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全球熱浪頻繁 巴西未來50年內可能不再宜居

氣候行動

全球氣溫不斷升高,熱浪日益頻繁發生,可能使得巴西的環境危害人類健康,未來50年內變的不適合居住。巴西中西部的大沼澤(Pantanal)生物群系今年6月發生大火,燒毀面積超過41萬1000公頃。 圖/歐新社提供
全球氣溫不斷升高,熱浪日益頻繁發生,可能使得巴西的環境危害人類健康,未來50年內變的不適合居住。巴西中西部的大沼澤(Pantanal)生物群系今年6月發生大火,燒毀面積超過41萬1000公頃。 圖/歐新社提供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一項研究,全球氣溫不斷升高,熱浪日益頻繁發生,可能使得巴西的環境危害人類健康,未來50年內變的不適合居住。

科學家發現人類能夠生存的溫度和濕度組合的最大極限。有研究結果顯示,高溫加高濕致死的門檻比過去的認知明顯低上許多。研究認為,100%濕度下,35°C 是人類在無法充分調節體溫前能忍受的最高溫度,若50%濕度,人類可忍受到46°C高溫,如果濕度是零,可忍受約55°C溫度。

巴西氣象網站O Tempo今天引述NASA的研究報導指出,巴西和中國大陸東部的氣溫可能在2070年達到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水平。而中東波斯灣部分地區、南亞以及非洲和亞洲之間的紅海一帶,可能更早在2050年就不適合人類居住。

NASA指出,根據濕球溫度(wet-bulb temperature)的計算,上述這些地區將不適合人類居住。濕球溫度是一種以濕布包著溫度計末端的球管,顯示物體在水分蒸發時可以降溫多少的測量方式。當環境空氣愈潮濕,愈少水分蒸發,濕球讀數就愈高。

人類和其他溫血動物需要保持體溫合理恆常,每當天氣太熱,多數會藉由喘氣或排汗等不同方式蒸發水分來降溫,如果濕球溫度高於人類體溫,意味著人體無法透過排汗降溫,基本上就無法生存。

例如2022年印度錄得濕球溫度攝氏35度,若相對濕度為50%或75%,則實際溫度分別高達45度或39度,被視為理論上人類所能承受的極限。

NASA研究員芮孟(Colin Raymond)表示,當濕球溫度高於35度,對人類生存會帶來重大危害,因為超過這個溫度,人類就無法排汗降溫進而過熱,造成細胞膨脹、蛋白質變形及器官系統衰竭致死。年長者、合併患者、在戶外工作或生活在沒有空調地區的人,最有可能受到這些情況影響。

氣候變遷和極端天氣讓科學家對未來人類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擔憂。

根據巴西國家氣象研究所(Inmet)的數據,2023年至2024年間巴西已發生12次熱浪,去年1/5時間(65天)錄得極端溫度。

儘管結果不樂觀,NASA表示將繼續利用衛星進行研究,以了解地球上那些區域受極端高溫影響最大,以及如何減少高溫的負面影響。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達成最久紀錄!台灣黑熊「力鹿克」追蹤2年 活動範圍約有10萬個籃球場大

達成最久紀錄!台灣黑熊「力鹿克」追蹤2年 活動範圍約有10萬個籃球場大

最真實的生命課!直播記錄鳳頭蒼鷹育雛生死瞬間 吸引超過2萬人關注

最真實的生命課!直播記錄鳳頭蒼鷹育雛生死瞬間 吸引超過2萬人關注

宇多田光新單曲觸禁忌!歌詞提及「夫妻別姓」引發日本社會論戰

宇多田光新單曲觸禁忌!歌詞提及「夫妻別姓」引發日本社會論戰

氣候危機與荷包兩難?調查:72%紐約人認為環境問題嚴重 但拒付更多成本

氣候危機與荷包兩難?調查:72%紐約人認為環境問題嚴重 但拒付更多成本

最新文章

可可漲不停 氣候變遷讓巧克力產品更多「夾心」?

可可漲不停 氣候變遷讓巧克力產品更多「夾心」?

北歐極地有多熱?2024夏季創下2千年來最熱紀錄 科學家警告:已超出自然範圍

北歐極地有多熱?2024夏季創下2千年來最熱紀錄 科學家警告:已超出自然範圍

暖化衝擊空氣品質!台灣秋冬季PM2.5不良日恐增加3到6天

暖化衝擊空氣品質!台灣秋冬季PM2.5不良日恐增加3到6天

結不出果...越南榴槤結果期遇氣候異常 農民估計產量減3成

結不出果...越南榴槤結果期遇氣候異常 農民估計產量減3成

生態浩劫!全球83.7%珊瑚礁陷白化危機 部分極端區域物種恐全數消失

生態浩劫!全球83.7%珊瑚礁陷白化危機 部分極端區域物種恐全數消失

台灣勞工「烤」驗大!高溫熱傷害病例3年飆增74%、潛在經濟損失至少397億

台灣勞工「烤」驗大!高溫熱傷害病例3年飆增74%、潛在經濟損失至少397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