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基金會/1位病童,牽起兒少NGO的無國界愛心

1998藝人陳淑麗(中)擔任至善愛心大使到越南把阿福帶到台灣動手術。 圖/至善基金會提供
1998藝人陳淑麗(中)擔任至善愛心大使到越南把阿福帶到台灣動手術。 圖/至善基金會提供

23年前,越南畸形兒「阿福」跨海來台灣動手術,觸動台灣民間的愛,短時間內湧入上千萬捐款,這一份無國界的愛細水長流到現在,累積有超過一萬名台灣人透過至善基金會,曾捐款或仍在捐款幫助越南中部的弱勢孩童,或許,您也是其中一位呢! 

2021年初,至善越南工作站傳來阿福去世的消息,第一時間,我感傷又感嘆,他短短二十餘載的生命,一輩子只能躺在床上,看不見卻聽得見,默默地用他殘破的身體造福了成千上萬的中越貧童,真是個小菩薩呀!

20年前從越南來的阿福 促成至善

我是一個醫師,20多年前,透過內人接觸到至善。從幫忙發傳單、湊熱鬧的志工,在1998年因緣際會促成阿福跨海來台灣林口長庚動顱顏矯治手術。從此,我成為至善的醫療顧問,看著阿福長大。

因為來台灣手術,小阿福活下來了,但眼睛仍舊看不見。返回越南後,我和至善同仁仍不放棄尋求醫治阿福的任何機會,甚至帶著他遠赴胡志明的醫院照X光,復健師也固定到阿福家中為他復健。

直到四歲,經台、越兩地的醫師評估,阿福此生都必須臥床仰賴媽媽照顧,至善便把阿福的照顧專注在他的營養補充,並協助減輕家中經濟負擔,幫阿福家裡買了房子,幫助阿福姊姊去上學,讓阿福的父母無後顧之憂照顧他。

袁立德(左)大約2003年探訪阿福,每到越南出差,他一定抽空去看阿福及其家人。 圖/至善基金會提供
袁立德(左)大約2003年探訪阿福,每到越南出差,他一定抽空去看阿福及其家人。 圖/至善基金會提供

前進越南 關注當地兒少發展

阿福可說是至善的緣起,因他而匯聚的善款,讓至善從此展開在越南中部的援助與發展計畫,是台灣第一個,也是至今唯一一個在中越地區專注兒少發展且持續20多年服務的非營利組織。

其中,至善在2000年正式開展「越南醫療矯治計畫」,這個計畫最特別又可貴之處在於:透過和越南當地醫院的合作,從醫師下鄉為孩子篩選、評估,到孩子到醫院動手術,以及後續的復健和追蹤,每個環節,都由越南當地人執行,包含至善越南工作站能夠聽說讀寫中越文的當地同仁。

簡言之,就是「醫療在地化」,讓病童與家人在熟悉的環境、語言及文化之中,獲得醫護長期的關懷。這個服務模式讓計畫可以持續不中斷,至善扮演的角色就是溝通與連結資源的橋梁。

至善越南醫療矯治計畫安排醫生下鄉,家長帶著孩子去給醫生檢查。
至善越南醫療矯治計畫安排醫生下鄉,家長帶著孩子去給醫生檢查。

幾分鐘看診 心理關懷更勝藥物

身為醫師,我也曾赴國外義診,但短暫的幾分鐘看一個病患,有時候連話都說不上,還得靠翻譯。記得有次海外義診即將結束,一個病患急忙跑來,指著他的嘴巴,原來他牙痛,那個時候已是傍晚,牙科的治療椅都收了。

看著病人焦急的模樣,我這外行請他張嘴讓我看一眼:是一顆搖搖欲墜的門牙!病人可能只是怕痛,我戴上手套,徒手一扯就把門牙給拔下來了!(希望牙科的同事不要笑我越俎代庖!)沒想到他竟然十分感謝。咧開嘴笑,說聲再見就走了。

牙科的朋友們去義診,還能提供一些即時的協助,但作為一個家庭醫師的我,能給他們什麼呢?心理上的關懷有時候可能更勝於實質醫藥,但是這件事又不是短時間能做到的。

阿福道別遠行 台灣有愛

20多年,因為台灣民間的愛,有超過3,000名越南的孩童獲得免費的矯治手術,免除貧病交迫,這是至善的初衷。至善並不是一個醫療見長的組織,甚至可說是醫療的「門外漢」,但卻努力讓醫療計畫持續20多年,非常難能可貴。

阿福永遠遠行了,卻留下一畝福田,有幸、有緣、有台灣社會的支持,我們會繼續好好澆灌,讓愛不斷。

延伸閱讀

>>露德協會/因一次邀請,陪伴愛滋病友走了25年

>>不再被側目!妥瑞兒戴「減音口罩」,嗝嗝變小聲了

>>6天湧上億善款 神父悸動:這是我一生留台的原因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人熊衝突何解?當黑熊族群漸擴張...驅趕、獵殺的界線在哪?

人熊衝突何解?當黑熊族群漸擴張...驅趕、獵殺的界線在哪?

吸菸不只傷身 還耗資源!全球每年製菸要用220億噸水資源、排8000萬噸CO₂

吸菸不只傷身 還耗資源!全球每年製菸要用220億噸水資源、排8000萬噸CO₂

【專欄投稿】搶救氣候大作戰!投資「氣候解決方案」有助推進淨零腳步?

【專欄投稿】搶救氣候大作戰!投資「氣候解決方案」有助推進淨零腳步?

解除海洋禁令...川普下令開放太平洋脆弱生態保護區 部分船隻可進行商業捕魚

解除海洋禁令...川普下令開放太平洋脆弱生態保護區 部分船隻可進行商業捕魚

最新文章

體驗拾荒者勞動日常!「拾習生計畫」實作撿回收 翻轉刻板印象、汙名化

體驗拾荒者勞動日常!「拾習生計畫」實作撿回收 翻轉刻板印象、汙名化

拾荒者處理全台近1成回收量...付出卻遠高於收入 陷入又老又窮困境

拾荒者處理全台近1成回收量...付出卻遠高於收入 陷入又老又窮困境

能源弱勢壓力好大...尤其是夏季電價期間 56.9%家庭能源支出占收入超10%

能源弱勢壓力好大...尤其是夏季電價期間 56.9%家庭能源支出占收入超10%

氣候變遷的無聲受害者—乾旱與飢餓夾擊,那些被標價出售的童年

氣候變遷的無聲受害者—乾旱與飢餓夾擊,那些被標價出售的童年

年輕街友有家歸不得、困在心裡的牢籠 這個「社會」憑什麼淘汰他們?

年輕街友有家歸不得、困在心裡的牢籠 這個「社會」憑什麼淘汰他們?

發生社會悲劇,是社工的責任嗎?撕下標籤,社工也是人。

發生社會悲劇,是社工的責任嗎?撕下標籤,社工也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