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語言會迷路3/偏鄉與文化可以不一樣 任何人都能是解方
![擔任五峰國小賽夏族語老師的風薇萍,鼓勵歌謠班的學生們「這麼多用族語唱歌的隊伍,只有一隊唱賽夏語,你們要很驕傲,你們唱的是大家都不會的語言!」。 圖/王品翔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2/08/18/0/18392918.jpg&x=0&y=0&sw=0&sh=0&exp=3600&w=832&w=948)
前言:2022年,是聯合國宣布「國際原住民語言十年全球行動計劃」第1年。據統計,全世界目前多達2000種「瀕危語言」,包括以台灣以「矮靈祭」聞名的賽夏族;有國際學者預言,在本世紀結束時,將有1500種語言完全絕跡,語言比許多人想像的還要脆弱,「原來,語言會迷路」。
在聯合國倡議搶救原住民語言的第1年,當各國仍在摸索時,台灣一家以基礎建設、關鍵原材料為本業的企業,又是為什麼成為率先起跑的引路人?
「在多元文化的議題上,大家都不是局外人。」一直以來深耕弱勢關懷與孩童教育領域的華新麗華,攜手由退休員工志願組成的千手兒少協會,一同關注原住民賽夏族語的保存,讓原住民課題有不一樣的面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4「優質教育」、SDGs11「永續城鄉」也能完美落地。
原來,語言可以找到回家的路。
走出教室的學習 文化傳承不再枯燥乏味
「轟隆隆!轟隆隆!」一台國產老摩托車,緩緩駛進五峰國小,劃破即將下課的寧靜,作為學校特別邀請、擔任「一日民俗課程導師」的賽夏族耆老,詹應生匆匆停好車,手拿豬肉串、米酒,與學生們一起面對東方向矮靈祈福,為等一下登場的祖靈祭課程拉起序幕。
從男生、女生互相分工,到採摘芭蕉葉、食材籌備清洗,雖然與賽夏族耆老第一次見面,學生們表情沒有害怯,反而爭相舉手參與,文化傳承也不再枯燥乏味。
五峰國小教務主任夏莉娟觀察,現在20至50歲的賽夏族人,普遍不太會講賽夏語,有將近20年的斷層,但隨著數位科技及文化考究,建置族語資料庫,新生代的賽夏族小朋友,也擁有更多資源,把族語找回來。
「族語跟文化,其實密不可分!」夏莉娟指出,族語、文化應該齊頭並進,透過教育的方式,在學生心中埋下文化傳承的種子,或許某天他們意識到自己的根,願意回到部落的時候,賽夏族也就沒有斷層了。
事實上,除了歌謠班、民俗課程,近年五峰國小開始不同嘗試,讓歌謠班的學生們,走進錄音間、錄製紀念專輯,並一起走出教室販售,籌措未來的教學經費,也給學生更多的自信與鼓勵。
●牽起偏鄉教育的溫度 探索多元文化的深度
「當聽到五峰國小的老師說,賽夏族非常非常的特別,有瀕臨危機,但卻苦於經費跟人力,這件事一直放在我們心上,幸運的是,華新麗華就進來了!」
一群從華新麗華退休的員工們,原本僅是單純展開樂齡生活,相約爬山健行、行經鄉間小徑,卻意外看見偏鄉教育的輪廓與難題,決定成立千手兒少協會,當初「想做公益好事」的初心,也預約了賽夏族傳統文化、華新麗華的緣分。
「當時校長問說,你們可以帶來溫暖嗎?」千手兒少協會理事長陳邦雄、秘書長黃正華回憶,在協會草創初期,實際走進偏鄉小學,單親家庭、隔代教養、資源不足,許多問題無法一時半刻解決,先從「陪伴關懷」、「培養自信」著手,而在五峰國小的畢業紀念冊贊助計劃,一做就超過7年。
希望每一本畢冊裡,都有小學最難忘回憶,卻發現許多偏鄉孩子不善表達,協會志工透過慢慢的引導、傾聽,陪著孩子一起回憶「好故事」,造就一屆又一屆獨一無二的畢冊,也為建立孩子擁有「懂得付出、才有收穫」觀念。
在過程中,發現五峰國小的獨特賽夏族文化,期待不同以往的歌聲,被外界聽到;而今,一所部落小學、一個公益協會、一家永續企業、一份溫暖理念,催生「賽夏族歌謠傳承紀錄」,喚醒社會對於賽夏族文化的關注與了解。
●「點亮台灣的角落」 創造各種無限可能
相信一個進步的社會,需要各面向都能均衡提升,其中,每一位孩子的潛力,都是進步未來的競爭力,關懷偏鄉與孩童的教育品質與機會,成為華新麗華不間斷的「社會共好」旅途。
為期10年的「點亮台灣的角落」計畫,足跡踏遍台灣北中南東,從開設才藝課程,到協助師資與設備,讓孩子的學習與自信,不再侷限課本與教室,「釋放孩子的熱情與天賦,創造各種無限可能」。
簡單堅定的動機,開啟多元文化的契機,「如果偏鄉教育有許多難題,我們就踏出更多嘗試!」相較於以往的部落學校資助,華新麗華思考得更長遠,除了挹注資源,透過影像方式,紀錄賽夏族孩子的稚氣、賽夏族文化的神秘,更進一步展現台灣多元文化的生命力。
●用永續和世界做朋友 從了解多元文化開始
全球暖化、飢餓貧窮、性別平等、兒童權利等問題,正在影響全世界。聯合國於2015年宣布「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期盼從政府、企業到個人,共同參與實踐永續目標,而多元文化的精神,也是團結合作的基礎。
2022年,是聯合國宣布「國際原住民語言十年全球行動計劃」第1年,華新麗華用SDGs4「優質教育」、SDGs11「永續城鄉」行動,盼為迷路的語言,找到回家的路;或許不久將來,將有更多企業與個人,會為語言「挺身而出」,瀕危的語言,也將不再瀕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