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污染車輛不歡迎 倫敦成全球最大空污管制區

民眾走上街頭抗議超低碳排放區擴大實施,圖為 2023 年 4 月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的抗議活動。 圖片來源:Steve Eason(CC BY-NC 2.0)
民眾走上街頭抗議超低碳排放區擴大實施,圖為 2023 年 4 月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的抗議活動。 圖片來源:Steve Eason(CC BY-NC 2.0)

英國倫敦「超低碳排放區」(ULEZ)8 月 29 日擴大實施,將城市外圍 500 萬人居住的地區都納入,老舊高污染車進出管制區域每天要支付約新台幣 500 元,成了全球最大空氣品質管制區。不過,這項政策引發大批民眾上街抗議,甚至擴大成政治事件。

污染車進城要付費 倫敦成最大空污管制區

倫敦超低碳排放區政策自 2019 年上路,一開始只先在市中心實施,2021 年擴大實施,2023 年 8 月 29 日再度擴大,全倫敦納入管制。

空污排放過高的車輛進入區域,每天須支付 12.5 英鎊(約台幣 500 元)的費用。2005 年之後生產的汽油車,或是 2015 年 9 月後生產的柴油車可符合超低碳排放標準,免徵污染費。

衛報》報導,倫敦市長薩迪克・汗(Sadiq Khan)強調,清潔的空氣「是權利,而非特權」。

他表示,倫敦每年有 4000 人因空污而過早死亡。2019 年在市中心實施後,主要空氣污染物降低了 50%,因空污相關疾病入院的兒童減少了 1/3。

社會公正?還是向窮人搶錢?

宣布擴大實施政策以來,憤怒的倫敦民眾屢屢走上街頭,高舉廢除 ULEZ 的標語,並在市長頭像的牌上寫著「騙子」。用來抓違規車輛的攝影機也遭破壞。截至 8 月 1 日,已有 164 部攝影機被盜,185 部受損。

住在城市邊緣、開著老舊車輛的民眾,通常也是經濟相對弱勢的族群。他們抗議,這項政策增加了窮人的負擔,是在跟窮人搶錢。

薩迪克・汗則表示,生活在最貧困地區的人,往往面對更嚴重的污染,這項政策其實有助社會公正。他也稱九成車輛均符合排放區標準。

市府表示,已採取多項措施來協助車輛不合格的人,包括改善公共交通並擴大車輛報廢補貼的適用對象,補助金達 2000 英鎊(約新台幣 8 萬 2000 元)。

研究顯示「超低碳排放區」(ULEZ)有助空氣品質,但政策引發不少抗議。 圖片來源:Matt Brown(CC BY 2.0)
研究顯示「超低碳排放區」(ULEZ)有助空氣品質,但政策引發不少抗議。 圖片來源:Matt Brown(CC BY 2.0)

擴大管制成政治事件 恐影響大選

超低碳排放區引發激烈爭辯,甚至變成政治事件。大眾將矛頭指向工黨市長薩迪克・汗。英國預計在明年進行全國大選,工黨民調原本遙遙領先,卻在上個月的一場補選中卻落敗,原因就指向這項政策。

各種錯誤言論瘋傳,倫敦政經學院格蘭瑟姆氣候變遷與環境研究所(Grantham Research Institute o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政策與溝通主任沃德(Bob Ward)特地發文解釋。

他表示,這項政策源自工黨市長提出的低碳排放區(LEZ),保守黨市長強森(Boris Johnson)接任後擴大為「超低碳排放區」(ULEZ),當時也獲得保守黨首相的支持。

他也舉例若干發表在期刊上的研究,研究顯示超低碳排放區管制實施後,倫敦的二氧化氮濃度有顯著下降。

彭博》也報導,倫敦的二氧化氮濃度曾是全世界主要城市中最差的,但在政策實施後有顯著改善。但文章也寫道,這不全是超低碳排放區的功勞,油車污染排放降低與電動車普及都有影響。

《彭博》以「有毒的政治」(Toxic politics)來形容這場爭議。對波哥大、蒙特婁等有意提出空污管制的城市來說,倫敦的成果與經驗均是寶貴的一課。


參考資料

路透(2023年8月29日),London's contentious clean air zone ULEZ extends to entire city

彭博(2023年8月29日),London Is Now the World’s Largest Low-Emissions Zone. Was the Fight Worth It?

倫敦政經學院(2023年8月24日),The truth about London’s Ultra Low Emission Zone

衛報(2023年8月29日),Clean air ‘a right not a privilege’, says London mayor as Ulez is expanded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為:高污染車輛不歡迎 倫敦成全球最大空污管制區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當機器手臂成為藝術家:上銀科技與大可創藝對藝術科技的再定義

當機器手臂成為藝術家:上銀科技與大可創藝對藝術科技的再定義

墾丁想變「台灣奈良」?梅花鹿生態旅遊 有可能成為觀光逆轉的關鍵嗎?

墾丁想變「台灣奈良」?梅花鹿生態旅遊 有可能成為觀光逆轉的關鍵嗎?

單一材質更永續!世博台灣館用「玉米+牡蠣殼」打造環保制服 快乾、排汗還不皺

單一材質更永續!世博台灣館用「玉米+牡蠣殼」打造環保制服 快乾、排汗還不皺

梅花鹿改變墾丁...鹿群啃食幼苗樹皮 造成植物多樣性減少、外來種擴大

梅花鹿改變墾丁...鹿群啃食幼苗樹皮 造成植物多樣性減少、外來種擴大

最新文章

可能會無茶可喝嗎?印度大吉嶺暴雨引發土石流 5%茶園遭重創受損

可能會無茶可喝嗎?印度大吉嶺暴雨引發土石流 5%茶園遭重創受損

如果沒有全球暖化...?今夏歐洲因高溫死亡人數將少2/3、減至8千人

如果沒有全球暖化...?今夏歐洲因高溫死亡人數將少2/3、減至8千人

你的避難包有什麼?華爾街日報採訪台灣人 有人砸30萬打造「戰備糧倉」

你的避難包有什麼?華爾街日報採訪台灣人 有人砸30萬打造「戰備糧倉」

日本熱浪連環爆!今夏全國中暑送醫超過10萬人 9月沖繩高溫也創史上最熱

日本熱浪連環爆!今夏全國中暑送醫超過10萬人 9月沖繩高溫也創史上最熱

高溫如何偷走生產力?當熱浪來襲時 你需要知道什麼是「熱壓力」

高溫如何偷走生產力?當熱浪來襲時 你需要知道什麼是「熱壓力」

首爾示範降溫術:「智慧型大陽傘」隨處可見、「道路瘦身」增加樹蔭

首爾示範降溫術:「智慧型大陽傘」隨處可見、「道路瘦身」增加樹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