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齡基金會」攜手20位女力專家,跨域串聯設計「職家女性」的幸福生態系
女性能在社會上展現優秀素質、活出自我,是ESG時代進步的象徵。然而,面對工作、家庭各種責任,身兼多重角色、竭力追求平衡的妳,是否感到「幸福」?
為了提供女性更多支持力量,驅動社會向前,「永齡基金會」攜手「5% Design Action」、「串門子」兩大社會設計平台,舉辦「2023永齡女力之職家女性的幸福生態系專家工作坊」,集結超過20位深耕女力議題的專家,共同探討台灣社會二度就業女性的關鍵需求。「永齡基金會」執行長郭曉玲表示,「媽媽是社會上重要的力量,但社會必須給女性更多資源,期盼能聚集大家的力量,一起為台灣女性設計更多創新機會與解決方案。」
性別平等社會中,為何女性承受的壓力更大?「5% Design Action」創辦人楊振甫於工作坊中提出台灣「職家女性」目前所面臨的人生關卡,包括:「30歲後女性為了婚育和照顧而離開職場」、「疫情後,女性無酬照顧加劇」、「工作家庭兩頭燒,身心焦慮狀況提高」、「10個未就業婦女中,有4個都是為了照顧家人」、「職場騷擾的受害者,8成以上都是女性」……。儘管台灣性別平等表現居亞洲之冠,過去10年女性的教育、就業、薪資水平都持續提升,縮減性別差距,但女性的潛在需求與缺口,仍有待社會資源來「接住」。
在工作坊中,各界專家針對女性「經濟與就業」、「家庭與身心支持」兩大構面討論熱烈,以台灣現況為基礎,參考國際案例,一路爬梳到服務研發、策略設計,集思廣益為台灣女性開闢更寬廣的天空。
定焦職場幸福願景,解決「照顧」問題是關鍵在「經濟與就業」方面,專家們共同定焦女性的幸福願景是:「職場不中斷」、「工作再設計」、「建立社會共照系統」。女性扮演多元型角色,要兼顧工作與家庭,需要社會友善政策的支持,企業雇主若能提供彈性工時,如:專案代管、專案執行,便能讓「職家女性」無須中斷職涯,也解決二度就業的難題。此外,家庭「共親職」的觀念也必須更完整,性別平權教育要突破城鄉差距、傳統觀念窠臼,實際的深入每一個家庭,才能提供女性足夠的情感支持。
此外,台灣社會有個現象,就是當父母年邁,需要照護時,未婚的大齡女子經常必須扛起照顧父母的責任,許多女性因此犧牲職涯發展,長年被困在家庭照護中。專家認為,「科技介入、建立資源網路」是台灣社會可行的方向。「一對一照顧,資源受到侷限;社區共同照顧,大家都能有喘息空間。」透過網路建構小型社區互助系統,可以達到社區共照的功能,解決高齡社會的長照問題,也讓許多女性可以卸下照顧責任,重新拿回人生選擇權。
幼兒托育「零待機」,「非典型家庭」也有可能成為解方至於「職家媽媽」最煩惱的托育問題,台灣目前公共托育資源仍不足,造成新生寶寶必須排隊等名額,或是家長別無選擇,只能花更多錢送私托。專家以歐洲、日本為例,提出幼兒托育「零待機」行動方案,認為解決托育問題,需要由國家主動盤點需求,提早建立等待名單並預備好人力供給,才能讓無家庭後援的女性,不用因生育中斷職涯。而瑞典國家政策支持,配偶共享480天育兒假,直到小孩8歲前都可以請休,也讓瑞典30歲以上女性勞動參與率升高了10%。
而在「家庭與身心支持」方面,專家認為台灣的孕產教育仍有待改善,建議設計「新版媽媽手冊」,以溫柔、鼓勵的字詞,減輕準媽媽孕期中的焦慮和擔憂,同時也要加強男性的孕產知識,打造伴侶成為「神隊友」。
隨著近年社會走向多元家庭型態,專家也呼籲在設計各式社會解方時,必須把不同的家庭樣貌一併考量。「這些非典型家庭在各式討論中往往不會被觸及,在現代社會中,非典型家庭已不是『問題』,但有可能是女性釋放壓力、找到自身平衡點的『解方』。」
12.22「永齡女力論壇」,凝聚幸福女力生態系「永齡基金會」執行長郭曉玲表示:「台灣不缺願意付出的女性,現代女性也比從前多了很多機會,大家的選擇都不一樣,但是,我們是否因此而感到更幸福?尤其是如何替二度就業婦女創造更多的幸福感。」
永齡基金會串聯跨域資源,集結眾力互相堆疊、接棒,期盼能為「職家女性」拆掉各式「隱形圍牆」和「玻璃天花板」,幫助女性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女力」。繼「幸福女力設計行動專家工作坊」後,永齡基金會將於12月22日舉辦「永齡女力論壇」,以Healthcare身心健康、Empowerment培力增能、Redefinition重新定位3大面向,凝聚更多元、完整的女力生態系,為台灣女性打造更幸福的職場和家庭。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