的機率為70%。

美努斯大學(University of Maynooth)愛爾蘭氣候分析和研究單位(ICARUS)主任索恩(Peter Thorne)表示:「這與我們即將在2020年代後期或2030年代初期、長期超過攝氏1.5度臨界點的評估完全一致。」

他並表示:「我預期在2至3年內,5年展望中平均升溫幅度超過攝氏1.5度的機率將達到100%。」

世界氣象組織指出,2025至2029年中,至少有一年氣溫超越有紀錄最熱一年2024年的機率為80%。

全球氣溫每增加一小部分度數,都會加劇熱浪、極端降雨、乾旱,以及冰蓋、海冰及冰川融化。然而,今年的氣候也毫無緩解跡象。

中國部分地區上週記錄到逾攝氏40度高溫,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高溫則逼近攝氏52度,巴基斯坦在熱浪強襲後遭遇致命強風襲擊。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氣候學家奧托(Friederike Otto)表示:「我們已經來到危險的暖化程度…澳洲、法國、阿爾及利亞、印度、中國和迦納近來都出現致命洪患,加拿大則是發生野火。」

她說:「2025年還在依賴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簡直是瘋了。」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美國兩大食品巨頭發話!卡夫亨氏、通用磨坊雙雙宣布2年後全面停用人工色素

美國兩大食品巨頭發話!卡夫亨氏、通用磨坊雙雙宣布2年後全面停用人工色素

地球只剩3年「碳預算」...科學家:無論採取什麼行動 暖化都會超過1.5°C

地球只剩3年「碳預算」...科學家:無論採取什麼行動 暖化都會超過1.5°C

好消息!八色鳥再度築巢拚第2胎 宜蘭龍泉公園緊急封閉杜絕干擾

好消息!八色鳥再度築巢拚第2胎 宜蘭龍泉公園緊急封閉杜絕干擾

6/30新規上路:未停讓行人致輕傷罰3萬、致重傷或死亡罰3.6萬

6/30新規上路:未停讓行人致輕傷罰3萬、致重傷或死亡罰3.6萬

最新文章

地球只剩3年「碳預算」...科學家:無論採取什麼行動 暖化都會超過1.5°C

地球只剩3年「碳預算」...科學家:無論採取什麼行動 暖化都會超過1.5°C

土「砷」突長...氣候變遷讓米飯變更毒!無機砷含量暴增 隱形危害超乎想像

土「砷」突長...氣候變遷讓米飯變更毒!無機砷含量暴增 隱形危害超乎想像

巧克力太貴就吃軟糖?氣候變遷推高可可價格 小熊軟糖銷量反逆勢成長14%

巧克力太貴就吃軟糖?氣候變遷推高可可價格 小熊軟糖銷量反逆勢成長14%

全台唯一!中和動物之家屋頂鋪滿太陽能 犬舍隔熱、降溫還能賺飼料錢

全台唯一!中和動物之家屋頂鋪滿太陽能 犬舍隔熱、降溫還能賺飼料錢

冰島出現罕見高溫26°C!全球暖化最前線...格陵蘭冰蓋消融速度也飆升17倍

冰島出現罕見高溫26°C!全球暖化最前線...格陵蘭冰蓋消融速度也飆升17倍

常態高溫...2025年5月有紀錄以來第2熱 僅次於去年

常態高溫...2025年5月有紀錄以來第2熱 僅次於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