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起。行動】One-Forty撐移工,一起補好防疫網

「One-Forty」創辦人陳凱翔。
 圖/One-Forty提供
「One-Forty」創辦人陳凱翔。 圖/One-Forty提供

編按:五月中旬,頂著力抗新冠病毒全球資優生光環的台灣,短短幾天,疫情瞬間爆發。大量湧入的病患,等待釐清的疑似病患不斷出現。狂雨般的疫情,中斷了台灣社會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也使得許多本就弱勢的族群雪上加霜,陷入困頓。平常關注在移工、弱勢、社福、教育、街友的社創團隊,在艱難的時候更未止步,在第一時刻迅速補位行動,做最好的協力者。

為此,在全台灣「疫」情再「起」的嚴峻時刻,《倡議+》邀請One-Forty、小紅帽協會、台灣計程車協會等團隊,他們將以第一人稱口述,分享疫情的即刻行動,更透過他們第一線的直擊,提醒大眾不該忘的事,一起行動。

其實這一次做的行動「One-Forty CARE」完全不在計畫之中,我是見到疫情轉趨嚴重、大家都在討論遠距辦公時,緊急開了會議,討論我們能為移工做什麼。

由於在疫情中,移工無法獲得即時、有效的資訊,立即創建ChatBot聊天機器人,針對越南、菲律賓、印尼及泰國的移工,每天翻譯政府的防疫資訊或轉貼已翻譯好的內容到群組,讓移工們能迅速掌握疫情發展。群組上線至今不到一個月,就有2萬多名移工加入。

另外,我們也製作台灣社交距離APP(iso載點android載點)的圖文教學,解釋每一個按鈕的功用、通知的意思,打破介面只有中文的障礙,目前增加近3萬名移工下載APP。

更棒的是,這項行動受到政府關注,我們現在正開始協助APP開發者翻譯東南亞語言,新版本將在近期上線,到時APP會自動偵測手機設定,轉換至下載者慣用語言。

「One-Forty CARE」系統讓移工取得第一手防疫資訊。  圖/One-Forty提供
「One-Forty CARE」系統讓移工取得第一手防疫資訊。 圖/One-Forty提供

會想做這些事情,主要是看到台灣人與移工的對立。有些人認為移工是防疫破口,但疫情當前不分種族,所以我們期望透過行動讓雙方產生連結,一方面是每天向移工提供母語防疫資訊,一方面向台灣人倡議,防疫面前每個人都是一樣,應該減少刻板印象,串成防護網。

疫情是一個把大家串在一起的好時間點,只有不分你我、把彼此看做好隊友才能共同防疫。雖然疫情非常嚴重,但在危機底下才能看見我們希望的美好時刻,One-Forty能受到這麼多台灣人和移工關注,就證明了這一點。

One-Forty的創辦初衷「破除對立」

這次疫情的對立,讓我回想6年半前創辦One-Forty的初衷。

我從大學時期就很喜歡當背包客自助旅行,加上東南亞物價又相對便宜,足跡踏遍菲律賓、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每次旅行都受當地人的幫助,也感受到樂觀好客的個性,知道我是外國人熱情地幫我指路、畫地圖或協助搭車。

「One-Forty」創辦語言課程,至今為上千位移工上課。  圖/One-Forty提供
「One-Forty」創辦語言課程,至今為上千位移工上課。 圖/One-Forty提供

我後來也到菲律賓的巴克羅(Bacolod) 上語言學校,看著許多大學畢業的語言老師,說起未來要到台灣工作,儘管只能做家庭看護或工廠技術員等勞力工作,但為了家庭經濟和兄弟姊妹,只得放下知識分子的身分,這點帶給我很大的衝擊。

等到大學畢業之後,我不斷思索理想工作的樣貌,雖然想當非營利組織工作者,可是該投入哪些領域和議題一直都很模糊,不知道有哪些是我想做且非我不可,這時當年的旅行經歷就讓我和移工連結。

於是我開始在每個周末到台北車站和印尼移工們聊天;到中山北路的小菲律賓區,和移工們一起到天主教堂做禮拜,結束後吃菲律賓烤雞;搭火車到桃園和中壢後火車站的小吃店,品嘗外籍配偶料理手藝,認識越南和泰國移工。

One-Forty盼讓每一名移工在台灣的旅程都充滿意義。  圖/One-Forty提供
One-Forty盼讓每一名移工在台灣的旅程都充滿意義。 圖/One-Forty提供

在和移工們的交往過程中,我聽了很多的人生故事,為什麼要來台灣、來台灣的目標、未來有什麼夢想等,慢慢地與他們有了生命上的共鳴和連結。

可是當我把這些事情告訴身邊的人,卻得到許多刻板印象。有些人說移工很危險、很髒,怎麼會和打架喝酒的人混在一起,新聞報導中也是負面角度。

為了化解這麼大的對立,我創辦專注在教育計劃的One-Forty,包含語言、文化適應、技能培養等目標,要讓每一名移工在台灣的旅程都充滿意義,至今也有上千位移工來學習。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塔塔加三山新科技!登山步道裝流量計數器 幫助掌握園區人流、優化管理

塔塔加三山新科技!登山步道裝流量計數器 幫助掌握園區人流、優化管理

百年傳統技藝「剖香腳」再現!現場展演手工製香 希望吸引年輕世代關注

百年傳統技藝「剖香腳」再現!現場展演手工製香 希望吸引年輕世代關注

厲害鼠!非洲巨鼠「掃雷」刷新金氏世界紀錄 3年多嗅出109顆地雷

厲害鼠!非洲巨鼠「掃雷」刷新金氏世界紀錄 3年多嗅出109顆地雷

小琉球要有紅綠燈了!全島第一支交通號誌 民眾看法卻兩極

小琉球要有紅綠燈了!全島第一支交通號誌 民眾看法卻兩極

最新文章

氣候變遷的無聲受害者—乾旱與飢餓夾擊,那些被標價出售的童年

氣候變遷的無聲受害者—乾旱與飢餓夾擊,那些被標價出售的童年

年輕街友有家歸不得、困在心裡的牢籠 這個「社會」憑什麼淘汰他們?

年輕街友有家歸不得、困在心裡的牢籠 這個「社會」憑什麼淘汰他們?

發生社會悲劇,是社工的責任嗎?撕下標籤,社工也是人。

發生社會悲劇,是社工的責任嗎?撕下標籤,社工也是人。

台灣戒護比遠超美日韓...監獄超收危機 夜班管理員1人要管300人

台灣戒護比遠超美日韓...監獄超收危機 夜班管理員1人要管300人

監獄超收已成常態...2坪監舍擠10人 吃藥才睡得著

監獄超收已成常態...2坪監舍擠10人 吃藥才睡得著

在失衡的世界中,我們一起仰望—烏俄戰爭3週年,當地日常生活成了這樣

在失衡的世界中,我們一起仰望—烏俄戰爭3週年,當地日常生活成了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