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轉機?-NPO大調查:疫情下的公益變遷

2020 NPOst年會探討疫情下台灣的公益變遷 圖/npost提供
2020 NPOst年會探討疫情下台灣的公益變遷 圖/npost提供
無貧窮

2020上半年,台灣最大的公益議題新媒體 NPOst 公益交流站發起《NPO大調查:COVID-19對NPO的衝擊與影響》,發現有64.8%的非營利組織出現捐款下降、49.1%必須面對被迫改變運作形態,從財源緊縮到營運困難等,面對疫情影響,許多社福組織面臨轉型危機,也間接影響了社會安全網的穩定。

在發現公益組織的困境後,NPOst以「疫情下,臺灣的公益變遷」舉辦第七屆論壇,邀請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整備官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英國創新之父」周若剛教授等重量級嘉賓,針對公益變遷、社會創新、數位應用與管制等轉型相關議題深入討論。

疫情後公益變遷,數位成熱點

自口罩實名制應用到敦睦艦隊官兵染疫廣發21萬人簡訊引起隱私權討論的種種事件,為了防疫,許多民眾對政府在疫情中的資料運用有較大寬容,卻也時有民眾對過程中的隱私外洩問題有所疑慮,公利與隱私的界線該畫在什麼地方?

唐鳳認為許多不安來自於對管制的技術應用與概念的不理解,說清楚,迷思就不迷了,疫情期間因社會需求而在數位方面產生的大量經驗與溝通,是台灣重要的轉型養份,公益界也不例外。

防疫關鍵人物衛福部疾管署羅一鈞副署長,則首次從數位公民的觀點一談疫情始末;素有「英國社會創新之父」美稱的周若剛教授研究集體智能,談疫情後的世界常態,公益如何在疫情後善用數位科技解決各種新問題。

疫情中,NPost也與滙豐(台灣)商業銀行合作,以「Future Skills」為主題,推動「NPOwer 公益行動家」公益創新徵選計畫,共有6家組織於年會中發表,包含「紅鼻子醫生」、「同志諮詢熱線」、「街遊(芒草心慈善協會)」、「臺灣民主青年協會」、以「展臂閱讀協會」以及食物分享地圖「易福 eFoood」。

儘管疫情迄今仍在全球肆虐,NPOst表示在調查中,亦發現有56.4%團體認為疫情同時帶來正面影響,因此特別反其道而行,以「最後都要變成好事」作為主題,邀集大家來「想辦法」。 NPOst最後表示,善用危機才是面對危機最好的方式,創新、開放、善用數位,雖為老生常談、卻絕不過時。

延伸閱讀

>>疫情衝擊NPO,社福團體苦撐:「志工在哪裡?」

>>新冠疫情肆虐! 投身公益的「社企」也成重災區

>>蓋茲基金會守門員報告-受疫情衝擊,SDGs全倒退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不數人頭的地方發展學 小鎮智能靠區塊鏈把脈痛點

不數人頭的地方發展學 小鎮智能靠區塊鏈把脈痛點

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美國創新中心年度創新論壇

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美國創新中心年度創新論壇

地球解方年會即將展開! 召集人楊振甫:「永續下階段挑戰:突破創新,加速行動」

地球解方年會即將展開! 召集人楊振甫:「永續下階段挑戰:突破創新,加速行動」

秘境古道探訪、多族歷史文化、故事人文體驗   永續旅遊潛力景點:花蓮磯崎

秘境古道探訪、多族歷史文化、故事人文體驗 永續旅遊潛力景點:花蓮磯崎

最新文章

國土管理預算也被刪!國土署發聲:將影響弱勢租屋、社宅計畫

國土管理預算也被刪!國土署發聲:將影響弱勢租屋、社宅計畫

身心障礙者失業率7.1%...就業機會仍不平等

身心障礙者失業率7.1%...就業機會仍不平等

懷孕移工困境:育嬰政策缺口、照顧難題重重

懷孕移工困境:育嬰政策缺口、照顧難題重重

懷孕是原罪?移工在台生育 高達78%會被解僱返國

懷孕是原罪?移工在台生育 高達78%會被解僱返國

1天1000元換來的明天...弱勢少年為家計奔波 卻難逃交通困境、貧窮循環

1天1000元換來的明天...弱勢少年為家計奔波 卻難逃交通困境、貧窮循環

從不一樣的「加油」迎接2025!媒體倡議到行動落地  支持DEI最美加油站

從不一樣的「加油」迎接2025!媒體倡議到行動落地 支持DEI最美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