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背後的新聲4/換上沒有顏色的濾鏡 一起具象沒有成見的未來
前言:2023年台灣「新住民二代」學生,將近30萬人、佔全體學生7.1%,他們與台灣的孩子一樣,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相較於父母輩遭遇社會壓抑氛圍、生活經濟壓力,他們更多了身份認同與能力追趕的為難;源自於一堂影像課程,那是「鏡頭背後的新聲」。
台灣的新住民、新住民二代的人數,已經超過100萬人,也是支撐這座島嶼、豐富多元族群文化的力量。
以基礎建設、關鍵原材料為本業的國際企業 - 華新麗華,從2016年起推動「點亮台灣的角落」計畫,透過教育提升及弱勢照顧,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角落、啟發更多社會議題能被看見。
「一個進步的社會,需要各個面向都能均衡提升。」在2023年,華新麗華攜手由華新退休員工志願組成的千手兒少協會,陪伴雙溪高中的「新住民影像培力課程」,透過資源支持、媒體報導、影像紀錄,讓外界重新認識不一樣的新住民課題及新二代樣貌。
新移民的現象,不侷限在台灣這座島嶼,歐美國家皆有移民政策,延伸的衝突及矛盾,也讓多元文化的課題更加迫切;從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4項「優質教育」、第10項「減少不平等」開始,一起具象沒有成見的未來。
一起從新二代的視角
參與轉變及成長的精彩時刻
台灣跨國婚姻已超過30年,在2003年左右達到高峰,當時孕育誕下的新二代孩子,如今準備上大學或已經上大學;根據教育部的111學年統計顯示,大專院校的新二代學生數量,約8.9萬人創新高,比106學年大幅增加6.4萬人、成長近3倍。
這些新二代與一般孩子一樣,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他們努力學習新知、也正面臨升學關卡,同時又多了許多隱形挑戰,相較於父母輩遭遇社會壓抑氛圍、生活經濟壓力,他們更多了身份認同與能力追趕的為難。
「透過教育的賦能及啟發,讓每個孩子都擁有機會,享受展現自己的喜悅。」華新麗華長期關注教育提升及弱勢照顧,當發現雙溪高中開辦「新住民影像培力課程」的初衷和需求,透過挹注公益資源,協助課程推展順利,為新二代建立探索自己的舞台。
2023年,該課程的最新影片《林家小院》,憑藉著細膩敘事及真實故事,獲得眾多獎項肯定;華新麗華期許公益行動的課程支持,幫助更多新二代的孩子們,培養專業興趣、更加認識自己、創造未來潛力,並透過影像紀錄,讓社會大眾跟著新二代的視角,一起參與課程中的轉變與成長,加深多元文化議題的同理。
用社會參與的豐富經驗
加速台灣包容與理解的最佳解方
深化社會影響、落實弱勢照顧一直是華新麗華持續關注的面向,重視外界鮮少關注的新二代議題,源自於華新麗華長期在社會參與的積累。為期10年的「點亮台灣的角落」計畫,足跡已遍布台灣北中南東,在教育提升方面,華新麗華長期贊助5所偏鄉學校,包括花蓮化仁國中、宜蘭大同國小、新竹光武國中、屏東泰武國小、屏東高士國小,協助開設具特色體育之音樂等才藝課程及完善師資環境、設備。
華新麗華長期關懷孩童生活與教育,除定期贊助兒童福利機構、家扶中心、慈善基金會、學童課輔計畫之外,同時也與國語日報共同合作,深耕偏鄉學校及臺灣廠區所在地縣市國中小學讀報教育,提升學生閱讀、寫作、時事認知,擴展孩子視野,打開對世界及閱讀的興趣,將影響力從廠區鄰里向外持續擴展,減少城鄉教育差距。
近年,華新麗華持續發掘「教育的可能性」,2021年幫助新竹五峰國小的賽夏族語言傳承,2023年支持新北雙溪高中的新住民影像培力,讓「教育提升」及「多元文化」能夠緊密結合,為台灣的永續發展努力邁進。
讓學校為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們,提供平等且多元的交流平台,華新麗華相信,教育的影響是長期且深遠,用持續不間斷的教育提升,促動改變社會的影響力,「加速文化之間的包容與理解,教育可以是最佳路徑」。
換上沒有顏色的濾鏡
一起具象沒有成見的未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2001年通過《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期許凝聚全球共識,在文化交流上抱持開放與包容;2015年聯合國宣布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更將「減少不平等」納入其中,確保機會平等和消除歧視。
時至今日,包含台灣在內的世界各地,偏見與不平等依然存在,但就像美國傑出紀實攝影家多羅西亞·蘭格(Dorothea Lange)說的,「照相機是一個教具,教導人們在沒有相機時,如何看世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台照相機,當開始換上沒有顏色的濾鏡時,按下快門,就能具象沒有成見的未來。
閱讀完整數位專題:https://udn.com/upf/ubrand/2024_data/newimmigrants/#ChartComponent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