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投稿】台灣高齡社會仰賴外勞的照護制度,還能走多久?
民國83年410教改大遊行提出「廣設高中大學」訴求,讓人人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為回應此訴求,教育部86年開放私人興學及專科升格技術學院、科大等,但當時政策推動時卻沒有將未來少子化因素綜合考量進去,致使出現政策盲點、種下高教惡果,如今私校退場爭議多、私校為開發生源導致亂象頻傳,年青人學子躺著考,也有大學可以讀,個人與社會持續為此付出昂貴的學習成本。只作單一思考,沒有納入影響深遠的關鍵因子,造成後續要花更大資源收拾殘局的案例所在多有,放寬外勞這項政策,應該要吸取過去失敗經驗,做更周全的政策設計與選擇。
現在,我們正為了廣設大學的錯誤政策,舉國耗損讓情況不再繼續惡化下去、目前正進行的放寬外勞政策,如果執意推動,可想而知,勢必又成為長達十年以上的政策困境,特別2025年台灣就邁入超高齡社會,我們不禁要問:面對超高齡嚴峻挑戰,但同時又得為放寛外勞衍生的各種社會問題疲於奔命,臺灣還有多少本錢可以虛擲?
為何我們如此憂心?主要考量因素有下列幾點
一、 台灣社會長期對醫院看護勞權及移工人權的漠視
24小時全天照顧很普遍發生在外勞及醫院的看護中!記得之前有位立委很認真的來找我們探討醫院看護工未符合勞權的議題,想開記者會抨擊,但我跟他說,若要符合勞權,176*24小時=4224元/天,一個月就需要至少12萬元,若加上1.34倍及1.67倍的加班費計算,更是天價,若倡議勞權議題,但也無法提出周全的改善建議,當下造成的最大衝擊,就是個案本身,這類家庭很少人付的起,屆時立委的善意反倒成為擊垮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形成更大的社會問題。
我們認為,這塊棘手難解的議題非常需要政府擔起責任,做好政策設計,投入必要資源,協助一般家庭能承擔,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同樣,在家的外勞,其工作時間及相關權益更是長期被忽略,這些本身就缺乏人權的工作者們,期待他們能提供優質照顧服務無非是緣木求魚,不論是本國人外國人的這些照護者,若不提出對勞雇雙方都蒙利的人權改善政策,急急忙就用現行模式開放,必讓舊有的長照問題,再生更多隱藏難解的社會未爆彈。
二、失聯移工在社會底層四處竄流
缺乏人權的移工政策,容易導致移工因各種困難而逃跑。一般而言,很少有國際移工來台灣工作是要立志當逃跑外勞的,通常是原本在合法狀態遇到難題,但未能被好好處理解決的移工,所以只好自力救濟地「逃跑」,無奈的成為社會的邊緣人,四處流竄。
依照移民署統計,截至112年7月底為止,失聯移工數字已達83,383人!且歷年數字一直向上攀升,若放寬外勞政策而沒有其他配套改善作為如同步提出人權改善政策,可預期失聯人數必會持續增加,失聯移工的人身安全,以及流竄在社會底層困境及因為見不得光可能導致各種難以想像的後果,這些複雜又困難的議題,相當難解。
三、加速台灣老人失能化
面對長照需求,家有外勞,就一般觀念,有花錢聘人,當然要儘量讓移工做事,根據我們在照護第一線的觀察,如果萬事都仰賴他人,久而久之,長輩自主生活能力會逐漸退化,失能速度想當然而會變快。
急忙推動外勞開放政策跟目前長照十年計畫推動的意旨相互衝突,這些年來第一線長照服務工作者們篳路藍縷,希望達成長照十年計畫中:「銜接前端初級預防功能,預防保健、活力老化、減緩失能,促進長者健康福祉,提升老人生活品質。」的目標,這些明明白白寫在計畫內的文字,都是我們認為臺灣社會應該要走的長照之路,也是長照政策推動的基礎所在,政府右手推動往這方向邁進的計畫,左手又推出違背此方向的政策,左手打右手,政策與計畫相互矛盾,全部能量在這矛盾過程中抵銷完畢,原來持續前進的步伐就在原地踏步,這項自外於長照政策精神的急就章政策,正逐步的抑制與崩解過去政府與民間的努力,籲請決策者們能戒之慎之,充分考量與評估後再行做重大政策的推動。
綜上,這次放寛外勞的政策如此迅速成形,應不「脫離」選票考量。認真思考,放寬外勞,真的有助於選票增加?是否能造福到那些亟需要照顧的人們也讓人十分懷疑。
過去長照2.0政策,有效讓台灣照顧服員成長了近10萬人,面對外勞放寬政策,同時也是在縮減對於未來這些照服員的工作機會,我們觀察到目前各地照服員們已紛紛不滿政府如此不經討論與評估,而急切單方宣布開放的作為。
各界長照先進也陸續發出放寬外勞不當之處,學術前輩們也陸續為文評析此一政策的盲點,距離選舉還有數個月,是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讓各方論辯出台灣應該走出來的幸福的長照之路,我們確信唯有消彌各方歧見,凝聚大家共識的公共政策,才能真的具體實踐而不至於淪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政策困境。
臺灣社會需要好的政策設計、配套計畫、縝密方案評估以及能拿出能說服社會的論述內容,如果沒有上述這些,只想用政治力勉強推動,過去也不乏公民用選票拒絕錯誤政策的歷史教訓。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倡議家》立場。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