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死亡」的不同想像-紐西蘭「地下家具製造商」跳脫傳統殯葬形式經營成華麗「俱樂部」

(圖片擷取:the Coffin Club)
(圖片擷取:the Coffin Club
良好健康與福祉

本文授權轉載自《創新拿鐵》原文標題:這間紐西蘭的「地下家具製造商」如何將冷冰冰的「死 亡」課題經營成華麗「俱樂部」?

創新點:正面看待死亡,親手打造「地下家具」為一生留下精彩印記。

本文三大重點:1. 安寧照顧的護士經歷無數生離死別,決定「自己的棺材自己做」。2. 不只減輕兒女負擔,還有溫暖社群陪伴走過人生最後旅途。3. 和傳統喪葬業者化敵為友,攜手回饋社會。

大家懷念先人之際,也會對死亡產生思索與感嘆。其實,對死亡可以有不同的想像,「棺材俱樂部 」的成員都知道。

「棺材俱樂部 (Kiwi Coffin Club)」於2010年創立於紐西蘭,加入會員可以親手打造自己的棺材。發展至今在紐西蘭已經有15~20個分部,在英國、義大利也有海外分會。很多俱樂部會員還把棺材帶回家,當成書櫃、咖啡桌甚至當床睡。是什麼原因讓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死亡」議題變成受歡迎的俱樂部?一起來看看「棺材俱樂部」的故事!

1. 安寧照顧的護士經歷無數生離死別,決定「自己的棺材自己做」

「棺材俱樂部」的創辦人Katie Williams退休前從事安寧照護,陪伴許多接近人生終點的人們安詳走過餘生,也讓他經歷過無數生離死別的場面。

Kaite Williams  (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Kaite Williams (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退休後,Williams報名參加「第三年齡大學 (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 U3A)」。這是一個推廣終生學習、鼓勵退休人士培養興趣的組織。在一次腦力激盪工作坊中,導師希望學員提出一些大膽的想法,Williams想起過往職業生涯中,參與過許多缺乏個人色彩的葬禮,他突發奇想,說:「我想自己做棺材」。

「我參加過許多葬禮,卻無法從中瞭解他生前最喜歡什麼?為了什麼開心大笑?如何去愛?」我心裡總想著:「我們的人生旅途值得一場精采、個人化的告別。」

或許這個點子太過驚悚,Williams笑著回憶起當下:「現場一片沉默,但工作坊結束後很多人來找我,對自己做棺材很有興趣。」

2010年,雖然一無所有,也不知從何下手,但Williams仍召集附近一些有著木工、建築工技能的鄰居帶著工具加入,在自家的車庫發起「Kiwi Coffin Club」。

每週三早上,俱樂部會員會集合到「總部」裝飾自己未來要住的「豪宅」,每個人的棺材由負責木工的會員完成基本結構,確保尺寸、強度符合規格,再各自由會員接手,完成後續的「裝潢」。

俱樂部的模式看似簡單,但很多人一時無法接受。兩年內相繼失去丈夫和女兒的Jeanette Higgins回憶起第一次參加聚會,站在一堆棺材前,她被嚇壞了,離開幾個月後,才又再回來。

「雖然剛開始我很惶恐,但我發現只要開始動手作,專心把自己的棺木磨亮、上漆的過程中,你漸漸會把『死亡』兩個字拋在一邊。」

2. 不只減輕兒女負擔,還有溫暖社群陪伴走過人生最後旅途

表面上看來,加入棺材俱樂部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省下大筆費用,尤其是紐西蘭的毛利人通常有龐大的家族,一般市售棺材約1700~5000紐幣(約台幣3.3~10萬),而棺材俱樂部會員只需支付約350紐幣(約台幣7千)的成本價,足足省下八成,也滿足長輩們想為孩子減輕負擔的心態。

俱樂部成員Hawira就說:「我的孩子剛成家,也不富有,我不想再增加他們的負擔。」

但Williams卻認為,棺材俱樂部帶給會員的並不只有金錢上的價值,更重要的是讓會員們重新找回活力。「每個人都必須面對死亡」Williams說:「我認為正面看待死亡會讓一個人重新活起來。

棺材俱樂部的成員大多是退休人士,或是近期經歷過喪親之痛的人,剛加入時病懨懨、精神不好,他們往往感到與世隔絕的孤獨,也開始擔憂自己走向人生終點時無人陪伴。

但在為自己打造棺材的過程中,他們的精神狀態明顯變好,主要歸功於俱樂部提供的「社交」功能。每週三的聚會中除了做棺材,也有人會帶自製料理、早茶、下午茶和大家分享,工作室裡放著吵鬧的搖滾樂,彼此的溫暖擁抱與關懷點亮了他們的銀髮人生。

而對於家人還在的會員們而言,俱樂部也給了一個機會,輕鬆地與家人談論原本難以開口的身後事。因此,每週三的聚會中,常常見到會員們帶著家人參與。Williams說:「家人們一起動手裝飾棺木,聊起一生相處的點點滴滴,雖然有歡笑有淚水,卻讓彼此都不再抱著遺憾。」

沒想到,為死亡做準備的過程,反而讓他們過得更好!

3. 和傳統喪葬業者化敵為友,攜手回饋社會

除了打造棺材,俱樂部也為會員們出了本小冊子,教會員如何在沒有聘請顧問的條件下,自己安排整個喪禮流程。如此一來,足足省下九成以上的花費(自行處理花費1千澳幣,約台幣2.1萬;聘請顧問則需花費1萬4千澳幣,約台幣23.5萬)。

因此,有許多新創企業看見喪葬產業「去中間人」的機會,提供線上服務,或以「策展」的精神為當事人客製化葬禮,也提供線上選購棺材的管道。

(圖片擷取:the Coffin Club)
(圖片擷取:the Coffin Club

當Williams的棺材俱樂部越來越有名,當然就引起傳統喪葬業者的注意。他回想有次打電話給業者想購買一些漂亮的棺材把手,但對方一聽到他是棺材俱樂部成員,馬上就把電話掛了。

但Williams不因此感到灰心,反而熱情地持續溝通:棺材俱樂部的初衷並不是想要搶傳統業者的生意。弄明白這點後,這些傳統業者發現他們的客戶也想要多元選擇的棺木,於是反而向棺材俱樂部下客製化棺材的訂單,這些意料之外的收入成為俱樂部永續經營的關鍵;而對棺材俱樂部的會員們,在喪禮規劃上也有了經驗豐富的諮詢對象

(圖片擷取:the Coffin Club)
(圖片擷取:the Coffin Club

另一方面,隨著俱樂部的規模日漸壯大,俱樂部需要更多空間和資金以維持營運。於是他們在2016年申請成為慈善信託基金「Kiwi Coffin Club Charitable Trust Rotorua」,開放社會捐贈,同時間也把聚會地點從原本自家車庫搬到一間房東以低價出租的倉庫,安裝各式專業器材並安排成員受訓,讓所有人都能安心工作。

擴張的同時,俱樂部的成員們也沒忘了回饋社會,除了免費捐贈嬰兒棺材給當地醫院之外,每完成一份客戶訂單,俱樂部還會捐出部分所得給當地的動物保護組織SPCA。眾生平等,除了人的生死重要,動物也一樣重要。

疫情過後的今日,俱樂部成員們雖仍活躍,卻也長了年歲。由於會員們漸漸揮不動槌子,俱樂部也決定不再自行從頭到尾製作棺材,而是將買來的素面半成品依照客戶的心願做些裝飾,為他們精彩的人生留下深刻的註解。


參考資料:

1. These elderly diyers came to peace with death by crafting their own coffins

2. The coffin club elderly new zealanders building their own caskets

3. New zealand coffin club death music spd

4. Coffin club providing alternative for underground

5. Interview vendor uk’s first coffin club

6. Community Coffin Club Makes Their Own Caskets

7. Death as Never Seen before

8. THE UNTOLD TRUTH OF COFFIN CLUBS

9. Kiwi coffin club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7424.png

創新拿鐵

《創新拿鐵》 (Start Up Latte) 由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王文華發起。分析全球的企業創新和新創公司,把他們的做法歸納成個人可應用的「創新能力」、「創業能力」、「職場能力」、「人生能力」。啟發讀者「四」項全能,打造拿鐵般濃郁、香醇的人生。

作者文章

「核融合」成發電趨勢!美國研發便宜又安全的「小型核電廠」

「核融合」成發電趨勢!美國研發便宜又安全的「小型核電廠」

環保建材新時代!英國新創用「蘑菇」建造房子

環保建材新時代!英國新創用「蘑菇」建造房子

對「死亡」的不同想像-紐西蘭「地下家具製造商」跳脫傳統殯葬形式經營成華麗「俱樂部」

對「死亡」的不同想像-紐西蘭「地下家具製造商」跳脫傳統殯葬形式經營成華麗「俱樂部」

ChatGPT也能當律師?AI 除了聊天還幫你擬合約!

ChatGPT也能當律師?AI 除了聊天還幫你擬合約!

最新文章

退休後想跟老朋友一起住?墨西哥推銀髮族合作住宅 舒服養老不孤單!

退休後想跟老朋友一起住?墨西哥推銀髮族合作住宅 舒服養老不孤單!

日本多個地方政府推「育孫假」 鼓勵祖父母領薪帶孫

日本多個地方政府推「育孫假」 鼓勵祖父母領薪帶孫

AI 畫出爺爺奶奶的童年場景 長輩驚喜:想起來了!

AI 畫出爺爺奶奶的童年場景 長輩驚喜:想起來了!

與社會越近 離老化越遠-青年約長輩一起分享「日常和戰爭」

與社會越近 離老化越遠-青年約長輩一起分享「日常和戰爭」

平均65歲的棒球隊-「不老球員」80歲仍為人生揮棒

平均65歲的棒球隊-「不老球員」80歲仍為人生揮棒

法國首座失智村-村裡沒人穿白袍 大家「正常生活」

法國首座失智村-村裡沒人穿白袍 大家「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